產經 > 金融

打通“最後一公里” 普惠金融體系漸完善

中国证券网
2017-12-19 09:46

已收藏

從閩東寧德三都澳碼頭乘船出海,星羅棋佈的漁排、穿梭不息的船隻,沖淡了冬日的蕭索。

這片海域是我國“大黃魚之鄉”,海水養殖業發達,從業人員超過10萬。因海上交易地點分散、交通不便,現金一度是養殖戶與上游原料商、下游水產商之間的唯一支付方式。到收魚高峰期,一筆交易可能高達百萬元,現鈔清點是個“大工程”。

這個典型的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在2014年得到解決。針對海上養殖交易特點,人民銀行引導當地金融機構打造了“海上移動銀行”,養殖戶可以隨時隨地依託手機終端進行資金結算。

“一開始,只看到手機上的數字,沒摸到錢,心裡有點發慌。現在習慣了,溫州人把錢打到我卡上,我才給貨。”鄭祥安告訴上證報記者。這位從事養殖業20餘年的中年人,感受到了網上轉帳和支付帶來的便捷。

這是普惠金融發展在支付結算領域的一個縮影。

“發展普惠金融”於十八屆三中全會被正式提出。2015年12月,《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發佈。今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建設普惠金融體系”。

記者走訪閩浙兩地發現,經過前期試點,普惠金融已逐步從理念走向共識、從規劃走向實踐、從碎片化走向體系化。可以預期,在未來很長時間內,普惠金融將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一項重點工作,也將是填補資源配置窪地的良方。

消除“最後一公里”鴻溝

鄭祥安的漁排養了40萬尾大黃魚,到碼頭需要開船20分鐘。他告訴記者,黃魚一般在夜裡捕撈交易,以前用現金交易太麻煩,水產商去鎮裡排隊取現,再用船把錢運來,尤其是交易量大的時候,涉及的現金有一百多萬,清點都成問題。

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甯德農商行著力提升海上漁區金融支付,安排工作人員登上漁排及船舶,現場為漁民和養殖戶開通手機銀行、佈設移動POS機及收單二維碼等。從此,養殖戶與其上下游商戶之間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資金結算,大大延伸了銀行服務半徑,降低了商戶交易成本。

資料顯示,今年前10月,寧德環三都澳地區通過“海上移動銀行”共辦理業務1.25億筆,金額2804.17億元,分別是2012年業務發展之初的16.47倍和3.82倍。

“最後一公里”的鴻溝,在浙江寧波也被填平。山峰超市位於寧波市奉化區山下地村的菜場附近,奉化農商行的助農金融服務點就設在超市里。

“今年我已經為村民處理了1萬多筆業務,其中還不包括繳水電費業務。每天早上人流量很大,都需要排隊的。”超市老闆娘李玲維兼任服務點的“站長”。這個助農金融服務點的服務涵蓋結算轉帳、定活互轉、餘額查詢等,農民可以做到“基本金融不出村、綜合服務不出鎮”。

目前,助農金融服務點已經在寧波轄內實現了全覆蓋,全市2273個行政村已設立了3203個服務點。同時,資訊管理系統也已建成,利用網路地圖軟體,各商業銀行可實現對服務點的動態化、規範化管理,以及查詢和使用的視覺化。

所謂普惠金融,普及之餘,還在惠及農戶。

福建省甯德市壽寧縣下黨鄉,位置偏遠且交通不便,現已迎來巨變——有了全國第一個視覺化扶貧定制茶園,創建了自己的品牌“下鄉的味道”。

下党村支部書記王明祖介紹,2013年下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600元,村集體負債7萬多元。定制茶園建立後,茶農每畝收入6000多元,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000元,村集體收入22.3萬元。

為支持定制茶園,人民銀行壽寧縣支行引導各金融機構採用“保證+信用+抵押”共用模式,構建多元化的擔保方式,增加信貸投入力度。對於部分資質較好的信使用者,壽甯農信聯社採取發放信用貸款的方式,並在同等同類貸款條件下給予優先享受少上浮10%至20%貸款利率優惠。

同時,借助人民銀行扶貧再貸款資金,壽甯農信聯社推廣“精准扶貧卡”信貸產品,執行同檔次基準利率不上浮的優惠利率(月利率3.625%。),為貧困戶提供最優惠的金融政策。

普惠金融體系漸成型

在很多地方,普惠金融已不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碎片化舉措,而是在統籌推進。從寧波市北侖產業工人獲得金融服務上,可以一窺普惠金融的體系化。

北侖區常務副區長滕安達告訴記者,北侖的產業工人多達50萬人,多為外來人口,接受金融服務不足,缺乏一般意義上的抵押和信用條件,也不屬於小微企業、農戶這類被重點關注的領域,往往容易被傳統金融服務所遺忘。

為此,針對產業工人的普惠金融服務從多維度展開。一是整合資源支撐產業工人信用增進。當地開展產業工人資訊採集,將人社局、流管辦等部門資訊進行整合,逐步導入寧波市普惠金融信用服務平臺。截至目前,2500名高技能產業工人的職稱資訊已導入個人征信系統。

二是圍繞融資和支付兩條主線,開發北侖原創或半原創的特色金融服務產品共13項。截至11月末,“整廠授信”“個人委託貸款”“技工匠人貸”等特色融資產品已經發放6153筆,金額9.62億元。

三是依託數位普惠充實金融服務空間。銀行在偏遠廠區和宿舍區設置專門網點、布放自助機具,實現金融服務“足不出廠”。如興業銀行在吉利汽車春曉基地建立服務站,惠及3000餘名產業工人,每週提供1至2次上門服務。

此外,各銀行業務骨幹組成了講師團,開展知識講堂提升工人金融素養。目前《北侖區產業工人金融素養修煉手冊》已經累計分發超萬冊。

人民銀行福州中心支行行長單強向記者介紹,目前福州中心支行已經形成了“一個制度”“一個方案”“一個實施意見”的普惠金融工作機制,同時探索參與頂層標準規劃設計,制定印發了《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規範指引》,作為全國金融行業標準加以力推。目前,普惠金融“寧德模式”已經實現市場與行政推動並舉、經濟和社會效益並重,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

風險與收益的再平衡

普惠金融並非做慈善,在讓傳統的弱勢群體享受到金融的雨露甘霖之時,如何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實現可持續化發展?

以助農金融服務點為例,人民銀行寧波市中心支行行長朱文劍介紹,前期發揮“政府引導”的作用,通過政策引導和財政補貼的方式,引導涉農金融機構進入這片當時還看不到直接收益的市場;後期,由於服務點佈局合理,功能豐富,過渡到“市場為主”,並逐步實現運營可持續。

比如,開超市的“老闆娘站長”李玲維,在運營服務點的過程中,每筆業務能從奉化農商行得到0.6至0.8元的補貼。

從銀行角度,設立服務點也有助於其自身發展。“農信社依靠根鬚髮展,否則我們跟大行如何比?”奉化農商銀行董事長姜永福告訴記者,設立服務點有助於增強該行吸儲能力,提高新開戶數量。

朱文劍總結,服務點為承辦銀行至少帶來了四項關聯收益:分流銀行網點櫃檯壓力、促進產品行銷、提升品牌知名度、培育客戶金融能力與黏性。

有一種觀點認為,相比于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機構更適合做普惠金融,利用大資料可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

但是人民銀行奉化支行行長富海峰認為,通過信用體系的完善,目前銀行在當地推廣的“整村授信”“整廠授信”模式,風險並不高。

寧波銀行副行長王勇傑告訴記者,互聯網金融對於傳統銀行有衝擊,但是衝擊並不大。一是因為互聯網金融主要針對個人,與傳統銀行小微企業客戶群體是不一樣的,“我們立足當地,也更瞭解當地小微企業。”二是銀行小微企業利率明顯低於互聯網金融3至4個百分點,對於支援實體經濟起到更大的作用。

“從戶均貸款額度來看,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銀行是互補的,並不存在誰更適合做普惠金融的問題。”泰隆銀行寧波分行行長劉傳文補充道,互聯網金融的貸款額度是1萬至2萬,傳統銀行則通過走訪達到戶均授信數10萬。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