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中國信託行業報告出爐 信託服務實體經濟加快轉型發展大有可為

中国证券网
2017-12-16 18:26

已收藏

上海證券報消息,在經濟轉型加速、傳統行業不斷淘汰落後產能的過程中,經歷了近20年高速發展的信託業正迎來新挑戰。

隨著監管去通道、去杠杆的防風險思路不斷清晰,如何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正成為信託行業的重要議題。日前,中國外貿信託與波士頓諮詢公司(BCG)聯合發佈《中國信託行業報告——回歸本源、服務實體、動能轉換、轉型發展》(下稱“報告”)。報告認為,面對挑戰,信託業回歸本源、探索新業務模式顯得尤為迫切。

信託服務實體經濟機遇可期

傳統的信託業務以通道業務和私募融資業務為主,伴隨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信託業的這兩大業務收入增速放緩、盈利率下滑。信託業回歸本源,在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實現轉型顯得尤為迫切。

在報告發佈現場,來自多家信託公司的高管參與了《信託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圓桌對話。對於這一話題,中航信託董事長姚江濤認為,信託業需要用新的視角來看待實體經濟。“目前,消費在拉動經濟發展中佔據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信託服務實體經濟,也需要從新的角度切入,利用信託制度和工具的優勢,為不同產業領域、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多種支援。”他表示,此前信託參與長租公寓項目、投資文化產業及助力產業升級等,均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方向。

在華能貴誠信託總經理金志培看來,金融的使命是優化資源配置,但過去幾年大量的資金投入房地產等行業,造成了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未來信託服務實體經濟應該符合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產業政策。同時,信託業務也要從融資角度向投資角度轉換,而其中的挑戰在於信託行業需要認知實體經濟的價值,尤其是對新興產業的理解和認知應更深入透徹。

報告也指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中國信託業投入實體經濟領域的資金存續規模達到10萬億元,承擔著主要的融資職能。在經濟發展及轉型升級過程中,仍需要高風險偏好的信託融資支援,未來信託支援實體經濟前景可期。隨著越來越多的信託機構進入風險投資、私募股權、夾層投資等資管業務,信託業將在創新行業和新型企業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回歸本源須聚焦四大業務

近10年來,信託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行業規模持續增長,信託在國計民生和金融市場中的影響力日益增強。但是,信託業也面臨著更為複雜的環境,行業共性的困惑和挑戰俱有。當前,資管行業統一監管時代來臨,信託業需要明確回歸本源的方向,迎接動能轉換的挑戰,把握轉型發展的機遇。

報告認為,在需求視角下,中國信託業的發展機遇集中體現在產業優化、消費升級、財富管理、新型城鎮化與企業“走出去”這五大經濟發展主題上。在供給視角下,信託業下一階段的發展重點為服務信託、私募融資、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四大業務模式。

而五大主題和四類信託業務的有機結合,將為信託行業帶來蓬勃的發展機會。報告預計,未來前述四大業務均將實現高速發展,從投融資的總規模看,融資服務、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業務市場在未來或保持年均10%以上的快速增長。

同時,伴隨整體市場發展機遇的凸顯以及行業自身競爭力的攀升,行業有望實現效率與品質的共同提升。據測算,到2021年,信託業總收入有望達到1945億元。其中,非自營的業務收入約為1459億元,相對2016年實現約14%的年化增長率。行業結構呈多元、均衡發展態勢。

規模結構方面,通道業務規模有望大幅下降,主動型資產管理業務規模和家族信託規模占比將會從22%提升至35%。收入結構方面,私募融資“一枝獨大”的格局將有所改觀,占比有望從55%降至48%,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收入比例從26%提升至39%。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