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型下帶來的不斷攀升的不良資產,成為了不良“禿鷲”們的盛宴。近年來,隨著國家產業升級與經濟發展需要,以及投資風險的加劇,導致金融不良資產和企業不良資產總量飆升,目前預估其總量已達10萬億級別。
不良規模的增長,引來越來越多的機構和資金蜂擁而至。繼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AMC)之後,省級和民營AMC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加之處置平臺、律師事務所以及評估拍賣機構等各類不良資產仲介服務方,參與不良資產業務的機構數量早已達到上萬家。
然而,繁華背後是泡沫的膨脹。當前不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不良資產包價格虛高已是公開的秘密,但儘管如此依舊擋不住資金的湧入。不過,這場盛宴究竟如何收場,參與其中的人也是既興奮又膽戰心驚。多位元受訪業內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明年下半年可能會出現一輪低價拋售的二次不良潮,此前一些盲目進場的投資人將面臨“割肉”的風險。
互聯網+不良資產
風頭正強勁
此輪不良週期始於2012年三季度,銀行業不良餘額和不良率進入上升通道。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銀行不良資產餘額達1.67萬億元,而關注類貸款餘額約3.42萬億元。業內普遍認為,中國不良資產市場的實際規模可能在10萬億左右,這為不良資產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政策鬆綁持續催化下,不良資產市場參與主體日漸多元化,目前呈現“4+2+N”模式,即四大國有AMC、地方AMC以及非持牌民營機構,特別是非持牌民營AMC的發展速度不容小覷,尤其在浙江、廣東與上海等經濟發達省份,從事不良資產處置的民營機構數量繁多。
伴隨著國有和民營AMC的發展,與不良資產處置相關的服務性機構的業務開始蓬勃發展,這些服務機構包括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拍賣公司、征信公司、資產評估機構等。
“互聯網+不良資產”更是與時俱進。據中國不良資產聯盟(下稱“聯盟”)不完全統計,2016年一季度末,與不良資產相關的互聯網公司約25~30家,而截至今年10月末,這一資料已超過400家。
除了像阿裡拍賣這種將不良資產拍賣處置放到線上平臺外,大部分互聯網不良資產公司多是從資料和工具的角度做不良資產交易服務。
聯盟執行主席賀國強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不良資產行業競爭有四大核心要素:一是資金實力,具體包括資金的規模、資金期限、獲得資金的門檻,以及資金使用的靈活性,四大國有AMC主要優勢就是資金實力強;二是專業團隊,不良資產是個小眾行業,項目多是“非標”,因此對人才的專業性要求高;三是資料,不良資產的資訊高度不對稱,特別是在債務資料、資產資料、評估資料等方面,降低資訊不對稱是交易的一個關鍵;四是工具,目前市面上開始探索做的工具主要是資產資訊的盡調系統和資產全週期管理工具。
“參與主體越來越多,使得未來不良資產發展的趨勢就是精細化,這也是一個行業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特資網總經理湛龍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資金湧入致價格虛高
群雄逐鹿不良資產市場固然能加速行業的精細化,但也容易造成“混戰”。不少從業人員向記者反映,2016年下半年以來,不良資產包的價格一路走高,甚至有的地區的一級市場出現過全價或溢價轉讓的情況。
“要說今年的資產包有什麼最大特點,非‘貴’莫屬,一些地區甚至出現過溢價出售的資產包。”廣東一從事不良資產業務的人士對記者表示。
湛龍認為,一二級市場資產包價格一路攀升的直接原因,在於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入不良資產市場。這些資金中,有些是由於資產荒導致無其他高收益投資,所以在此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
“這部分資金中有些還是理性的,如一些行業資金、產業資金,對不良資產行業還是有一定瞭解,但有一些社會募集的資金,如協力廠商財富公司、互金公司等就相對盲從。”湛龍說。
此外,還有一部分資金來自於AMC做大主業的投入。上述廣東人士稱,監管現在要求AMC要回歸不良資產主業,使得AMC原有做其他業務的資金重新回流到不良資產業務上。
“以一級市場來說,AMC從銀行手中高價買資產包,有時是非經濟因素在主導,AMC要保持一定的市場佔有率,有時就要不惜高價收購。”該廣東人士稱。
不過,一四大國有AMC的部門高管認為,從銀行角度看,今年出售的資產包價格高,也因為資產品質不錯,房產、土地等抵押物充足,“銀行這幾年來不斷加大不良資產處置,相對好一點的資產自然傾向於留到後面出手”。
不過,賀國強認為,當前一級市場的交易多是依賴對抵押物(主要是房產)的估值,買方實則賭的是房地產行業的長週期趨勢和政策導向,不良資產交易對房地產的依賴性非常強。
風險點爆發
或在明年下半年
不少盲目資金湧入不良資產領域,看重的是前兩年這個行業高達30%左右年化回報率。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資金企圖分一杯羹,這個行業的回報率也在不斷下滑。更嚴重的是,盲目高價收購資產包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風險,而這一風險已現苗頭。
“預計2018年下半年將出現二次不良潮,不少投資人將面臨低價拋售的‘割肉’情況。”賀國強說。
湛龍也認為,明年可能會出現一批投資不良資產的私募基金虧損的情況,一些購買了這類基金的中小投資者將面臨損失。
“老百姓習慣買一年期到一年半期左右的金融投資產品,去年年底以來資產包價格開始不斷走高,所以倒推時間點,預計明年會集中出現一批面臨兌付危機的產品到期。”湛龍稱。
實際上,多位受訪的不良資產從業人員向記者反映,近兩三個月以來,已經有私募基金“玩不轉”了,有的是低價拋售不良資產,有的則依靠新發產品募集資金,來填補存續期產品虧損的窟窿。
穗甬融信總裁郝光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站在投資者的角度看,不良資產處置市場已是一片“紅海”,特別是在一級市場,大量增量資金流入加上杠杆的過度使用,進一步推動價格上行,頻頻出現麵粉比麵包貴的情形。如果資產價格出現鬆動,或者說流動性出現緊縮,誘發新危機的概率非常大。
不良規模的增長,引來越來越多的機構和資金蜂擁而至。繼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AMC)之後,省級和民營AMC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加之處置平臺、律師事務所以及評估拍賣機構等各類不良資產仲介服務方,參與不良資產業務的機構數量早已達到上萬家。
然而,繁華背後是泡沫的膨脹。當前不論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不良資產包價格虛高已是公開的秘密,但儘管如此依舊擋不住資金的湧入。不過,這場盛宴究竟如何收場,參與其中的人也是既興奮又膽戰心驚。多位元受訪業內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明年下半年可能會出現一輪低價拋售的二次不良潮,此前一些盲目進場的投資人將面臨“割肉”的風險。
互聯網+不良資產
風頭正強勁
此輪不良週期始於2012年三季度,銀行業不良餘額和不良率進入上升通道。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銀行不良資產餘額達1.67萬億元,而關注類貸款餘額約3.42萬億元。業內普遍認為,中國不良資產市場的實際規模可能在10萬億左右,這為不良資產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會。
政策鬆綁持續催化下,不良資產市場參與主體日漸多元化,目前呈現“4+2+N”模式,即四大國有AMC、地方AMC以及非持牌民營機構,特別是非持牌民營AMC的發展速度不容小覷,尤其在浙江、廣東與上海等經濟發達省份,從事不良資產處置的民營機構數量繁多。
伴隨著國有和民營AMC的發展,與不良資產處置相關的服務性機構的業務開始蓬勃發展,這些服務機構包括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拍賣公司、征信公司、資產評估機構等。
“互聯網+不良資產”更是與時俱進。據中國不良資產聯盟(下稱“聯盟”)不完全統計,2016年一季度末,與不良資產相關的互聯網公司約25~30家,而截至今年10月末,這一資料已超過400家。
除了像阿裡拍賣這種將不良資產拍賣處置放到線上平臺外,大部分互聯網不良資產公司多是從資料和工具的角度做不良資產交易服務。
聯盟執行主席賀國強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不良資產行業競爭有四大核心要素:一是資金實力,具體包括資金的規模、資金期限、獲得資金的門檻,以及資金使用的靈活性,四大國有AMC主要優勢就是資金實力強;二是專業團隊,不良資產是個小眾行業,項目多是“非標”,因此對人才的專業性要求高;三是資料,不良資產的資訊高度不對稱,特別是在債務資料、資產資料、評估資料等方面,降低資訊不對稱是交易的一個關鍵;四是工具,目前市面上開始探索做的工具主要是資產資訊的盡調系統和資產全週期管理工具。
“參與主體越來越多,使得未來不良資產發展的趨勢就是精細化,這也是一個行業走向成熟的必經之路。”特資網總經理湛龍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資金湧入致價格虛高
群雄逐鹿不良資產市場固然能加速行業的精細化,但也容易造成“混戰”。不少從業人員向記者反映,2016年下半年以來,不良資產包的價格一路走高,甚至有的地區的一級市場出現過全價或溢價轉讓的情況。
“要說今年的資產包有什麼最大特點,非‘貴’莫屬,一些地區甚至出現過溢價出售的資產包。”廣東一從事不良資產業務的人士對記者表示。
湛龍認為,一二級市場資產包價格一路攀升的直接原因,在於越來越多的資金湧入不良資產市場。這些資金中,有些是由於資產荒導致無其他高收益投資,所以在此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
“這部分資金中有些還是理性的,如一些行業資金、產業資金,對不良資產行業還是有一定瞭解,但有一些社會募集的資金,如協力廠商財富公司、互金公司等就相對盲從。”湛龍說。
此外,還有一部分資金來自於AMC做大主業的投入。上述廣東人士稱,監管現在要求AMC要回歸不良資產主業,使得AMC原有做其他業務的資金重新回流到不良資產業務上。
“以一級市場來說,AMC從銀行手中高價買資產包,有時是非經濟因素在主導,AMC要保持一定的市場佔有率,有時就要不惜高價收購。”該廣東人士稱。
不過,一四大國有AMC的部門高管認為,從銀行角度看,今年出售的資產包價格高,也因為資產品質不錯,房產、土地等抵押物充足,“銀行這幾年來不斷加大不良資產處置,相對好一點的資產自然傾向於留到後面出手”。
不過,賀國強認為,當前一級市場的交易多是依賴對抵押物(主要是房產)的估值,買方實則賭的是房地產行業的長週期趨勢和政策導向,不良資產交易對房地產的依賴性非常強。
風險點爆發
或在明年下半年
不少盲目資金湧入不良資產領域,看重的是前兩年這個行業高達30%左右年化回報率。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資金企圖分一杯羹,這個行業的回報率也在不斷下滑。更嚴重的是,盲目高價收購資產包的背後,隱藏著巨大的風險,而這一風險已現苗頭。
“預計2018年下半年將出現二次不良潮,不少投資人將面臨低價拋售的‘割肉’情況。”賀國強說。
湛龍也認為,明年可能會出現一批投資不良資產的私募基金虧損的情況,一些購買了這類基金的中小投資者將面臨損失。
“老百姓習慣買一年期到一年半期左右的金融投資產品,去年年底以來資產包價格開始不斷走高,所以倒推時間點,預計明年會集中出現一批面臨兌付危機的產品到期。”湛龍稱。
實際上,多位受訪的不良資產從業人員向記者反映,近兩三個月以來,已經有私募基金“玩不轉”了,有的是低價拋售不良資產,有的則依靠新發產品募集資金,來填補存續期產品虧損的窟窿。
穗甬融信總裁郝光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站在投資者的角度看,不良資產處置市場已是一片“紅海”,特別是在一級市場,大量增量資金流入加上杠杆的過度使用,進一步推動價格上行,頻頻出現麵粉比麵包貴的情形。如果資產價格出現鬆動,或者說流動性出現緊縮,誘發新危機的概率非常大。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