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銀行業不良資產趨於穩定,但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仍處信貸風險持續暴露階段。銀監會最新披露資料顯示,今年前8個月共處置不良貸款6319億元,比去年同期多250億元。作為不良資產處置的主要參與者,資產管理公司在助力金融風險化解的同時,也收穫了不錯的業績。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有8家地方AMC(資產管理公司)宣佈註冊成立並獲得批復,另有15家正在籌建中。目前,全國已設立近60家地方AMC。其中,由地方國資委、地方財政廳、地方國企、地方金控等“國字型大小”控股的地方AMC約有39家,占比逾七成。
市場人士認為,不良處置主體的增多能促進金融風險的化解,包括一些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地方AMC的優勢在於更熟悉區域情況,且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化解地方金融風險、處理地方問題資產過程中更靈活。未來四大AMC與地方AMC除了競爭,還有更多合作共贏的空間。同時,儘管市場空間巨大,但當前多數地方AMC的處置能力和差異化優勢不夠突出。未來地方AMC需要摒棄浮躁心態,苦練內功,根據當地經濟特色,提升專業能力。
市場空間較大
根據銀監會此前披露的資料,截至今年二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6358億元。另據中國東方資產此前發佈的《2017: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簡稱《報告》)預計,今年不良貸款率預計不會出現大幅波動,見頂並出現向下拐點的概率並不很高,不排除階段性下探之後,中期仍將穩中有升,不良貸款率見頂時間預計在2019年。
因此,即便不算上其他非金融不良資產,我國不良資產處置也是萬億級的市場。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就目前的資料來看,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趨於穩定,部分銀行甚至重回到不良“雙降”的通道,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銀行存量不良的化解壓力減小。我國的不良貸款餘額基數較大,因此未來消化存量不良資產的壓力仍較大。換言之,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的空間也很大。
以中國長城資產為例,其最新披露的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其收購的各類不良資產增加較多,今年前9個月收購各類不良資產1293.36億元,同比增長154.32%。其中,收購金融不良資產730.03億元,同比提高120.17%;收購非金融不良資產563.33億元,同比增長160.89%。
不良資產處置“盛宴”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參與主體進場。去年末以來,地方AMC的掛牌設立迎來一波小高潮。截至目前,已有近60家地方AMC註冊成立,包括省級AMC和地市級AMC。
“國字型大小”占主導
根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的統計,從已開業的地方AMC股東結構來看,地方“國字型大小”仍是主導。目前由地方國資委、地方財政廳、地方國企、地方金控等“國字型大小”控股的地方AMC約有39家,占比逾七成。
有地方AMC人士表示,在地方AMC行業發展初期,地方政府更傾向於自己控股。一方面是不良資產處置的盈利相當可觀,另一方面也是從防範風險的角度考慮。“目前銀監會對於地方AMC公司是業務指導,但監管職能還是在地方上。”
與此同時,不少民資股東、上市公司股東、國有四大AMC及傳統金融機構也在積極加碼佈局地方AMC市場。市場人士預計,未來民資、上市系的地方AMC發展空間仍大。
在中國長城資產副總裁孟曉東看來,中國金融總量巨大,在實體企業結構調整的當下,市場資源足夠容納這些地方AMC機構共同發展。此外,不良處置主體的增多也能促進金融風險的化解,包括一些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他坦言,“四大AMC一般只在省級設立分公司,而且各地經濟狀況差異很大,地方AMC的優勢在於更熟悉區域情況,且更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化解地方金融風險、處理地方問題資產中更靈活、更便利。”在他看來,未來四大AMC與地方AMC除了競爭,還有更多合作共贏的空間。
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助理總經理李茜指出,在首批5家地方AMC中,就有民企股東的身影。其中,安徽國厚資產的民資持股比例約80%。李茜認為:“和其他由單一自然人控制的企業一樣,實際控制人的個人能力和知識水準可能對公司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如何降低單一自然人的不利影響,關鍵在於公司是否設置合理的治理架構和決策機制。”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約有15家上市公司入股地方AMC,其中除券商等傳統金融機構以外,還有這華聞傳媒、奧馬電器等非金融企業。“非金融公司入股地方AMC的直接目的是追求收益。”李茜表示,“在當前不良資產規模持續增加背景下,預計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的容量還會繼續釋放,未來盈利空間會比較大。AMC以低成本收購不良資產,再通過債務重組、清償、債轉股等手段獲得溢價,其盈利模式決定了其較高的收益水準和利潤空間。”部分非金融企業將以開展不良資產管理業務為契機,實現從實體企業向金融機構的戰略轉型。
差異化“知易行難”
儘管發展潛力不小,但是包括曾剛在內的許多專家和業內人士都認為,目前地方AMC的專業性仍較差,不少AMC淪為商業銀行的“過橋”通道,真正的處置能力並不高。對於地方AMC來說,謀求差異化發展路徑、形成核心競爭力,仍舊是不小的挑戰。
“都知道要謀求差異化的發展路徑,但是仍舊期盼政策扶植,這其實與AMC行業的市場化原則是背離的。我認為地方AMC的發展,未來不能有過多政策扶持,更不能輕易擾亂這個市場的秩序和定價規律。”曾剛表示。
“目前市場很浮躁,很多機構沒有用心處置不良資產,而是為了賺快錢做‘過橋’。”一位元服務於地方AMC的法律界人士表示,“許多民營資本想仿照四大AMC走上全牌照金融機構之路,於是佈局地方AMC。”
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處理不良貸款的方式一般由銀行對外招標拍賣,以往中標價格多是原貸款餘額的30%至50%。近年來政策性不良貸款減少,結構性不良貸款增加。而結構性不良貸款一般都有較好的抵押物,所以價格都很高。
李茜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不良資產管理行業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徵,需要尤為重視業務的風險管理,具體包括建立合理的風險管理制度、專案決策和風險控制機制等,並嚴格執行。但多數民營企業缺乏金融業務開展和管理經驗,可能存在對金融行業風險認識不深入、過度重視盈利而忽視風險管理等問題,進而導致整體行業風險的上升。另外,目前許多地方AMC投資者幾乎完全沒有處置不良債權的經驗,從而可能造成在業務開展中前期調查不深入,業務風險認識不足,進而會對不良資產定價形成一定的擾動。同時,後續處置方式設計的不合理也可能導致問題貸款未能按時得到清理,還會造成新的損失。
市場人士認為,不良處置主體的增多能促進金融風險的化解,包括一些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地方AMC的優勢在於更熟悉區域情況,且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化解地方金融風險、處理地方問題資產過程中更靈活。未來四大AMC與地方AMC除了競爭,還有更多合作共贏的空間。同時,儘管市場空間巨大,但當前多數地方AMC的處置能力和差異化優勢不夠突出。未來地方AMC需要摒棄浮躁心態,苦練內功,根據當地經濟特色,提升專業能力。
市場空間較大
根據銀監會此前披露的資料,截至今年二季度,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6358億元。另據中國東方資產此前發佈的《2017:中國金融不良資產市場調查報告》(簡稱《報告》)預計,今年不良貸款率預計不會出現大幅波動,見頂並出現向下拐點的概率並不很高,不排除階段性下探之後,中期仍將穩中有升,不良貸款率見頂時間預計在2019年。
因此,即便不算上其他非金融不良資產,我國不良資產處置也是萬億級的市場。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就目前的資料來看,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趨於穩定,部分銀行甚至重回到不良“雙降”的通道,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銀行存量不良的化解壓力減小。我國的不良貸款餘額基數較大,因此未來消化存量不良資產的壓力仍較大。換言之,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的空間也很大。
以中國長城資產為例,其最新披露的資料顯示,今年以來,其收購的各類不良資產增加較多,今年前9個月收購各類不良資產1293.36億元,同比增長154.32%。其中,收購金融不良資產730.03億元,同比提高120.17%;收購非金融不良資產563.33億元,同比增長160.89%。
不良資產處置“盛宴”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參與主體進場。去年末以來,地方AMC的掛牌設立迎來一波小高潮。截至目前,已有近60家地方AMC註冊成立,包括省級AMC和地市級AMC。
“國字型大小”占主導
根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的統計,從已開業的地方AMC股東結構來看,地方“國字型大小”仍是主導。目前由地方國資委、地方財政廳、地方國企、地方金控等“國字型大小”控股的地方AMC約有39家,占比逾七成。
有地方AMC人士表示,在地方AMC行業發展初期,地方政府更傾向於自己控股。一方面是不良資產處置的盈利相當可觀,另一方面也是從防範風險的角度考慮。“目前銀監會對於地方AMC公司是業務指導,但監管職能還是在地方上。”
與此同時,不少民資股東、上市公司股東、國有四大AMC及傳統金融機構也在積極加碼佈局地方AMC市場。市場人士預計,未來民資、上市系的地方AMC發展空間仍大。
在中國長城資產副總裁孟曉東看來,中國金融總量巨大,在實體企業結構調整的當下,市場資源足夠容納這些地方AMC機構共同發展。此外,不良處置主體的增多也能促進金融風險的化解,包括一些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風險化解。他坦言,“四大AMC一般只在省級設立分公司,而且各地經濟狀況差異很大,地方AMC的優勢在於更熟悉區域情況,且更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在化解地方金融風險、處理地方問題資產中更靈活、更便利。”在他看來,未來四大AMC與地方AMC除了競爭,還有更多合作共贏的空間。
東方金誠金融業務部助理總經理李茜指出,在首批5家地方AMC中,就有民企股東的身影。其中,安徽國厚資產的民資持股比例約80%。李茜認為:“和其他由單一自然人控制的企業一樣,實際控制人的個人能力和知識水準可能對公司發展產生較大的影響。如何降低單一自然人的不利影響,關鍵在於公司是否設置合理的治理架構和決策機制。”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約有15家上市公司入股地方AMC,其中除券商等傳統金融機構以外,還有這華聞傳媒、奧馬電器等非金融企業。“非金融公司入股地方AMC的直接目的是追求收益。”李茜表示,“在當前不良資產規模持續增加背景下,預計不良資產處置市場的容量還會繼續釋放,未來盈利空間會比較大。AMC以低成本收購不良資產,再通過債務重組、清償、債轉股等手段獲得溢價,其盈利模式決定了其較高的收益水準和利潤空間。”部分非金融企業將以開展不良資產管理業務為契機,實現從實體企業向金融機構的戰略轉型。
差異化“知易行難”
儘管發展潛力不小,但是包括曾剛在內的許多專家和業內人士都認為,目前地方AMC的專業性仍較差,不少AMC淪為商業銀行的“過橋”通道,真正的處置能力並不高。對於地方AMC來說,謀求差異化發展路徑、形成核心競爭力,仍舊是不小的挑戰。
“都知道要謀求差異化的發展路徑,但是仍舊期盼政策扶植,這其實與AMC行業的市場化原則是背離的。我認為地方AMC的發展,未來不能有過多政策扶持,更不能輕易擾亂這個市場的秩序和定價規律。”曾剛表示。
“目前市場很浮躁,很多機構沒有用心處置不良資產,而是為了賺快錢做‘過橋’。”一位元服務於地方AMC的法律界人士表示,“許多民營資本想仿照四大AMC走上全牌照金融機構之路,於是佈局地方AMC。”
上述人士進一步表示,處理不良貸款的方式一般由銀行對外招標拍賣,以往中標價格多是原貸款餘額的30%至50%。近年來政策性不良貸款減少,結構性不良貸款增加。而結構性不良貸款一般都有較好的抵押物,所以價格都很高。
李茜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不良資產管理行業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徵,需要尤為重視業務的風險管理,具體包括建立合理的風險管理制度、專案決策和風險控制機制等,並嚴格執行。但多數民營企業缺乏金融業務開展和管理經驗,可能存在對金融行業風險認識不深入、過度重視盈利而忽視風險管理等問題,進而導致整體行業風險的上升。另外,目前許多地方AMC投資者幾乎完全沒有處置不良債權的經驗,從而可能造成在業務開展中前期調查不深入,業務風險認識不足,進而會對不良資產定價形成一定的擾動。同時,後續處置方式設計的不合理也可能導致問題貸款未能按時得到清理,還會造成新的損失。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