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險企爭食“大健康”紅利 立體式參與健康產業鏈

中国证券网
2017-11-15 10:16

已收藏

隨著老齡化社會加速、公眾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升,健康服務與健康管理成為一大熱點話題。與健康服務具有天然融合優勢的保險機構正在擴大健康領域的佈局,借立體式模式參與健康產業鏈。

中國證券網記者今日從國壽瞭解到,自2015年孕育而生的“國壽大健康”平臺探索保險產品兜底健康管理成果漸顯。梳理險企介入健康管理模式來看,目前,保險業正在以四大模式嫁接大健康,搭上“健康中國”的順風車。

四大模式參與健康服務

“十三五”期間,國家開始規劃建設“健康中國”。保監會也於2015年8月發佈關於推動稅優健康險發展的新政,進一步推動健康險參與到“健康中國”的大潮中。

除了加大健康險產品的創新和開發力度外,在參與健康服務方面,保險業正在立體式推進,通過股權投資、政保合作、商保合作以及“健康險+健康管理”等模式參與“健康中國”的發展。

例如,國壽通過國壽大健康基金已經累計完成多個細分領域龍頭企業的股權投資;今年5月,中國平安旗下“平安好醫生”在青島開設了首家互聯網醫院;9月中國太保獲准投資設立醫療健康管理公司。

事實上,早在2016年深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啟動了醫保移動支付的試點,平安壹錢包是合作公司之一;泰康保險、眾安保險與基因研究機構也是一種保險業參與健康服務的新模式。

不過,在多種嫁接健康管理的模式中,在健康險產品上附加健康管理服務,成為保險公司運用最為普遍的方式。

探索保險保障兜底健康管理

當健康服務業上升為國家戰略,險企進軍健康管理被打開更大的想像空間。

中國人壽2015啟動健康管理服務平臺(國壽大健康平臺)建設工作,並在深圳分公司先行試點;同年4月,中國平安在全國大規模上線App“平安好醫生”,實現移動醫療,提供即時諮詢和健康管理服務。移動醫療用戶增長如此快速讓更多的險企看到了互聯網+健康管理的潛力。

不過,對於保險公司參與健康管理,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保協”)此前發佈的課題報告表示,尚處於起步階段,在保險產品結合、受眾、管理實現手段、服務模式、商業運營模式等方面進行了許多創新和嘗試。

國壽深圳分公司相關負責人就介紹,“國壽大健康”平臺為客戶提供健康教育、健康服務、健康干預、健康養老等方面的健康服務,包括體檢預約、健康檔案、慢病管理、自我測評、名醫講堂、健康商城等20多項。

對於越來越多保險公司熱衷於健康管理,南開大學衛生經濟與醫療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銘來解釋,健康管理與保險產品配套可以降低險企的賠付率,從健康管理的源頭抓起,讓投保人養成注重慢性病防治的習慣。

國壽深圳分公司負責人也表示,將基因檢測服務、健康管理服務與特定保險產品結合,用保險進行兜底支付,為客戶提供閉環式健康管理服務。

不過,對於新興起的健康管理,目前市場並沒有統計的行業標準,讓保險公司在參與健康服務過程中的尺度難以把握。

中保協在課題報告中便提出,一方面應當制定行業標準,與衛生部門合作,在市場准入、服務內容、品質監督等方面制定健康管理的行業標準及規範;同時,建設行業資料共用平臺,加強行業資料收集和使用的規範化、標準化,便於核心資料共用,在促進健康管理發展的同時,降低保險欺詐風險。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