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高歌猛進的時代,券商資管規模繼續大幅縮水,截至三季度,已跌破18萬億。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發佈的資料梳理,截至9月30日,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7.37萬億元,較今年二季度末規模下降了7228.32億元。券商資管規模連續兩個季度超過6500億下滑,這也意味著,去通道、回歸主動管理不再是空話。
今年三季度,以定向資管計畫產品為主的券商通道業務仍然持續縮水。相較於二季度末,券商定向資管計畫產品規模三季度末減少了7163.02億元,產品數量減少了379只;集合計畫產品數量增加了100餘隻,但資管規模減少了293.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券商資管業務前三季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業績逆勢增長的券商則多是由於主動管理能力有所提升。28家A股上市券商(剔除財通證券無可比數據)中,僅華泰證券和方正證券前三季度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同比增長超1倍,其中,華泰證券增幅最高,同比增長577.57%。
三季度縮水7228億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券商資管總規模已經從二季度的18.1萬億下降到三季度的17.37萬億,減少了7228.32億。
按照中基協的統計,券商資管產品分為集合計畫、定向資管計畫、專項資管計畫和直投子公司的直投基金。其中,券商定向資管計畫產品規模下滑最多,相較於今年二季度末,三季度末減少了7163.02億元,定向資管計畫產品數量減少了379只;集合計畫產品數量增加了100餘隻,但集合計畫產品規模減少了293.3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稱,“去通道”監管趨嚴之際,整個資管行業通道業務規模下降,以通道業務為主的券商資管規模進入實質性縮水,未來券商必將更多的精力和投入轉移到主動管理。
不過,三季度券商專項資管計畫和直投子公司的直投基金規模都有所上升。統計顯示,券商專項資管計畫(不包括證券公司管理的ABS產品)三季度末增加了10.77億元;直投子公司的直投基金增加了217.23億元。
分化繼續拉大
券商資管總規模不斷縮水,但各家券商資管業務前三季度營收則是各有喜憂。
據上市券商披露的2017年三季報,28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的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累計178.8億元。中信證券以39.08億元位列第一,同比下降15.42%。緊隨其後的是廣發證券,前三季度的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27.29億元,同比減少10.58%。
前三季度的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超出10億元的券商共有7家,除了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依次還有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東方證券和申萬宏源證券。
券商資管整體規模下降的同時,有17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的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實現逆勢增長。其中,6家資管業績同比增幅逾五成,分別是華泰證券、方正證券、國元證券、太平洋證券、西部證券和東方證券。
前三季度資管業績同比增幅最高的是華泰證券。三季報顯示,華泰證券今年前三季度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累計17.16億元,較去年前三季度的2.53億元增長577.57%,增幅接近6倍。僅以第三季度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看,華泰證券達5.77億元,同比增長179%。
華泰證券資管公司董事長崔春曾表示,證券公司應堅定不移地提升資產主動管理能力,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應深入發揮自身的優勢,比如華泰資管較擅長固定收益、股權另類投資、資產證券化等。
由於主動管理能力提升,三季度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實現同比增長的還有海通證券、東方證券和光大證券。三季報顯示,光大證券今年7~9月的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達1.99億元,同比增長99.9%;東方證券三季度的的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達4.01億元,同比增長59%;海通證券三季度的的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達4.68億元,同比增長41%。
證券時報記者根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發佈的資料梳理,截至9月30日,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規模17.37萬億元,較今年二季度末規模下降了7228.32億元。券商資管規模連續兩個季度超過6500億下滑,這也意味著,去通道、回歸主動管理不再是空話。
今年三季度,以定向資管計畫產品為主的券商通道業務仍然持續縮水。相較於二季度末,券商定向資管計畫產品規模三季度末減少了7163.02億元,產品數量減少了379只;集合計畫產品數量增加了100餘隻,但資管規模減少了293.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券商資管業務前三季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業績逆勢增長的券商則多是由於主動管理能力有所提升。28家A股上市券商(剔除財通證券無可比數據)中,僅華泰證券和方正證券前三季度資管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同比增長超1倍,其中,華泰證券增幅最高,同比增長577.57%。
三季度縮水7228億
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披露,券商資管總規模已經從二季度的18.1萬億下降到三季度的17.37萬億,減少了7228.32億。
按照中基協的統計,券商資管產品分為集合計畫、定向資管計畫、專項資管計畫和直投子公司的直投基金。其中,券商定向資管計畫產品規模下滑最多,相較於今年二季度末,三季度末減少了7163.02億元,定向資管計畫產品數量減少了379只;集合計畫產品數量增加了100餘隻,但集合計畫產品規模減少了293.3億元。
業內人士分析稱,“去通道”監管趨嚴之際,整個資管行業通道業務規模下降,以通道業務為主的券商資管規模進入實質性縮水,未來券商必將更多的精力和投入轉移到主動管理。
不過,三季度券商專項資管計畫和直投子公司的直投基金規模都有所上升。統計顯示,券商專項資管計畫(不包括證券公司管理的ABS產品)三季度末增加了10.77億元;直投子公司的直投基金增加了217.23億元。
分化繼續拉大
券商資管總規模不斷縮水,但各家券商資管業務前三季度營收則是各有喜憂。
據上市券商披露的2017年三季報,28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的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累計178.8億元。中信證券以39.08億元位列第一,同比下降15.42%。緊隨其後的是廣發證券,前三季度的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27.29億元,同比減少10.58%。
前三季度的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超出10億元的券商共有7家,除了中信證券和廣發證券,依次還有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證券、東方證券和申萬宏源證券。
券商資管整體規模下降的同時,有17家上市券商前三季度的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實現逆勢增長。其中,6家資管業績同比增幅逾五成,分別是華泰證券、方正證券、國元證券、太平洋證券、西部證券和東方證券。
前三季度資管業績同比增幅最高的是華泰證券。三季報顯示,華泰證券今年前三季度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累計17.16億元,較去年前三季度的2.53億元增長577.57%,增幅接近6倍。僅以第三季度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看,華泰證券達5.77億元,同比增長179%。
華泰證券資管公司董事長崔春曾表示,證券公司應堅定不移地提升資產主動管理能力,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應深入發揮自身的優勢,比如華泰資管較擅長固定收益、股權另類投資、資產證券化等。
由於主動管理能力提升,三季度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實現同比增長的還有海通證券、東方證券和光大證券。三季報顯示,光大證券今年7~9月的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達1.99億元,同比增長99.9%;東方證券三季度的的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達4.01億元,同比增長59%;海通證券三季度的的資產管理業務手續費淨收入達4.68億元,同比增長41%。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