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財險公司銀保開門紅 個別險企銀保增速超30%

中国证券网
2017-03-30 11:22

已收藏

首季開門紅期間,在一大批壽險公司削減銀保,加大個險推動力度的同時,一部分財險公司則加強與銀行的合作,推動銀保管道增長。

《證券日報》記者近期獲得一份某財險公司的銀保資料顯示,該財險公司截至3月23日的銀保業務增速達到31.56%,而保監會近期披露的前2月產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僅為9.38%。相較而言,該險企的銀保財險業務出現快速增長。但引人注意的是該財險公司銀保非車險業務經營成本率達到90%。

壽險退出財險進入

由於近年來銀保管道的壽險產品理財屬性較強,銀保曾一度佔領了壽險保費的半壁江山,銀保也一度成為壽險產品的專享管道和代名詞。

但去年以來,隨著監管趨嚴,一些壽險公司加緊轉型升級,陸續放棄了一些銀保業務,尤其是中國人壽、太保壽險等大型上市險企削減銀保更為明顯。與此同時,一些財險公司則加強與銀保管道的合作,推動非車險業務的發展。

為了規範銀保管道,減少過度競爭,此前,銀監會聯合保監會下發相關通知,規定商業銀行的每個網點在同一會計年度內不得與超過3家保險公司(以單獨法人機構為計算單位)開展保險業務合作。壽險公司退出銀保管道,正為一些財險公司騰開了位置。

上述財險公司的資料顯示,截至3月23日,該險企銀保管道累計保費收入22544.76萬元,同比31.56%,年度計畫達成率22.7%,領先時間進度0.23%。

其中:1月保費收入9739.31萬元,同比18.83%,計畫達成率95.95%; 2月保費收入5415.45萬元,同比32.83%,計畫達成率108.7%;3月保費收入7389.94萬元,同比51.96%,計畫達成率87.27%。

從該財險公司各分公司的銀保推進情況來看,有9家分公司年累計增速超50%,包括北京、廣東、江西、上海、河北、海南、廣西、青島、青海等分公司,其中北京、上海、廣東增速較快,分別為260%、120%、130%。

13家分公司年累計負增長,分別為山西、新疆、陝西、四川、黑龍江、寧波、甘肅、深圳、廈門、江蘇、天津、內蒙古、寧夏等分公司;9家分公司經營成本率超100%,包括黑龍江、遼寧、廈門、山西、寧夏、陝西、四川、上海、河南。

引人注意的是,儘管該財險公司的銀保管道保費增速高於行業保費增速,但經營成本也較高,目前綜合經營成本率90.65%,其中,遼寧、黑龍江、廈門等分公司的綜合經營成本可達174%、140%、135%。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大力推動財險銀保業務時,保監會在今年1月份叫停了一些財險公司的投資型業務。據記者瞭解,這些投資型業務多數在銀保管道以及銀行的電子銀行管道(手機銀行、網銀、ATM機)銷售,停售公司主要集中在幾家保費頗為激進的公司,投資型財險業務的停售,也為這些險企轉型保障型業務提供了契機。

財險公司加強與銀行合作

實際上,在財險公司車險增長乏力、競爭激烈的大背景下,不少財險公司試圖通過非車險業務進行突圍,加大保費中的非車險業務比重,個別財險公司甚至放棄車險業務。具體來看,去年一些財險公司依靠網銷管道大力推動非車險業務發展(2016年網銷非車險業務增長97%),另一些險企則通過銀保管道推動非車險業務發展。

例如,記者近期獲悉,3月16日下午,太平財險大連分公司與中國進出口銀行遼寧省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本次合作雙方基於中國進出口銀行遼寧省分行在支持國際經濟合作和遼寧企業“走出去”等方面的客戶、管道、資金優勢以及太平財險在保險保障、風險管理等方面的行業專長而促成合作。重點將在船舶保險、國際工程保險以及貨物運輸保險等方面開展深度交流和合作。

而前不久,廣發銀行與國壽財險表示,將發行兼具銀行及保險功能的單位結算卡“廣發-人壽財險”捷算通聯名卡,該卡將為中小企業提供包括企業帳戶安全險、客戶家庭財產保險、升級版智慧財資管理等功能在內的創新小微金融服務。

另外,去年11月25日,光大銀行攜手平安財險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正式推出“平安易貸”,採用“銀行貸款+保證保險”的業務模式,即由光大銀行作為貸款行,為借款人提供個人小額貸款服務;平安財險為借款人提供履約保證保險,為貸款承擔保險責任。

除與銀行合作之外,一些財險公司也謀求銀行股權,加強與銀行的深度業務合作。2016年 11月3日,華夏銀行公告稱,已收到《中國銀監會關於華夏銀行股權變更事宜的批復》,同意人保財險受讓德意志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德意志銀行盧森堡股份有限公司及薩爾?奧彭海姆股份有限合夥企業持有的華夏銀行21.36億股A股普通股股份。受讓後,人保財險持股比例為19.99%,僅次於第一大股東首鋼總公司的20.28%。

對於財險的發展方向,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前不久表示,引導行業專注主業,堅持風險管理的主攻方向,改變不顧風險、片面追求規模和利潤的趨向;切實抓好整頓市場秩序、防範化解風險、保護消費者權益等監管職責。擺正位置,分清主次,處理好監管和發展的關係,著力營造有利於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