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能源

天然氣價格改革再獲推進 管輸管理辦法具雛形

中国证券网
2016-06-27 09:41

已收藏

作為資源領域價格改革的一塊“堅冰”,天然氣價改正在博弈中前行。《經濟參考報》記者瞭解到,今年以來有關部門圍繞推動天然氣價格市場化展開討論並形成了初步方案,最終目標是在“十三五”期間實現政府只監管自然壟斷的管網輸配氣價格,氣源和銷售價格兩頭放開。

  
按照這一總體思路,在過去三個多月的時間裡開展了天然氣管道運輸成本監審工作並撰寫分析報告,國家有關部門初步制定了管道運輸價格管理辦法,正在進一步徵求意見。在降成本壓力下,廣東、浙江等省已經率先拉開了省內管輸費及城市燃氣配氣價格的改革序幕。

  
業內人士指出,天然氣價格改革需要整個產業鏈體制改革的配套推進,否則可能出現諸多負面效應。據瞭解,目前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已經過數輪修改,涉及准入門檻設置等具體問題的配套細則也在制定中。

  
中國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於2005年啟幕,當時國家發改委決定將天然氣出廠價統一改為實行政府指導價。2011年,部分地區試行價格聯動,兩廣試行“市場淨回值法”,這一模式在2013年推廣到全國非居民用氣領域,居民用氣則開始逐步推行階梯氣價。2015年國家發改委又兩次推出價改措施,非居民存量氣和增量氣真正完成並軌,將最高門站價格管理放寬為基準門站價格管理。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到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十三五”時期要逐步放開天然氣氣源和銷售價格。

  
“今年來有關部門一直在推進市場化改革,此前有一些討論,改革會涉及利益的調整,所以存在一些爭議,但基本的原則還是明確的,就是‘管住中間,放開兩頭’,即天然氣價格從‘市場淨回值法’走向市場化定價方法,政府從過去的制定門站價格走向制定中間管輸配送價格。”相關行業協會人士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據瞭解,當前我國天然氣上游勘探開發和中游輸配環節,高度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國有石油公司手中。其中,中石油的天然氣產量和管道里程分別占到全國的75.5%和86.5%,八成以上的LNG接收站屬於中石油。在保證國際長約和自己銷售利益的情況下,“三桶油”天然不具備開放基礎設施的積極性。此外,當前管網管理體制複雜,從幹線到使用者終端,還包括省級管網、市管網和城市燃氣管網等多個中間環節,有很大一部分用氣成本都花在了管輸費用上。

  
“天然氣目前的價格改革重在完善機制,首先是中游實現管網獨立。因為管網不獨立,天然氣市場化永遠做不到。至於是成立一家還是多家獨立管網公司,目前還未有定論。”中國石油大學中國油氣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董秀成表示。

  
第一步是先實現財務獨立。據瞭解,今年3月以來,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對省內跨市天然氣管道運輸成本和市內短途天然氣管道運輸成本實施定期監審,涉及企業財務、天然氣購銷、管道運輸氣量和周轉量、管道建設情況、管道運輸成本等一系列情況,在此基礎上重新核定管輸費用。將來使用者支付的天然氣價格就是供求雙方交易價格加上管輸費。

  
根據安迅思調研統計發現,各地的省級天然氣管輸價格不一,整體在0.15元/立方米至0.5元/立方米之間,且相當一部分省份在0.25元/立方米以上。當前相對於低廉的煤炭、液化石油氣、燃料油等替代能源,天然氣的價格優勢並不明顯。在國內外經濟形勢不樂觀,企業降本需求大的背景下,廣東、浙江等地相繼發文,進一步降低省內管網管輸費及城市燃氣企業配氣價格,其他一些省份也在研究完善省級天然氣管輸價格形成機制,降低城市燃氣企業配氣價格等。

  
據安迅思分析師韓小慶介紹,浙江省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上游氣源採購價格至今並沒有變。因此,在其銷售價格要求降低的同時,該公司只能壓縮其省級管網管輸價格,“之前發改委核算的浙江省省級天然氣管網管輸費在0.3元/立方米左右,但現在平均價格已經不到0.2元/立方米”。

  
廣東省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電廠用戶代輸價格和工商業用戶代輸價格也下調了0.02元/立方米左右。而江西對省內大型天然氣用戶實行“一企一策”模式和上下游價格聯動機制,即省管網公司、終端城市燃氣企業與工業企業之間,三方共同協商簽訂供用氣協定,落實用氣優惠。

  
“在短期上游氣價無法調整的同時,降低非居民用氣價格或可選擇降低省網運輸及城市燃氣企業配氣價格的方式。通過調研統計發現,除了降低省級管網管輸價格外,目前在非居民用氣終端銷售價格中,城市燃氣企業配氣價格還存在一定的壓縮空間。”韓小慶稱。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