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能源

以結構優化為核 構建現代能源體系

中国证券网
2016-03-15 09:23

已收藏


能源產業如何擺脫過去的體制桎梏和落後產能限制,循著既定的“能源革命”路線圖,向“綠色、高效、低碳”的境界邁進?

兩會期間,來自能源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及政府官員、專家,從多個角度分析了如何以能源結構優化為核心,依託能源基礎設施升級,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問題。

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優先發展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專門辟出 “建設現代能源體系”一章,從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構建現代能源儲運網路和積極構建智慧能源系統三個方面,列出未來五年我國現代能源體系建設的方向和任務。草案還首次明確能源消費約束性指標:到2020年能源消費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

“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是下一步解決中國能源問題的主攻方向,包括積極開發水電,安全發展核電,積極發展風電、光伏。”全國人大代表、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近幾年可再生能源發展突飛猛進,今年會在去年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力度,這對能源結構調整是有力支撐,對我國能源裝備製造業發展也有巨大推動。”

努爾·白克力認為,未來隨著光伏發電技術進步轉化率突破20%,以及儲能技術突破,可能對能源結構是顛覆性的。至於棄水棄風棄光問題,未來隨著就地消納開展、政府監管引導指標發放和能源外送通道加快建設,兩三年時間將有效緩解。

參與“十三五”規劃草案編制的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現代能源體系關鍵特徵是“綠色、高效、低碳”。當前煤炭市場萎縮、價格低,客觀上為能源結構優化提供了好時機,應抓緊時機,加快清潔能源發展步伐。

事實上,近年來政府不遺餘力地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將“綠色”發展列入“十三五”時期五大發展理念,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細化了現代能源體系的建設內涵。

來自一線的企業家則給出了具體操作建議。全國人大代表、晶龍集團董事長靳保芳在提交給全國人大的《關於推動低碳能源轉型的建議》中提出,“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專項規劃等重要文件中應確立低碳能源優先發展的地位,設立補貼、退稅等優惠政策長期目標;開展區域間能源供需協調互補試點;加快可再生能源基地配套電網送出通道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協鑫集團董事長朱共山認為,由於沒有操作的具體辦法和有效懲罰措施,理應優先發展的可再生能源在現實中往往“靠後站”。他建議國家在強化可再生能源全額保障收購基礎上,建立“綠色電力證書”和“綠色電價”兩個機制。

煤炭行業“去產能”路徑確定

儘管清潔能源發展一日千里,但目前我國主體能源仍是煤炭。如何解決當前煤炭行業遇到的困難,是“十三五”能源行業發展的關鍵任務之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提出,要著力化解過剩產能,“重點抓好鋼鐵、煤炭等困難行業去產能”。

對此,努爾·白克力說,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源領域第一項就是去產能。加快煤炭行業脫困步伐核心的問題是去產能。今年開始的三年內,原則上嚴禁新建新批煤礦項目,今年力爭壓掉1000處礦井,產能6000萬噸。未來三年力爭使煤炭產能和市場需求相匹配。國家能源局將督促各地落實中央去產能決策。

“此外,還要嚴格限產和兼併重組。這一輪整合力度很大。痛下決心,否則煤炭行業產能過剩一勞永逸的解決無從談起。”白克力說。

全國政協委員、工信部原部長李毅中在兩會期間政協小組討論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幾年前,工信部判斷鋼鐵、煤炭產業已出現絕對性過剩,他以主抓該工作的身份到地方調研產能過剩情況,然而接待的地方官員露出畏難情緒,認為當地產能過剩情況只是暫時性的,也不嚴重。

“從不承認,到全行業形成共識,這首先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去產能從過去上級命令、社會壓力變成行業自身要求,自生動力,就是一種市場化。”李毅中如是說。

化解過剩產能和煤炭清潔利用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回應。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長李小鵬在兩會期間向媒體表示,山西省推動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化解過剩產能、提升優質產能。即淘汰一批、重組一批、退出一批、和解一批、延緩一批。支援引導企業發展新動能、開發新產業。大力提升煤的清潔、高效的供給能力,包括煤炭燃料、煤基材料延伸產業鏈和煤的伴生資源都需要清潔高效利用。

基礎設施和技術升級是保障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還框定了八個方面的能源發展重大工程:高效智慧電力系統、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核電、非常規油氣、能源輸送通道、能源儲備設施和能源關鍵技術裝備。這與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減少散煤使用,推進以電代煤、以氣代煤。”和“增加天然氣供應,完善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發展扶持政策,提高清潔能源比重”的目標一脈相承。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3月5日在政協經濟組小組討論時說,交通網、通信網、能源網是三大重要基礎設施網路,共性是投資需求大、覆蓋面廣、經濟帶動能力強。我國交通網、通信網已經快速發展,但能源網相對滯後。現在有一種說法是“經濟下行、霧霾上行”,要扭轉這樣的局面,關鍵在於建設能源互聯網,並把它作為未來“十三五”、“十四五”的戰略增長極。

儘管代表委員對於“能源互聯網”的看法不盡相同,有的認為是電網互聯,有的認為是特高壓電網,也有的理解為智慧電網,但在提升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比重的問題上,意見比較一致。

“通過資訊網和互聯網手段來實現能源體系高效低碳綠色的目標,可以避免資訊決策的盲目性。”周大地說,從這個角度看,“現代能源儲運網路”和“智慧能源系統”是“建設現代能源體系”的基礎設施和技術條件,有利於實現電能合理調度,提高能源系統總體效率。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