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消費品

一粒米背後的中非農業合作

北京
2019-07-18 15:37

已收藏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記者郝王樂 周潼潼 侯偉利)"用有限的耕地面積種植水稻,養活這麼多人口,中國的成功經驗實在是太吸引人了。我們當然期待能夠學習中國、合作共贏。"非洲綠色革命聯盟官員湯瑪斯·阿羅科優17日在北京舉辦的"中非水稻領域合作潛力"研討會上說。

水稻是許多非洲國家的主要或替代糧食作物。由於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限制,非洲水稻生產潛力未被充分挖掘,非洲每年仍需要進口大量的糧食來養活日益增長的人口。而中國則是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水稻產業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為中國整體經濟發展、農業轉型和農村脫貧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經驗為非洲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幫助非洲實現農業現代化、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成為中非合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具體體現。

2018年9月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提出以打造新時代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為指引,在推進中非"十大合作計畫"基礎上,推出"八大行動",其中包括支持非洲在2030年前基本實現糧食安全。

一粒米背後凝聚著中非在農業尤其是水稻合作方面的發展願景和潛力。

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南南基金專案處處長張寧在研討會上說,中非開展水稻合作,可以說是抓住了雙方合作與發展的關鍵,水稻產業的發展是建立一個繁榮、穩定非洲的基礎。

今年6月27日,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非洲聯盟等7方在湖南長沙舉辦的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上共同發起《關於加強中非水稻領域南南和三方合作的倡議》,倡議旨在利用各個合作夥伴的優勢,加強中非在水稻領域的合作,涉及產業發展、技術研發攻關、產業投資對接、本地種植和技術轉移推廣等多個方面。

張寧認為,這一倡議在中非水稻領域的合作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從多個方面為接下來的合作與具體落實指明方向。

張寧透露,中國-莫三比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的合作項目也在倡議發出之後立即啟動,莫三比克中心是中國在非洲的首個農業技術示範中心,以水稻為主,也涉及蔬菜等。

莫三比克位於非洲南部,擁有人口2800萬,可耕地3600萬公頃,但是由於各種限制因素,只有約十分之一的可耕地得到開發。

莫三比克農業部農業林業司司長佩德羅·迪祖庫拉在研討會上說,莫三比克發展農業生產存在很多的局限,比如在農業機械、農產品加工等方面基礎薄弱,影響了農業的發展。目前,莫三比克的水稻產量仍然滿足不了國內需要,每年需要進口30多萬噸水稻。

他提到中國萬寶公司在莫三比克的成功經驗。該公司通過投入資金、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設施,開墾出萬頃良田的現代化農場,同時帶動了周邊許多農戶種植水稻,使周邊水稻單產遠高於全國其他地區。

作為非洲人口大國,尼日利亞在農業發展方面同樣面臨諸多瓶頸。尼日利亞西北地方農業部主任馬修·奧沃拉比告訴記者,農業機械及農業物資成本高,水稻單產產量低、品種品質低,國家的基礎設施不發達,交通不便利等因素都在制約著尼日利亞國內農業的發展。

奧沃拉比表示,希望中非之間可以加快實施相關的合作協定,不斷推進已有的項目進展,充分利用中非合作的技術培訓中心等,為當地農業發展配備充足的物資和人力,進而推動本國水稻產業鏈的合作升級與優化。

今年5月,湖南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馬達加斯加成立分中心,建成後將利用馬達加斯加多樣的生態環境,選育出適合不同非洲國家的雜交水稻品種,有力保障和推進當地乃至整個非洲地區的糧食安全。

此外,非洲中心還將致力於在當地培育專業種子公司、搭建銷售網路和降低制種成本,以便讓更多非洲普通農民買得起、用得上雜交水稻種子。

來自湖北的鄭俊傑是一名"老援外"。八年來,鄭俊傑先後在塞內加爾、茅利塔尼亞和乍得等地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幫助當地農民增產增收,受到外方政府和民眾的一致好評。

他說,中非農業合作潛力很大,優勢互補。非洲大部分國家有大量的可耕地資源,勞動力年輕且成本低,中國企業開發非洲的農業市場,將極大推動非洲國家的糧食生產,解決非洲人民吃飯的大問題。(參與采寫:張璿 張雨陽)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