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消費品

衛星定位大農機 推行"三減"產"綠糧"--黑土地上春耕新變化

哈尔滨
2019-03-20 08:29

已收藏


新華社哈爾濱3月20日電(記者王建、楊喆、苑欣芳)"科技范兒"更足,"綠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優質種子更加"吃香"……萬物復蘇的春天,有"中國飯碗"之稱的中國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春耕的新變化正展現出黑土地新的生機活力。

在虎林市金健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院裡,數台大型農機具已檢修好。登上一台拖拉機,理事長李文勝給記者演示衛星定位功能:"這個螢幕可以顯示拖拉機的位置,比如我們要求播種間隔18釐米,那前後絕對差不了,保證精量播種,比以前小四輪播種效果強多了。"

科技的力量正改變傳統的備春耕方式。過去水稻催芽,農民都是在自家屋內用塑膠布、棉被保溫,費心勞神,且出苗慢、出苗率低。如今,水稻智慧化催芽在黑龍江已廣泛推開。

在雞西市雞東縣金達萊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長李永男邀請記者參觀水稻智慧程式控制催芽車間:"瞧,每個箱體內有多個感溫探頭,探頭採集的資料傳輸到顯示儀上,然後再傳到電腦上,工作人員在電腦邊就能控制箱體溫度,實現恒溫。" 近年來,黑龍江持續向農業科技要產能,實施"藏糧於技"戰略。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瞭解到,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7%左右,水稻智慧化催芽車間有1000多個。

以前為了增加產量,不少農民患上了化肥農藥"依賴症",隨著市場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他們開始使用有機肥,產"綠色糧"。春節過後,綏化市慶安縣久勝鎮久陽村村委會主任孫廣帶領村民來到哈爾濱市一家有機肥生產企業考察,預訂了4000噸有機肥。

黑河市孫吳縣樺林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輪作,在減少化肥的情況下,產量不降反增。合作社理事長吳德顯說,2017年種玉米的地塊,2018年種大豆,每公頃化肥使用量減少200多斤,去年大豆畝產量達到400斤。

近年來,黑龍江省推進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的農業"三減"。2018年,黑龍江省農業"三減"高標準示範面積達到3500萬畝,今年預計達到4000萬畝。

產出好不好,種子很關鍵。品種紛雜、育種能力弱等制約農業發展的狀況正在改變。 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秦家鎮秦家村,種糧大戶崔明在育秧大棚裡忙活起來。春節後,崔明就預訂了100多畝的"綏粳18"長粒水稻品種。

"過去種植圓粒品種,現在要想賣上好價格,就得選擇優質品種。"崔明說。

海倫市前進鎮自新村大豆種植戶付正武種了4000畝大豆,品種是東生7和東生17,畝產量達400斤,蛋白含量在40%以上。 海倫市糧食局局長陳英健說,過去每到備耕時期,農民選豆種往往不知道選哪個好,如今大豆育種研發能力提升,有了更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中科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繁育的東生系列在海倫種植面積已達80%以上。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