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險資調研上市公司“春耕忙”電子行業最受青睞

中国证券网
2017-04-06 09:42

已收藏

一年之計在於春,新年以來保險機構密集開展上市公司調研。

統計資料顯示,一季度83家保險機構開展了751次調研,調研次數同比增長24.96%,共造訪了288家上市公司,其中電子行業最受青睞。

具體到上市公司來看,調研碧水源、利亞德和宋城演藝的保險機構數量最多,均超過11家。

電子行業最受關注

統計資料顯示,被保險機構調研的288家上市公司中,電子行業最受關注,共有中穎電子、兆易創新等32家上市公司被調研;緊隨其後的是機械設備行業,有27家上市公司被調研;電腦、化工和醫藥生物分別有25家、23家、17家上市公司被調研。

今年電子行業總體表現較好,在二級市場上跑贏大盤,成為機構關注重點。天風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農冰立表示,近來,電子白馬股超額收益明顯,路演和日常溝通中,電子行業行情持續性和配置都受到高度關注,今年消費電子低估值白馬的行情將貫穿全年。

證券時報記者發現,一季度有多家保險機構青睞同一家上市公司,其中,有7家上市公司出現了被超過10家保險機構同時調研的情形。其中,碧水源成為保險機構調研的“人氣王”,中國人壽集團、平安資產、泰康資產、華夏人壽、長江養老保險等15家保險機構調研了該公司;利亞德、宋城演藝分別有13家和12家保險機構進行了調研。

而利亞德則成了2017年以來被各類機構造訪最多的上市公司,共計201家機構調研了該公司;1月24日,來自196家機構以及個人投資者共計328人組團調研了碧水源。

一位元北京地區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到上市公司實地調研,是保險機構篩選標的的形式之一,是較多瞭解上市公司實際情況的形式,調研後會根據分析模型框架進行最終的投資決策。

調研次數明顯增加

和去年同期相比,人保資產、平安資產等30家保險機構調研次數增加,安邦保險、中國人壽等15家公司調研次數減少。

具體到保險機構來看,一季度,中國人壽調研積極性最高,調研了81次,共調研了利亞德、中航飛機、歌爾股份等76家上市公司;若加上中國人壽養老保險調研的9家上市公司,國壽系今年共調研了85家上市公司。

泰康資產調研次數位列第二,一季度調研了65次,涉及59家上市公司;平安資產調研次數位列第三,調研了52次,涉及47家上市公司;加上中國平安調研的33次,32家上市公司,平安系今年以來共調研了79家上市公司,超過泰康資產。

此外,前海人壽、安邦保險、富德生命和恒大人壽的調研情況受到市場普遍關注。

其中,前海人壽、安邦保險都調研了20次,前海人壽共調研了世聯行、科士達、艾派克等20家上市公司,去年同期僅調研了10次;安邦保險則調研了樂凱新材、佳創視訊、宋城演藝等18家上市公司,不過去年同期安邦保險調研了36次,今年調研次數較去年少了80%;富德生命調研了雲南鍺業、容大感光、廣發證券、越秀金控4家上市公司;恒大人壽調研了洪濤股份、宋城演藝2家上市公司,而該公司去年僅調研了1家上市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建信資管、和泰人壽兩家新生代保險機構加入了調研隊伍。建信資管去年4月份獲批開業,今年以來共參與調研了上海新陽、金新農、一心堂3家上市公司;而和泰人壽今年1月份剛獲准開業,2月28日即參與調研了京東方A。

雖然調研頻率明顯增加,但保險機構出手卻比較謹慎。保監會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截至2月末,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占資金運用餘額比例為12.97%,去年一季度末這一比例為14.03%,降幅超過1個百分點。

平安證券首席非銀金融分析師繳文超認為,2017年我國保險行業仍面臨低利率環境、短期利率上行、優質資產荒、資產負債不匹配等挑戰。隨著保監會對行業監管的趨嚴,雖然短期內可能影響業務規模的擴張,但長期來看,保費增速過熱、壽險產品短期化、理財化的特徵將得到進一步遏制,產品結構將進一步優化,有利於行業長期健康發展。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