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5月15日電(記者周勉 張玉潔)今年5月初,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表示將鹽鹼地稻作改良試驗面積擴大到10000畝。這意味著,中國正在加快耐鹽鹼水稻的研發速度。
耐鹽鹼水稻俗稱為"海水稻"。2017年,由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等多家單位首次聯合進行了全國"海水稻"區域試驗,當時共有10多個品種通過。而在參與2018年試驗的三組共40個品種中,有28個通過試驗。
"一個品種從科學家的試驗田`走入`農民的生產田,需要經過初試、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審定之後才能種植。整個過程其實就是一次次`選優`過程。"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海水稻"首席專家李新奇告訴記者,區域試驗作為其中最關鍵的一堂"考試",直接決定著中國今後用於實際種植的"海水稻"品種基數。
而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主持的萬畝鹽鹼地稻作改良試驗,就是要為這批已經嶄露頭角的"優等生",找到匹配它們的最優種植方法。
"萬畝試驗所使用的稻種,都來自通過區域試驗的品種。我們將試驗田設置在了5種不同類型的鹽鹼地中,包括東北、渤海灣、新疆、東南沿海等地。"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副主任張國棟說,去年部分小範圍的試驗資料令人驚喜,今年不僅試驗面積大幅增加,試驗參數也更苛刻,就是為了更好地模擬實際生產。
"我們定下的試驗目標是畝產達到300公斤,並且整個生長過程要順利。同時我們會研究哪些品種適合哪些區域,哪些鹽鹼地需要人為進行改良。"張國棟介紹,"除了鹽鹼地,中國還有很多品質不高的低產耕地,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個試驗成果將它們改造成高產田,從而用於普通稻種植上。"
水稻育種專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中國有約15億畝鹽鹼地,其中具備改造潛能的鹽鹼地面積在2億到3億畝之間。
"這不是小數目,我們想先把其中1億畝利用起來,再逐步擴大。這不是任何一家科研機構能夠單獨完成的,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張國棟說。
事實上,這種局面正在形成。2017年,包括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廣東省農科院和中國水稻所在內的多家科研機構和相關企業組建了國家耐鹽鹼水稻區域試驗聯合體。隨後,聯合體制定了"海水稻"的區域試驗標準,接連進行了兩次全國性區域試驗。目前,生產標準也正在討論中。
"可以說聯合體的成立加快了`海水稻`研發的步伐。"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產業處處長彭既明介紹,目前已有超過20家企業和科研單位在從事海水稻研究。除了2016年成立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外,同年,湖北還成立了武漢光穀海水稻生物技術研究院。
"海水稻"及其產業鏈體系也引起其他國家的關注。中國將在中東和非洲分別建立鹽鹼地稻作改良國際研究推廣中心。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