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中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期間舉辦的"人工智慧+現代物流"技術產品展示活動上,現場一款由中諾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類比倉庫規劃設備吸引了不少人觀摩體驗。
中諾思售前技術支援部工作人員張增志說,使用時只需將設計圖錄入模組的內置晶片,將模組放到展臺上便可感應生成模擬規劃,"還可以添加動畫來類比倉庫工作時的狀態,從而驗證倉庫規劃的合理性"。
記者採訪發現,隨著企業用工需求的不斷增長,近年來中國職業院校普遍加強了人工智慧教育,智慧產業人才培養成為中國職業教育新方向。
2017年,天津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將原有的7個系合併為5個系,合併整合了一批專業。天津電子資訊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吳家禮介紹,希望通過專業調整,能夠在全校所有學科中引入"人工智慧"的理念與基礎課程。
"中國的智慧產業發展很快,但很多基礎性工作如數據錄入和清洗工作有很大的勞動力缺口,需要職業教育輸送人才,這就催生了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方向。"吳家禮說。
智慧產業人才培養給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帶來了新的就業優勢。 天津交通職業學院道路運輸與路政管理專業一年級學生孫浩宇說:"學校不少專業都開設了資訊技術、智慧製造等相關課程,這些課程的學習讓我們掌握了很多智慧產業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工作的工作方法,對將來就業很有幫助。"
與本科院校不同,高職院校的培養方向偏重于技能型人才。但是在"人工智慧"時代,無論是研究型人才還是技能型人才,都需要具備人工智慧的思維。
"智慧產業人才培養需要師資力量作支撐。"吳家禮說,目前的智慧產業人培養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師資力量依然薄弱。"目前各學科教師的人工智慧素養還遠遠不夠,需要進一步建設能夠應對新業態的師資力量團隊。"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