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消費品

【精選】​從“啥都買”到“都買啥” 洋貨國貨同台競爭局面正在打開

新华网
2019-04-10 15:57

已收藏


導讀

短短幾年,中國遊客海外“爆買”現象趨淡。半月談記者在英、法、德、日、韓五國走訪瞭解到,近一兩年來,受跨境需求變化、跨境電商發展、中國製造業升級等因素影響,中國遊客海外購物熱情下降,消費漸趨理性。與此同時,“洋貨”“國貨”同台競爭的局面正在打開。

購物清單變了

近一兩年,全球各地的老“代購”們普遍感到,來自中國的訂單變少了,買主對性價比的要求更高了。以往代購提成較多的馬桶蓋、音響、電視、珠寶、手錶等,幾乎絕跡了。

中國遊客的消費力曾令日本人震驚,但購物清單已經發生了顛覆性改變,家電、電子產品漸漸淡出視野,藥妝、書籍、文具、嬰幼兒用品成為消費主流。現在赴日本的中國遊客,特別是辦了多次入境簽證的遊客,更注重在人文、地理、文化、服務等方面的軟性體驗。

中國旅行社(德國)總經理張宇紅說,以往中國遊客在德國喜歡購買奢侈品、高檔箱包和手錶,現在更喜歡逛連鎖店和平價綜合商場,炫耀和攀比性消費少了。

據義大利旅遊機構統計,前幾年赴意中國遊客每年超過200萬人,其消費占義大利免稅零售業營業額的三成。如今人數有所下降,購買珠寶和名表的明顯減少。

越來越多人將出國重點從打卡、購物轉向體驗文化,深入當地。英國倫敦不少博物館、畫廊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創紀念品,深受中國遊客喜愛。法國近些年一些“老牌”奢侈品對中國遊客銷量一路走低,價位居中、設計感強的“輕奢”品牌更受國人追捧。

湖北遊客王威告訴記者,他到法國旅遊避開了打卡景點和購物中心,將目光轉向巴黎郊區的“跳蚤市場”,背回了幾幅油畫和一口鐵鍋。

雖然購物清單發生了改變,但是,中國人對海外產品的信賴尚沒有大的改變。大家普遍認為,發達國家產品品質過關,安全可信。北京的吳女士說,她和家人對日本產品的信賴和依賴,似乎到了停不下來的程度。

做產品更要做文化

近年來,國內商品市場發展迅猛,降低了國民出國購物的衝動。但不可否認的是,品質高、聲譽好、優惠多的海外優勢產品,仍然是中國遊客買買買的目標。

春節前夕,記者在距離美國芝加哥市中心約20公里的“時尚奧特萊斯”看到,這個兩層樓的購物中心裡,徜徉著不少中國遊客及海外職業買手。翻看了價簽後,記者不禁感歎這裡的價格確實很誘人。

過高的關稅和缺少競爭對手,往往造成同樣的商品國內外價格“兩重天”。大到珠寶和手錶,小到日常用品,國內價格可能貴三至五成,品種還不盡豐富。比如韓國美妝品牌雪花秀,國內標價800元的單品在韓國只需400元不到,使用支付寶等線上支付還可以享受5%的折扣,此外,韓國櫃檯服務員熱情滿滿,各種試用裝、小樣等贈品讓消費者直呼實惠。

相比海外,國內市場還有一個讓消費者頭痛的問題,就是假貨氾濫。雖然年年打假,但仿品仍然絡繹不絕,相當挫敗國人的消費信心,造成一些人寧可坐飛機去國外買奶粉也不喝國內奶粉等一系列怪像。

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消費漸趨理性

對於國貨而言,消費者境外消費欲降低,釋放了積極信號,應牢牢把握契機,借鑒國外經驗,不斷提升產品品質和美譽度,把消費者的目光更多地吸引回國內。由“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不是紙上談兵,需要我們拿出“真材實料”和對消費者的誠意。在這一過程中,要學習借鑒海外產品打造產品文化的經驗,贏得消費者的喜愛和信賴。

比如,韓國化妝品長期塑造“流行文化引領者”“適合亞洲人膚質”等品牌特徵,通過不斷引入新原料、新概念或者通過韓劇、偶像文化進行宣傳,成功圈粉大批中國消費者。在操作層面,韓國採取政府與民間聯合確定定位,再由政府、相關社會機構以及企業三個層面對外推廣,從政府推廣和市場行銷兩方面入手,打造韓國相關商品的整體形象,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法國則將本地產葡萄酒打造為法式生活的符號,並且將這種文化理念滲入電影、電視劇傳播出去。

國貨升級要儘快駛入快車道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公使宋耀明說,國貨發力,不僅要提升企業經營水準,加強產品品質管控,更要將產品美譽度和企業信譽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必須完善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大對失信企業的懲處力度,維護中國企業品牌形象。

品牌是生存的根基,企業應該轉變經營思維,不僅要重生產,還要重服務、重貢獻。應積極支援社會公益事業,將部分企業盈利投入到文化藝術、體育等領域,注意維護企業社會形象。

要重視人才,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優秀員工。積極參與雙元制職業教育實踐,將“在學校裡學習理論知識”和“在企業獲取工作經驗”有機結合,重視提高技術工人待遇。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說,我們不是製造不出與日本同水準的產品,而是我們的廠商在這方面還沒有足夠的認識,沒有下足功夫。現在,大家的消費能力提高了,想用更精緻更安全的產品,廠商要研究這種需求,瞭解用戶體驗,不能一味地追求低價。如果在細節上多下些功夫,中國企業一定能開發生產出更好的產品。(記者:劉春燕 何媛 耿學鵬)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