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2月17日,美國商務部向美國總統特朗普提交了一份報告,該報告旨在調查進口汽車是否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其結果可能導致美國向銷往本土的進口汽車及汽車零部件公司徵收高額關稅。
市場預期,在沒有關稅豁免的情況下,美國對德國(貢獻了全球超過20%的汽車出口量,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日本(貢獻約13%的全球出口量排名第二)等汽車生產大國的進口車價格將大幅上調。受此消息影響,18日歐洲股市交易時段,戴姆勒、寶馬、大眾等大型車企股價普跌。
揮舞關稅大棒將傷及自身
2018年5月23日,美國商務部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啟動“232調查”,判斷相關商品進口是否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推出“232調查”的目的有三:一是為了落實主要交易夥伴對美貿易不公的舉措;二是促使美國汽車製造業回流美國本土;三是通過關稅手段實現“美國優先”。
2月17日美國商務部遞交調查報告後,白宮方面有90天時間可以作出關稅決策。特朗普曾屢次威脅要對進口汽車產品徵收關稅,稅率高達25%。不過市場認為,特朗普的本意並不在此。以汽車主要出口地區歐盟為例,研究公司Strategas的政策研究主管Dan Clifton表示,僅提交調查報告並不意味著關稅會生效,特朗普有可能用汽車關稅要脅歐盟,要求歐盟在其他方面進行合作。根據歐盟統計局於當地時間2月15日公佈的資料顯示,2018年歐盟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擴大17%至紀錄高點,市場認為這或令雙方正在進行的談判面臨風險。
德國媒體WirtschaftsWoche援引業內人士消息稱,美國商務部在2月17日提交的調查報告,對進口汽車產品給出了三種政策建議:一是徵收10%的關稅,這一稅率與歐盟目前的汽車進口關稅相同;二是僅針對高科技車輛徵收關稅,例如電動車輛;第三即為徵收25%的關稅。
不過分析人士指出,不管採取哪種汽車關稅策略,美國都將反害其身。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其他經濟體對美國汽車關稅進行同等報復,將導致美國損失62.4萬個就業崗位,美國汽車業約5%的員工將失業。密歇根州安娜堡汽車研究中心最新發佈的報告顯示,此舉或令美國輕型汽車平均價格增加2750美元,使美國汽車年銷售量減少130萬輛,並迫使部分消費者進入二手車市場。另有主要汽車製造商表示,如若加征關稅,那麼對美國的累積影響將是每年830億美元的汽車價格上漲,且沒有證據表明汽車進口構成了國家安全風險。
美國或徵收臨時汽車關稅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說通用、福特等行業巨頭大掀裁員潮預示著2018年全球車市“寒冬已至”,那麼伴隨全球宏觀經濟增長放緩、貿易摩擦和關稅問題持續,2019年行業將“寒潮湧動”。其中,美國車市銷量已達峰值,2019年難言樂觀;歐洲車市則受各國政治和經濟等利空因素影響,銷量或將下滑;在以中美為首的主力市場出現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日本車企的業績也將陷入瓶頸期。
最新資料顯示,1月份,美國汽車行業產出降幅創近十年來最大,並拖累美國1月製造業產值意外萎縮,創8個月最大降幅。美聯儲2月15日發佈的資料顯示,1月美國汽車和零部件產出環比重挫8.8%,這是2009年5月以來的最大降幅,當時美國經濟仍處復蘇軌道。汽車產業的疲軟最終導致美國1月工業產出環比下降0.6%,為8個月以來首次下降。
歐洲汽車業同樣開年不利。歐洲汽車製造商聯合協會2月15日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年1月,在歐盟和歐洲自由貿易協會註冊的乘用車數量同比下滑4.6%至123萬輛,新車註冊量連續第5個月下滑。彭博智庫分析師Michael Dean對此表示,歐洲汽車需求週期已經見頂。此外,英國脫歐的不確定性也將衝擊汽車市場。
日本7大汽車廠商2018年4月-12月的財報在2月12日全部出爐,除了豐田和三菱外,其他5家車企的營業利潤均同比下滑,因下游需求放緩,且促銷費以及自動駕駛等新一代技術的研發費增加也對收益構成擠壓。
如此情況下,如若再度加征關稅,無疑將成為壓倒全球汽車行業的最後一根稻草。而眼下,多家機構仍表示,不要低估美國對進口汽車徵收關稅的可能性。
摩根士丹利發出警告稱,預計美國政府大概率在今年夏季之前徵收臨時汽車關稅。高盛也警告投資者應做好準備,認為徵收暫時性汽車關稅的可能性為40%,目的是爭取歐盟或者日本做出更大的讓步。瑞銀首席美國經濟學家Seth Carpenter認為,美國有可能會對汽車徵收25%的進口關稅,但不包括汽車零部件;對韓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等有貿易合作的國家會豁免汽車關稅,但不會給予歐盟關稅豁免。花旗則預測,汽車關稅會使得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降低0.2個百分點,2020年增速下滑0.3個百分點。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