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香港5月17日電(記者朱宇軒)2019年下半年,修例風波重挫香港旅遊業。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更使業界雪上加霜。停業逾三個月的香港海洋公園日前宣佈,公園現金流瀕臨枯竭,如無資金注入,最快將於6月倒閉。
業界人士認為,香港特區政府擬向海洋公園撥款54億港元,固然能及時"止血",但更重要的是香港社會需更加齊心抵制暴力事件,以及公園需改善管理和運營。
社會事件疊加疫情
2019年下半年,修例風波引發的社會暴力事件不斷,重挫香港旅遊業形象,訪港旅客量急劇萎縮:去年7月至12月,海洋公園僅接待遊客約190萬人次,同比跌幅超過三成。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海洋公園1月下旬宣佈暫停營業,至今未能開業。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過去三個多月受疫情影響,公園面臨"零收入、零人流"的巨大挑戰,運營情況進一步惡化。
根據海洋公園向立法會提交的報告,受社會事件影響,公園預計2019-2020財政年度虧損超過6億港元。海洋公園主席孔令成表示:"如果沒有任何新的資金支援,海洋公園預計將於2020年6月破產。"
安全,是遊客選擇旅遊目的地的重要尺規。"疫情可以控制,但暴力事件如何立刻停止?當一個地方頻頻因暴力事件、`攬炒`登上頭版頭條,又有哪位遊客敢來呢?"香港旅遊業雇員總會理事長梁芳遠反問。
梁芳遠表示,香港旅遊業已經陷入"冰河世紀"。數月前,海上食肆"海鮮珍寶舫"黯然停業。如今,暴力事件再次抬頭,海洋公園恐淪為"攬炒"的下一個犧牲品。
競爭增大 缺乏創新
事實上,早在數年前,海洋公園就初顯頹勢:在2015-2016財政年度,海洋公園接待遊客人次降低至600萬,此後連年虧損超過2億港元。
梁芳遠表示,2003年後,海洋公園曾迎來十年黃金期。此前香港人口難以維繫一個大型主題公園長期運轉,但2003年內地赴港"個人遊"推出,廣闊的內地市場為公園提供了充足的補給。
在"個人遊"推出的第一年,內地遊客已達海洋公園入場人次的一半以上。十年間,公園接待遊客人次從370萬增加至2012年的逾700萬,並于同年榮獲"全球最佳主題公園"大獎。
坐擁龐大市場,為何依然走向沒落?不少受訪者認為,失去吸引力是海洋公園沒落的主要原因。
"多年來,海洋公園缺乏創新,一直原地踏步,致使其吸引力日益減退,難以挽留本地居民和外地遊客。"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丘健和指出。
今年1月,海洋公園向特區政府申請逾106億港元資助,以開展大型重建計畫。而公園上一次完成大規模重建則是在2012年,距今已過去了8年。
香港特區立法會旅遊界議員姚思榮認為,海洋公園過度依賴內地遊客,而香港鄰近地區陸續興建主題公園,市場不斷被分割。"雖然各大主題公園賣點不盡相同,但競爭對手增加,依然導致市場越分越薄。"
湖北遊客李女士表示,她每年去兩次香港,遊玩的目的就是看海。"我最喜歡的是海洋公園的纜車,坐在纜車上可以俯瞰海洋。"但她直言,公園遊樂設施陳舊,多年不曾翻新,加之門票並不便宜,吸引力大不如前。
改善經營管理 求新求變
海洋公園1977年開業,至今已接待遊客超過1.5億人次,對香港社會的貢獻毋庸置疑。以2018-2019財政年度為例,海洋公園為香港帶來額外消費逾79億港元,衍生的經濟效益超過39億港元。
港九勞工社團聯會主席林振昇表示,一旦海洋公園倒閉,約4000名全職、兼職員工將難以維持生計,將對基層員工、海洋保育人才以及專業技術人員造成嚴重打擊。
梁芳遠表示,公園應痛下決心求變,在改善經營管理的基礎上,思考如何鞏固本地遊客,重新贏回內地遊客,同時拓展海外市場。
作為教育和保育基地,海洋公園飼養動物約7500只。20世紀90年代至今,公園已為超過100萬名學生提供教育活動,並捐款逾1.5億港元資助大熊貓、中華白海豚等物種的研究。
丘健和建議,公園應去蕪存菁、集中優勢,繼續發揮海洋生態教育、保育、研究等功能;同時拓展高端增值休閒旅遊,興建水療度假主題酒店、翻新登山纜車車廂等,以吸引高端商務旅客。
梁芳遠則認為,隨著消費者消費水準提高,全球旅遊業趨向個人行和小型旅遊團,不只海洋公園,整個香港旅遊業都須改變傳統模式、求新求變。旅遊業界可以轉向綠色旅遊、深度旅遊,同時推出人工智慧講解等,輔助遊客沉浸式體驗香港。
她還強調,一個城市的待客環境奠定了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基礎。"如果一個城市以黑暴聞名,遊客怎麼敢來?香港迫切需要制止暴力、營造友善的氛圍,提升我們的`待客之道`。"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