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 > 金融

​疫情對香港券商影響幾何?寒冬中如何突圍?

新華絲路網
2020-05-14 13:54

已收藏


新華絲路香港5月13日電(記者李濱彬)疫情以來,香港本地券商遭到重創。記者瞭解到,從2020年初至5月13日香港本地已有包括華星證券、永發證券在內的16間券商停止營業。近年來部分互聯網券商的零傭金模式本就壓縮了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間,而如今所有券商類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都受到了衝擊。此外,投行業務驟減,目前盡職調查、實地考察等工作仍難以進行,預計第二季香港新股市場仍將處於停滯狀態。

香港經濟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壓力。2020年首季經濟按年負增長8.9%,是有紀錄以來最差的季度。未來的發展路徑仍存變數。帶動經濟的三個主要動力:貿易、投資和消費均嚴重失速。進入第二季,情況仍未許樂觀。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為全球資本市場帶來巨大波動。香港作為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和自由的資本市場,其金融市場容易受到內地及主要海外市場的波動影響,市場調整的風險不容低估。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金融從業人員多達26萬人,香港金融業占香港本地GDP的19%。疫情對香港本地券商有哪些衝擊,哪些業務遭到重創,今年業務前景如何,寒冬中如何突圍?記者展開了調查。

券商類金融機構經紀及保證金融資產業務空間壓縮

香港券商行業一向競爭激烈,近年來部分互聯網券商的零傭金模式更進一步壓縮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間。自2019年年中以來,受多方面負面因素疊加影響,投資者情緒疲弱,中小券商單靠本土市場無法撐起業務。

記者從港交所查詢發現,從2020年初至5月13日香港本地已有包括華星證券、永發證券在內的16間券商停止營業。而2019年全年有22家券商停止營業,2018年則只有7家停止營業。交銀國際預測全年會有超過30間結業。2019年香港所有證券交易商及證券保證金融資人的淨盈利總額為252億港元,較2018年下降34%。4月港股雖然每日成交過千億,但受惠的主要是大型券商,散戶參與比例實際沒有提高。

香港耀才證券作為一家本地大型券商,在香港運營近30年,2010年在香港主機板上市,香港營業點達16個,擁有客戶近338000戶,管理客戶資產亦近500億港元。

香港耀才證券客戶以散戶為主,香港證券業監管要求證券交易需電話錄音,故很多工作人員不能在家辦公,公司將中環總辦事處的一半員工,分散至九龍備用辦公室繼續提供正常的客戶服務,避免過於聚集。

耀才證券行政總監許繹彬告訴記者,香港因較早受到社會問題所影響,經濟已經大傷元氣,目前再受疫情所侵,香港經濟前景何時複元,確實難以推測。再者,香港較小規模亦沒有上市背景的券商,由於資本有限,在新的證監法規下,過往的融資業務,受到限制,融資利息收入大減,而傭金收入根本並非主要收入,僅可糊口。

“這類券商因規模小,沒有在港上市,在經濟低迷的情況,投資者對它欠缺信心,投資者也會優先選擇在港較具規模及在港上市的券商,所以他們根本難以吸納新的客源;在租金人工高企,及收入大幅減少甚至會虧損的情況下,寧願選擇結業,都不願再做下去。”許繹彬說。

交銀國際董事長、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永遠名譽會長譚岳衡對記者表示,雖然良性競爭和適度監管長期來看有助於行業和市場的結構調整,但該調整需要在市場順境中完成,而不宜在市場崩塌時大規模劇烈消滅。當然中小券商自身也應積極進行轉型,拓寬融資管道,順應市場,否則在競爭中被淘汰或被收購也不失為市場合意的選擇結果。

券商類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受到衝擊

對於資產管理業務,短期內香港二級市場股債價格急劇下跌,一方面導致基金專戶的估值出現較大程度回撤,不僅抹平2019年至2020年2月份的正收益,部分基金專戶已跌破淨值,另一方面對於有杠杆成分的基金專戶,會因補倉困難而需解掉杠杆或強制平倉,或資產被迫低價賣出,或消耗掉基金專戶中儲備流動性,導致基金專戶喪失主動管理能力,只能被動等待市場反彈。如果在此期間,遇到相對大額的贖回,情況可能更加嚴峻。在此情況下,能保持現有資產管理規模已屬不易,擴大資管規模更顯步履維艱。

譚嶽衡認為,長期來看,中資券商在資產管理的資產端、負債端以及產品端均有較大提升空間,資產端方面在另類資產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投資以及投研能力等方面仍有瓶頸,負債端方面,仍未與財富管理業務、公司業務一站式解決方案等環節有效打通,產品端方面,產品的豐富程度和產品的管理能力尚待提高。

疫情已經影響投行業務 並可能對全年新股市場拖累

2020年一季度香港IPO集資額同比下降31%,錄得141億港元,交易所收到的IPO申請數量同比下降16%。考慮到零售及消費行業受重創,部分公司難以執行上市計畫,德勤將全年IPO集資的金額從2200億港元至2500億港元下調30%到1600億港元至2200億港元。

記者瞭解到,香港並購活動也開始減慢,第一季度與香港有關的並購活動總額為206億美元,較2019年第一季度下降21.8%,為2013年以來最低。預計第二季香港新股市場仍將處於停滯狀態,因兩地疫情原因,目前盡職調查、實地考察等工作仍難以進行,許多重要會議及路演安排皆停擺。

市場熱切關注的中概股如京東、網易等回港預期,因美股現價下跌也可能受到影響。面對市場情況,券商和投行應加強整體規劃,考慮擺脫單純依賴IPO業務的瓶頸,更多的投入ECM和DCM承銷業務的發展,同時拓展高端並購和機構業務。利用原有資源及對中國內地客戶、市場的理解和決策,深耕行業和區域,在同質化的競爭中形成自身的獨特優勢,打造精品化投行,可能是在寒冬中突圍而出的方法。

許繹彬說,儘管現行香港的確疹數字不斷下跌,但始終仍未露出解決的暏光;全球經濟預測更是不敢想像,香港經濟預期未來數年也會出現赤字,失業率更會高企,所以對香港資本市場的影響,可能會比2008年金融海嘯,2003年非典及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更為嚴重。

疫情下券商可從三方面突圍

首先,擴大流動性支持管道和手段,提升券商抗風險能力。

本次危機最大的特徵是流動性枯竭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香港券商類金融機構尤其是中資券商總資產規模和資本金規模普遍不高,流動性融資工具本身比較有限,一般是通過銀行貸款方式進行融資,不像內地券商有非常便利的發債管道,也能通過標準的銀行間質押式回購等方式融資。

而中資券商在流動性出現危機時可用的備用流動性手段更為有限,可能有些機構只能依靠母公司提供融資或注資等方式渡過難關。建議從行業層面探索流動性救濟體系,例如證監會除了監管職能外是否能夠做行業互助基金等探索工作,同時出臺政策鼓勵銀行擴大向券商融資或提供流動性支持,鼓勵大型券商擴大向中小券商融資,防止個別券商流動性緊張而引發的系統性危機。

其次,擴大業務類型和領域,防範單一資產類別導致的“集中度風險”。

中資券商應繼續推動經紀業務向財富業務轉型等多元化進程,例如可以利用這次美元債下跌、越來越多境內投資者希望投資中資美元債為契機,積極為境內QDII資金提供對接服務;另外港股經過此輪下跌,大家普遍認為投資價值已經浮現,近日南向資金增多就是一個例子,可以借此提升相關業務收入,在互聯互通浪潮中尋找更多機會。

此外,如果現在的市場行情持續一段時間,未來可能有一些好的並購機會,可以作為業務發展短板的補充。歷史上看次貸危機以及歐債危機,為國內公司進入原本門檻較高的國際金融市場提供了契機。這次危機可能也是券商的機會,前提是券商能健康地活下去。

譚岳衡認為,金融服務行業呈現出去仲介化、費率下降、競爭同質化的趨勢,傳統持牌業務競爭愈加激烈,在這個背景下,交銀國際實行資產業務和持牌業務平衡發展、協同推進的經營模式。

譚嶽衡說,一方面,資產業務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通過結構化融資的投入、固定收益的投資、新經濟動能轉化成股權的投資,公司能夠從此類產品退出中獲得直接的收益;另一方面,通過此類資產配置,能夠從中反向挖掘一些其他業務的專案機會,例如資產業務可以反向推動投行牌照業務發展。

“交銀國際該模式經過兩年的探索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效果,公司業務結構、收入結構均都得到進一步優化,投融資中新經濟的比重、傳統業務中新動能的比重、持牌業務中高附加值業務的比重均逐步得到增長,初步形成了較好的協同發展的態勢。”譚嶽衡說。

第三,修煉內功,增強自身抗風險能力。

本次市場動盪對各家機構的資產負債表進行了真實的“壓力測試”和演練,而真金不怕火煉,是否能夠在市場劇變時進行及時有效應對,則取決於是否已有較為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中資券商還是要繼續修煉內功,從制度、工具以及人才等方面提升全面風險管理能力,做好在較長一段時期應對高波動、低收益市場情況的準備。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