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一”假期最後一天,人民銀行宣佈從本月15日起下調部分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為長假後的市場送上一份流動性“大禮包”。
雖為“大禮包”,但絕非大水漫灌。
降准釋放的資金一則償還中期借貸便利(MLF),優化流動性結構,進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二則對沖本月中下旬的稅期,彌補跨月流動性缺口。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強調,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基本穩定,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也不會對人民幣匯率形成貶值壓力。
這已經是年內第四次降准。展望下一階段,分析人士認為,在穩健中性的基調下,貨幣政策仍有進一步預調微調的空間,注重定向調控,支持小微、民營和創新型企業,以提高政策有效性。
自2018年10月15日起,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下調1個百分點,置換當日到期的MLF。
這種操作手法並非首次。今年4月人民銀行也採取了同樣的辦法,下調上述各類銀行存准率1個百分點,同日這些銀行按照“先借先還”的順序,使用降准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的MLF。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降准所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10月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MLF,這部分MLF當日不再續做。除去此部分資金,降准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雖然有數量可觀的增量資金釋放出來,但是銀行體系流動性的變化並不大。上述負責人表示,降准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中期借貸便利,屬於兩種流動性調節工具的替代,餘下資金則與10月中下旬的稅期形成對沖。因此,在優化流動性結構的同時,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量基本沒有變化。
從這個角度觀察,貨幣政策並不存在大水漫灌的情形。上述負責人強調,本次降准仍屬於定向調控,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基本穩定,銀根是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認為,本次降准的政策立場相對中性,具有預調微調的特點,不是轉向性的全面寬鬆。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本次降准的主要目的是優化流動性結構,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當前,隨著信貸投放的增加,金融機構中長期流動性需求也在增長。此時適當降低法定存准率,置換一部分人民銀行借貸資金,能夠進一步增加銀行體系資金的穩定性,優化商業銀行和金融市場的流動性結構,降低銀行資金成本,進而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同時,釋放約7500億元增量資金,可以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和創新型企業的資金來源,促進提高經濟創新活力和韌性,增強內生經濟增長動力,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上述負責人指出。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分析,對於銀行而言,準備金調降與結構性流動性工具迴圈續作這兩種流動性注入方式,最本質的區別是前者無資金成本,而後者有。
因此,降准置換MLF後,不僅僅緩解了部分銀行負債端流動性缺口壓力,還通過降低負債成本,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銀行資產端定價和信貸投放的積極性,最終有利於控制企業融資成本上升,增強企業融資可得性。
盤點今年貨幣政策操作,降准這一工具已經使用四次。“當下我國準備金率的操作空間相對較大,適度調低準備金率是當前貨幣政策恰當的選擇。”連平評價說。
在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下,貨幣政策取向雖然未變,但是具體操作上會否有進一步動作?
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指出,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高品質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9月底召開的貨幣政策委員會三季度例會指出,高度重視逆週期調節。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中性,要鬆緊適度,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
“貨幣政策的重心會放在引導和調整流動性流向,支持小微、民營和創新型企業,以提高政策有效性。未來貨幣政策仍有進一步逆向調整的空間,以適應形勢變化和實體經濟及金融市場需要。”連平預計。
邢自強認為,在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方面,降准只是目前採取的眾多預調微調政策中的一步,要解決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需要一攬子政策,而不只是貨幣政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