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的外貿正在經歷著金融危機以來態勢最為明顯的回暖:WTO已將今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速預期上調至3.6%(去年只有1.3%),多項外貿先導指數據出現顯著的好轉。
外貿仍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嗎?11月28日下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辦“國經論壇”就此開展專題研討,並發佈了《當前全球貨物貿易形勢與前景》(下稱報告)。報告認為,外貿回暖的背後是大宗商品市場的週期性復蘇與新科技革命背景下製造業的提振,正在回暖的外貿仍將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然而,這一引擎的動力明顯有所衰減,最明顯的表現是貿易彈性(貿易增速與GDP增速的比值)的疲軟:金融危機前全球貿易彈性約為2,在過去五年時間中,這一數字一度降到1.0,2016年更是降至0.6,預計2017年全球貿易彈性將增至1.3。報告認為,貿易彈性下降並不代表外貿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正在消逝,當前外貿將更多地通過間接管道帶動經濟發展。
外貿引擎的動力能否持續也是一個問題,在全球化轉向、貨幣財政政策收緊、科技革命效果有限、貿易自由化邊際效用遞減、大宗商品價格存在走低可能性的背景下,外貿面臨著更多的曲折與不確定性。
外貿回暖兩大因素
根據WTO對全球70個主要經濟體的統計,今年前9月,全球主要經濟體出口金額同比增長9.2%,進口金額同比增長10.2%。今年9月,WTO將今年全球貨物貿易增速上調至3.6%,而在2016年,這一數字僅為1.3%,同時全球貿易量增長區間的預期也從1.8%-3.6%上調至3.2%-3.9%。
中國外貿也出現了明顯的好轉:在2015和2016年,中國出口連續兩年出現了負增長,而今年前三季度則出現了12.4%的高速增長,前三季度外貿16.6%的增速更是創下了歷史新高。
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副主任楊長湧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短期看,今年外貿的大幅回暖更多的是受週期性因素的影響,世界經濟復蘇與大宗商品價格反彈是兩個主要原因。
IMF近日上調了2017和2018年全球GDP增速預期,分別達到3.6%和3.7%,這一預期顯著高於2016年3.2%的全球增長率。此外,IMF還預計今年全球75%的經濟體增速都將加快,這也是全球經濟近十年來最大範圍的增長提速。
大宗商品價格在2016年也扭轉了此前的下降勢頭,呈現回暖態勢。IMF預計2017年初級商品價格指數由2016年的100.00增至112.32,提升12.3個百分點。
楊長湧指出,外貿持續高位增長的一個基礎是科技革命滲透到各個傳統行業,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並帶動了電子資訊的熱門產業的飛速發展,這使得產業鏈可以拆分到不同環節進行模組化生產。
根據聯合國工發組織發佈的二季度全球製造業報告,預計今年全球製造業將增長3.2%,為過去6年來最高,全球製造業復蘇,會間接推動全球製成品和中間品貿易增長。
報告指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之後,自動化、機器人和數位產品等先進製造業正在全球穩步擴張,今年二季度,全球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率為5.3%,是過去5年的最高增幅,中高技術製成品的生產過程通常會拆分成不同的環節,由不同的國家分工完成,因而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更利於帶動相應中間品貿易增長。
外貿對經濟間接拉動作用增大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全球外貿增速已經連續五年低於以購買力評價測算的世界經濟增速,從技術上看確實有觸底的跡象。
“不過,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全球貿易與世界經濟很可能是一種纏繞型的增長和復蘇,即便貿易增速回升並超過世界經濟增速,也很難看到十年前前者大幅領先,進而帶動經濟繁榮發展的現象。”白明說。
實際上,質疑外貿是否能成為經濟引擎的一個主要論據是貿易彈性持續位於較低水準:2008年前,全球貿易彈性約為2,此後,這一數字大幅下降,2012-2015年,大概在1.0左右,2016年更是降至0.6,這意味著,外貿甚至成為經濟增長的拖累因素。報告認為,回暖的外貿仍將是經濟的引擎,預計2017年全球貿易彈性將增至1.3。
對外經貿大學副校長趙忠秀表示,此前貿易增速是GDP增速的兩倍並非一個規律,如今部分國家貿易增速出現了負增長而GDP卻沒有隨之轉負,說明外貿與GDP之前只是相關關係,而非因果關係,應當更加關注貿易彈性下降背後的結構性變化。
比如,貿易結構上,2012年以來發達經濟體貿易彈性仍處於2左右,而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則處於1以下,而隨著後者在全球貿易和世界經濟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全球貿易彈性逐漸下降是個長期趨勢,但這並不能否認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報告認為,當前已不能用貿易彈性來衡量外貿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外貿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間接地反映在多個層面:生產上,外貿通過引入競爭有利於加快科技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需求上,外貿則有利於提供更為多樣化和低價的產品;外貿對國民經濟增長的間接拉動作用會通過乘數效應產生更大的收益。
展望未來,楊長湧認為,從經濟復蘇、大宗商品等週期因素看,外貿有持續復蘇的基礎,不過也面臨諸多挑戰。
短期看,2017年外貿的增長是建立在低基數的基礎上的,而今年的高增長將抬高明年的基數;此外,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逐步收緊會對全球貿易產生負面影響,而中國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信貸環境也有望收緊,對全球貿易的拉動作用隨之降低。報告預計2018年全球貿易增長3.2%,浮動區間為1.4%-4.4%。
從長期看,楊長湧表示,新一輪科技革命以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的突破為核心,這些技術更多的是一種對傳統技術的替代,尚未出現諸如PC、手機等大宗消費品,對貿易帶動作用有限;在體制上,貿易自由化的邊際效應已非常有限,WTO在農產品關稅等方面難有突破,而各國間碎片化的自貿協定既有創造效益又有轉移效益,加上保護主義的明顯抬頭,全球外貿仍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