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中企在埃及投資運營主要面臨三大風險

北京
2017-05-26 11:39

已收藏


埃及政治局勢今年總體呈平穩發展態勢,政府、議會和司法“三權”間的關係是埃及政壇2017年的焦點問題。埃及將靠攏三權分立式的西方民主,還是走向“大政府”模式,塞西的選擇令人矚目。

經濟領域,埃及在2016年進行了若干重大經濟改革,包括減少燃料和電力補貼,引入增值稅,並允許官方貨幣埃鎊匯率自由浮動。在政府進行上述改革前,埃及經濟已陷入巨大危機,埃及專家與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政府的一系列改革十分必要,通過改革獲得的IMF資金支持也不啻對國民經濟“緊急輸血”。究竟是政府的經濟改革初見成效,還是中低收入階層陷入經濟絕境繼而引爆社會矛盾,這是2017年埃及經濟領域的主要看點。

安全領域,對於盤踞在西奈半島的恐怖分子,埃及軍隊在2016年予以堅決打擊。埃及軍隊退休將軍、國家戰略顧問塔拉特·穆薩拉姆向分析師透露,西奈半島恐怖活動在近兩年顯著退潮,僅在拉法口岸,謝赫祖韋德和阿裡什保留一些據點,然而這些地方僅占西奈半島總面積的5%。
對華關係上,2016年是中埃建交60周年,兩國共同舉辦了中埃文化年等一系列慶祝活動。埃及社會各界對中國的瞭解逐漸加深,“一帶一路”倡議成為政治家和商人口中的熱門詞彙。兩國央行12月簽署本幣互換協定,規模為180億元人民幣/470億埃及鎊,有效期三年,顯示中埃兩國合作已深入金融領域。

目前在埃及投資運營的中企主要包括:負責經營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天津泰達集團,與埃方簽署總額約為27億美元合同參與新行政首都建設的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承包埃及EETC500千伏輸電線路工程的中國國家電網。

中國企業在埃投資、運營主要面臨如下風險:

其一,政策缺乏連貫性。例如,埃及政府於2016年修改了14年前的《經濟特區法》,將經濟特區內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由原來10%和5%的優惠稅率統一上調為22.5%,直接推高了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內企業的經營成本,降低了園區對企業的吸引力。埃及投資部和特區管理局並不支持增加所得稅率,修正案是在埃財政部的極力主導下通過的,由此可看出變革期中的埃及政府部門圍繞各項政策激烈博弈,“朝令夕改”的現象不時出現。

此外,在埃投資須經過埃及有關部委-內閣-議會層層審議,從簽署合作備忘錄到框架性協定再到正式合同往往耗時經年,最終能否通過議會還是未知數。即便能順利走完全部流程,投資政策和大環境也往往在過程中發生改變,甚至再推進下去已不合算。

其二,語言及文化差異導致中企過度依賴中間人。許多中資企業和個體老闆由於語言不通或不熟悉埃及當地文化習俗和法律法規,將大量核心事務交由本地中間人辦理,最終受制於人。
埃及華人石材協會會長黃友燈介紹,由於大多數在埃中國商人並不瞭解埃及冗繁的官僚體系和辦事程式,很多石材商往往採取與當地商人合作的方式進入市場,而到了需向政府部門註冊時拿不出正式合同;或者合作的工廠主自己的法律手續就不完善,沒辦完就租給華商;或者埃及工廠主自己跟政府買地的分期付款沒完成,很多法律手續需要華商自己去跑,嚴重影響註冊的速度。目前協會50家有工廠的企業只註冊了十幾家。

其三,埃鎊匯率波動降低利潤。某國有車企埃及區經理表示,該車企自2014年進入埃及市場以來穩步拓展市場,正準備於2016年下半年加速發展時遭遇埃鎊貶值,利潤被極大擠壓,又不敢漲價唯恐失去市場,以至於“每賣一輛車都在虧本”。

一名專為國內中小企業進入埃及市場提供仲介服務的新疆籍華商也表示,埃鎊貶值對瞄準埃及國內市場的中國中小企業尤為不利:“中國企業進入埃及,千辛萬苦賺到一點錢,卻換不成美元帶出國:過去是因為官方美元供應不足,企業只得去黑市高價購買美元;現在埃鎊貶值後官方自己幹起了黑市,就是想方設法把外國企業的利潤扒層皮。”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