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理性看待廣交會"雙降"

北京
2015-11-06 14:10

已收藏


受國際需求疲軟的影響,第118屆廣交會與會採購商人數和成交量出現"雙降",但總體運行情況平穩,中國外貿結構調整呈現出向好的趨勢,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外貿競爭新優勢正在形成。

據廣交會組委會資料顯示,本屆廣交會共有來自213個國家和地區境外採購商與會,約17.7萬人,較2014年秋交會減少4.6%;累計出口成交1712.49億元人民幣(折合270.1億美元),同比下降7.4%。 廣交會一直被視作中國外貿的風向標和晴雨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展覽的功能更加多樣化,廣交會已由洽談成交單一功能向集產品展示、行業交流、品牌推廣為一體的綜合功能轉變。

不少受訪企業表示,現在下訂單管道比較多,老客戶不一定在廣交會上下訂單,有時直接在網上或者電話下單,新客戶則還需進一步瞭解,現場下單也較為謹慎,而參加廣交會更多是展示自己的新產品,會面老朋友,結交新朋友。 此外,當前我國外貿的管道在全面拓寬,有很多專業展覽會也吸引不少採購商前往,例如記者在廣交會上發現漁具類產品非常少,一位元企業負責人就表示,採購商現在都到專業的漁具展會上去採購了。 隨著"互聯網+"深入發展,跨境電商、自貿區建設的快速推進,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倚重線下交易的廣交會的成交量。因此對於廣交會的"雙降"要理性看待。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在廣交會閉幕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雖然本屆廣交會與會採購商和成交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但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歐美發達經濟體與會採購商保持穩定,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會採購商增長明顯,同時發達經濟體採購商與會形勢總體好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

徐兵說,參展企業緊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加快轉型升級,更加注重培育以品牌、品質和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以綠色環保、技術創新、自主品牌的產品贏取市場。此次品牌展區成交86.1億美元,占總成交額的31.9%。 此外,本屆廣交會進口展區人頭攢動。共有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604家企業參展,境外參展商的國際化和專業化水準、國內採購商邀約均較往屆有所提升。 據瞭解,中國的發展已經吸引越來越多國家的出口商,他們希望進入中國市場,而廣交會也成為了境外企業開拓中國市場的有力管道。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