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

解碼經濟大勢之三季報6.9%:中國經濟升降起落傳遞新信號

北京
2015-10-19 18:51

已收藏


備受關注的中國經濟三季報19日"出爐":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回落至6.9%的同時,就業、消費、居民收入、能耗等主要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呈現出增速換擋、結構優化與動力轉換有序推進的發展勢頭。

中國經濟三季度增速何以回落?經濟增速還會繼續下行嗎?我國能否完成全年經濟發展主要目標和任務?

內外挑戰疊加 6.9%來之不易

進入2015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略微放緩,三季度GDP增速從一、二季度的7%回落至6.9%。 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分析,進入三季度後,國際和國內經濟、金融領域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是導致經濟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

從外部環境看,世界經濟仍在調整分化、復蘇動力不足,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紛紛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加之美國加息預期強化,世界大宗商品市場、股市、匯市出現動盪,加劇了中國出口的壓力。

資料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我國進出口額同比降幅逐季加深,分別為-6.2%、-8.1%和-9.2%。其中,除了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長外,後兩個季度出口均為負增長。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表示,全球經濟進入長週期的下行階段,一大突出特徵是經濟增長呈現長期低水準波動,導致世界貿易流量下降,對中國產能的吸收能力減弱。

從國內觀察,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與結構調整"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在主動調整的過程中,不僅傳統產業去庫存、去產能,短期對工業形成一定下行壓力,汽車、手機等部分前期增長較快的行業,也受市場容量所限進入了調整期。

今年以來,長期驅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投資增速顯著放緩,第二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進一步下降,都對這一判斷提供了支援。

前三季度,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0.3%,增速比上半年與去年同期分別回落1.1和5.8個百分點。同期,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3.4%,比最終消費支出低了15個百分點。

此外,經濟規模不斷擴張致使對比基數提高,也是GDP增速有所放緩的一個原因。"`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量每年都在4萬億至5萬億元左右,基數增大使得現在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帶來的經濟含義大不相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陳東琪說。

他表示,在國內外經濟共同轉型、世界市場需求低迷的大環境下,我國經濟實現7%左右的增長來之不易。 "部分區域和行業的走勢分化更加明顯。比如,上游能源重化工行業困難在增加,但下游產業發展比較穩定,表明結構調整在向縱深推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當前經濟仍呈現"築底企穩"態勢,調整符合規律,轉型符合方向,發展符合預期。

優化+亮點 中國經濟前景可期

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成色十足",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自我國黃金周確立以來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 而在整個前三季度,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6080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在投資和出口乏力的背景下,消費"這駕馬車"穩健發力,對GDP的增長貢獻率最高,達到58.4%。

除了三大需求結構的優化外,還有一些中國經濟長期以來孜孜以求的變化正在發生: --產業結構由工業主導轉向服務業主導趨勢更明確。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在三次產業中繼續"領跑",占GDP的比重為51.4%,比去年同期高2.3個百分點。

--新產業、新業態、新產品、新經濟等新的增長點加快孕育並不斷破繭而出。1至9月份,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6.2%,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0.4%,比規模以上工業增長速度高出4.2個百分點。 --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進展。前三季度,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7%。

--市場活力持續激發,"雙創"熱情不斷高漲。前三季度,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1065.5萬戶,同比增長15.8%。

--經濟增速放緩,但就業仍比較充分,居民收入繼續較快增長。前三季度我國新增就業1066萬人,已超額完成全年計畫目標。同期,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7%,繼續"跑贏"同期GDP增速。

盛來運認為,國內外因素疊加的下行壓力,經濟梯度發展、工業化城鎮化推進以及消費升級蘊含的支撐力,加上改革創新釋放的新動力,將共同作用決定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

以消費升級為例,尼爾森大中華區總裁嚴旋認為,儘管中國國內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不斷攀升,但與美國等經濟體近70%的比重相比,仍有很大提升空間。隨著居民收入水準提高,社會保障體系和消費環境進一步改善,中國消費市場規模會不斷擴大,將會為所有市場主體提供新的發展機會。 "隨著新動力的成長,中國改革繼續推進,創新步伐加快,支撐力和新動力交織在一起,會對沖下行壓力。"盛來運認為,四季度以及今後一個時期,中國經濟有條件保持持續平穩較快增長。

收官季"需全力以赴穩增長增效益

從歷史經驗看,四季度"收官季"的表現,對全年經濟工作意義重大。中國經濟將何去何從? 業內專家認為,部分指標波動沒有改變我國經濟向好的基本面,但穩增長增效益仍需付出很大努力。我們既應對完成全年主要目標任務懷有信心,又要增強憂患意識,有效對沖下行因素,管控好潛在風險。

張立群注意到,9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停止了此前連續3個月的下降趨勢,月度出口降幅收窄,房地產銷售回暖,基礎設施投資走穩。此外,金融資料反映的居民和企業需求也在增加。

"這些都表明前期穩增長政策效果仍在不斷顯現,經濟在企穩向好的變化中。未來幾月情況預計會比三季度好,在此基礎上完成全年目標問題不大。"他判斷說。

有專家認為,出口承壓態勢難以逆轉,消費短期內"獨木難撐",第四季度需要更加重視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司司長許昆林對記者表示,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召開會議,對近期促投資穩增長進行再部署,明確提出第四季度要把促投資穩增長放在各項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實打好投資政策"組合拳",擴大合理有效投資。

這些措施包括加快中央預算內投資計畫執行進度,切實加強督促督導,加快開工建設進度,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加大清理中央預算內投資沉澱資金力度,及時調整用於經濟社會發展亟須、有資金缺口的重大項目建設等。 事實上,各地在穩投資領域也有不少新探索。例如,重慶不斷推動投資方式創新,在去年簽訂1300億元PPP專案基礎上,今年又新簽訂1300億元PPP專案,目前總投資1400億元的17個PPP專案已啟動,既緩解了政府籌措資金的壓力,又保證了投資強度。

陳東琪說,面對經濟發展的新情況新進展,除了著力創新調控方式外,還要注意宏觀調控和體制改革措施相結合,依靠深化改革開放來破解發展中的難題。

專家普遍認為,下一步頂住下行壓力、集聚發展動能,需要充分調動中央與地方的兩個積極性,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宏觀政策加力增效、狠抓措施落地,才能為明年發展打好基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