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宏觀

新華時評:別為"破7"過度焦慮

北京
2015-10-19 18:23

已收藏


中國經濟再次被置於聚光燈下。19日公佈的三季報顯示,GDP增速首次"破7",為6.9%,引來各方關注。然而,新常態下看清中國經濟不能短視,必須用辯證視角,觀大勢、看全域、重潛力,才能真正全面客觀看懂經濟發展圖景。

觀大勢,就要看清6.9%的增長背景。在世界經濟增長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對於經濟總量已經超10萬億美元規模的經濟體而言,這一增速實屬不易。

觀大勢,還要掂一掂這6.9%的分量。從新增就業超額完成全年目標,到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從單位GDP能耗持續下降,到服務業佔據"半壁江山";從"三駕馬車"驅動姿態更趨協調,到高技術產業強勁增長,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種種變化表明,這一增速是有含金量的。

外界沒有必要為中國經濟運行"破7"過度焦慮。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總體發展大勢沒有變化,增速換擋、結構優化、動力轉換都在有序推進,既符合調整的規律與方向,也符合預期。

經濟發展不是短跑。保持一定的速度固然重要,但耐力與後勁兒同樣不可缺少。當前,中國經濟有著巨大增長韌性、市場空間和迴旋餘地。經濟梯度發展、漸次開花,工業化、城鎮化加速推進,改革與創新紅利不斷釋放,這都將為中國經濟列車繼續前行提供充沛的動力。 不為一時起伏所擾,不為一時波動所惑。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才能積小勝為大勝,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

當然,保持定力不等於固步自封。當前,世界經濟結構性與週期性調整疊加,弱復蘇態勢可能長期持續。我國正處於新舊動力轉換接續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未來挑戰可能增多。因此,必須提高憂患意識,把應對困難的準備做得充分一些。

2015年已經進入"收官季"。只要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營造奮發有為、競相發展、深化改革的大環境,我們就一定能夠答好經濟轉型升級的考卷。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