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區域

吾心安處是歸鄉:福建濱海漁村的振興"住"力

新華社,福州
2020-12-28 11:08

已收藏





新華社福州12月28日電(記者褚萌萌)時值初冬,已過旅遊旺季。74歲的王發枝和三兩好友一起,駕車一兩小時,從福建福州的家中來到濱海小城霞浦縣的東壁村。讓他慕名而來的不只有海邊的美景,還有村裡一家遠近聞名的民宿。

"兩個多月前我就想來住一住,直到最近才訂到。"王發枝說,"這裡用年輕人的話說就是`網紅打卡地`。"

站在這家坐山面海的民宿"拾間海"院中,腳下幾米落差處就是海邊灘塗。不遠處的海面上,一艘艘漁船和一排排紫菜養殖網沐浴在夕陽變換的流光中。再遠處,海天一線,院內的無邊際泳池仿佛延伸進大自然之中。

"霞浦有山有海,這家民宿很好地結合了本地的特點。"王發枝說,久居城市的他在這裡感受到漁村生活的別樣美好。

拾間海的主人陳蜀曼,是一位從大城市返鄉的霞浦漁村姑娘。2003年大學畢業後,她和丈夫經過多年打拼,在北京安家立業。在外忙碌的日子裡,陳蜀曼總是想念家鄉的大海和親人。從事設計行業的她曾去很多地方采風,每到一處總是想:"我的家鄉比這裡更美,好像能發展得更好。"

霞浦縣有獨特的海水灘塗風光,是國際知名攝影基地。不過前些年,因為配套設施不佳,攝影愛好者們往往來去匆匆,拍完照就走,"車都不願停下來"。

不顧父母的反對,2016年,陳蜀曼辭去工作,和丈夫回到霞浦,計畫開一間民宿,讓遊客"來了能留下來"。經過一年的選址,陳蜀曼在距老家40分鐘車程的三沙鎮東壁村,租了一間空置民房,改造成村裡第一家精品民宿。

在陳蜀曼看來,不同於制式化的酒店旅館,也不同于村民簡單在家裡開辦的農家樂,精品民宿遵循一定的標準,同時強調個性化,注重與當地特色結合,"要對美和品質有一定把控"。

三年來,拾間海已成為村子的"景點"之一,許多像王發枝一樣的遊客專程為住民宿而來,很多人還特意來設計獨特的門庭間拍照。四棟30個房間內,每年接待住客4萬餘人次,主要來自福州、溫州等"三小時生活圈"內的城市。陳蜀曼還雇傭了六七名村民,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拾間海走紅後,五六家精品民宿相繼在東壁村開業,有的是白色調簡約風,有的以攝影為主題,各有特色。今年10月剛開業的"壹棲壹宿",主人郭弘就是三沙鎮人,之前一直在廈門做生意。

"我對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想跟它有更多連接。"郭弘說,多家民宿在一起發展,可以形成聚集效應,有利於打出品牌,"比單打獨鬥好"。

東壁村村主任蔡建鋒介紹,為方便不斷增多的遊客,縣鎮村合力在村裡修建了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其中環境綠化、海邊棧道等專案的設計都邀請了陳蜀曼夫婦參與。村子與民宿形成了良性互動的發展。

近年來在中國,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民宿在許多鄉村建成,"民宿遊"成為新時尚。今年9月召開的全國鄉村旅遊與民宿工作現場會指出,鄉村民宿是鄉村旅遊體系重要內容,是帶動鄉村經濟增長重要抓手,要積極推動鄉村民宿健康可持續發展。

依託海景發展出民宿品牌的霞浦縣,目前共有各類鄉村民宿300多家,其中精品民宿近30家,年接待遊客量達65萬餘人次,年營業額近1.9億元,直接帶動崗位就業近3000人。

因交通不便,霞浦縣梅花村已整村搬遷到山下,原村址成了只剩空置老房和孤寡老人的"空殼村"。兩家民宿的入駐,盤活了空閒的資源,也保留了梅花村的古老記憶。

霞浦縣民宿行業協會會長鄭德雄說,民宿不僅能帶動鄉村經濟,更能保護鄉村文化。未來,民宿的發展需要進一步融入不同的文化元素,克服同質化、尋找差異性。

最近,陳蜀曼和村裡又合作開了一家禮品店,線上上線下幫助當地漁民售賣紫菜、魚等特色農產品。她覺得,民宿和禮品店,分別用"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讓更多人瞭解霞浦。

"這裡是我心靈的故鄉,也願它成為更多人的心靈棲息地。"陳蜀曼說。返鄉的民宿主們和慕名前來的住客一樣,都在邁向振興的鄉村中找到了"嚮往的生活"。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