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區域

"葫蘆村"的"生意經"

新華社,天津
2020-11-25 09:40

已收藏



新華社天津11月25日電題:"葫蘆村"的"生意經"

新華社記者宋瑞

54歲的孫國玉將家裡最後一批成熟的葫蘆運到了天津市西青區辛口鎮大杜莊村的葫蘆加工體驗館。她把上百個青色葫蘆攤在地上後,通過磨砂工具將其"打皮",統一打包賣給了村裡創辦的企業。

"我家現在經營著4畝葫蘆地,除了自己賣個頭大、品相好的葫蘆外,村裡還回收剩餘的小葫蘆,統一做成工藝品。我家現在一年收入能有10萬元,日子越過越紅火。"孫國玉說。

"趕時髦"的她還開通了線上直播。"我的直播平臺上有2000多個粉絲,若有顧客相中了葫蘆,可以直接提前預訂。"

近年來,大杜莊村將種植葫蘆發展成為特色產業,村裡的200多畝地上種植了30多種葫蘆,年產值超過600萬元。

然而就在幾年前,村裡還是另一番景象。"汽車配件廠、膠合板廠、麵粉廠等一批`散亂汙`小企業把村裡搞得烏煙瘴氣,老百姓經常反映。"大杜莊村黨總支書記畢紅鴿說。

2017年起,大杜莊村將"散亂汙"企業全部關停取締。隨之而來的是"經濟陣痛",村集體幾乎斷了收入來源,大杜莊村也被列為天津市的困難村。

畢紅鴿帶領村兩委班子思考轉型路徑。"大杜莊村有40多年的葫蘆種植歷史,瞭解到當時村裡僅剩的2家種葫蘆大戶一年能掙幾十萬元,我們覺得村裡發展葫蘆產業有希望!"

從育苗、打理秧苗、葫蘆培育,到探索網路銷售管道……畢紅鴿請來村裡的種葫蘆能人給村民們授課。隨後,大杜莊村創辦了葫蘆加工和銷售公司,發展特色文玩葫蘆種植產業。

"村民在銷售自家葫蘆的同時,可以將剩餘葫蘆批量賣給村辦企業,由村裡加工成小工藝品後,統一售賣。"畢紅鴿說。如今,村民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污染也沒有了,村子發展走向了良性迴圈。

在村裡新建的葫蘆加工體驗館內,一串串經過鐳射烙畫的葫蘆工藝品與中國結串聯起來,整齊地掛在架子上。畢紅鴿說,每個葫蘆售價10到20元不等。

朱娜是葫蘆加工體驗館的一名工作人員。"自打村裡開了葫蘆館,我就辭了外面的工作,如今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還能專心照顧家庭。"朱娜說。村裡葫蘆產業發展得越來越好,可以把葫蘆進行烙畫、雕刻等工藝加工,製作各種葫蘆工藝品掛件。

此外,大杜莊村還建設了葫蘆文化博物館,並在這裡定期舉辦葫蘆烙畫課程。"這讓村民掌握一門手藝的同時,也豐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畢紅鴿說。

2020年,大杜莊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7萬元。"未來,我們計畫延伸葫蘆加工產業鏈,進行葫蘆食品加工,將大杜莊村打造成特色`葫蘆村`,讓村民依託葫蘆產業越過越幸福。"畢紅鴿說。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