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區域

《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畫(2020—2022年)》出臺

中國證券網
2020-11-27 10:10

已收藏

原標題:《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畫(2020—2022年)》出臺

  增強“硬核”實力 打造京津冀自主創新重要源頭


  搭平臺,扶企業,建體系,創環境。天津深耕自主創新,成績斐然。一份最新出爐的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天津市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強度排名全國第三。據瞭解,多年來,天津市該排名一直保持全國前列。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天津市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近日正式出臺《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畫(2020—2022年)》,為天津市未來三年提升自主創新和原始創新策源能力指出了發展路徑。到2022年,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力爭達到3.2%以上,全市有效發明專利達到4萬件,為打造京津冀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提供有力支撐。

  同時,科技賦能引領產業高品質發展也將更為顯著。到2022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30%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0%以上。

  佈局前沿創新領域 增強原始創新策源能力

  儲備6萬多份中藥組分,擁有目前國內包含中藥組分數量最多、中藥有效成分數位化模型最多、檢索速度最快的資料庫,這就是“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帶領團隊創建的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全國中醫藥系統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在救治患者、促進康復全療程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形成中國特色治療方案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規劃中,天津市將高水準建設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天津交叉創新中心等平臺,對標國家實驗室謀劃建設天津市實驗室(海河實驗室),構建具備源頭科學創新和前沿技術創造能力的原始創新策源體系。

  同時,推動大型地震工程類比研究設施、新一代超級電腦儘快形成承接國家重大任務能力,佈局建設合成生物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打造承接國家戰略任務的重大科研設施。鼓勵企業、社會力量以聯合出資、捐贈等多種途徑設立應用基礎研究基金,解決重點產業技術發展中的重大科學問題,爭取更多資源佈局前沿創新領域。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打造天津版“國之重器”

  銀河麒麟作業系統V10版本日前正式發佈,這是國內首款實現具有內生安全架構的作業系統,成功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與壟斷,成為承載國家關鍵資訊系統的安全基石。“銀河麒麟作業系統V10具有國內最高安全等級,快速實現了國產作業系統的跨越式發展。”麒麟軟體有限公司執行總裁孔金珠告訴記者。

  為了加強“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天津市將制定“保持現有優勢”“解決‘卡脖子’問題”“搶佔未來戰略必爭領域”三類技術攻關清單。依託華為、飛騰等龍頭企業,組織實施新一代資訊技術、合成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等10個左右重大科技創新專項。攻克一批對外高度依賴的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佔據世界科技前沿的優勢技術。

  同時,優化技術創新平臺佈局,加快建設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推進創建曙光國家先進計算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先進作業系統製造業創新中心等,新建重大創新平臺和科技基礎設施8個左右。

  打造“環天南大知識創新集聚區”“天河產業園”“研發產業集聚區”“矽巷式中央智力密集區”等標誌區。加快生物醫藥、新能源等產業生態區和“中國信創穀”“生物製造穀”“細胞穀”“北方聲穀”等集群建設。以中新天津生態城為核心,以自主算力引擎、智慧港口、車聯網應用三大示範為重點,打造國家級人工智慧發展標杆示範區。

  打通政策堵點難點 推動科技成果市場化

  平均每四天產生一個發明專利,每兩周與一個企業簽署產業合作協定。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的成果轉化道路越走越順暢。目前,工業生物所的專利運營率達到32%,每件專利許可費平均超過800萬元,讓科研人員從科研工作中有更多的“獲得感”,極大地激發了全所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造活力。

  未來,天津市將以市級科技成果交易平臺為核心,發展區域、高校院所、行業、服務等四類技術轉移機構。

  打造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供需對接、成果融資等科技成果市場化流動平臺,建立科技成果庫和企業技術需求庫。在天津市科技獎勵評審中增加技術合同交易額指標權重,推動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稅收政策落地,打通成果轉化政策落實堵點難點。預計到2022年,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400億元,占GDP比重位居全國前列,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明顯提升。

  新建5家市級大學科技園

  成為高校成果轉化“首站”

  作為此次規劃的亮點之一,天津市將大學科技園建設納入全市科技、教育、產業等“十四五”發展規劃,推動大學科研優勢轉化為區域發展新動能。發揮大學科技園成果轉化、創業孵化、集聚資源、培育人才和協同創新等核心功能,將其打造成為高校成果轉化“首站”和區域創新創業“核心孵化園”。力爭新建5家市級大學科技園,2家獲批國家級大學科技園。

  按照國家級、市級和培育級三個層次,天津市將探索“一校一園”“一園多區”“多校一園”等多元建設模式。推動校區、園區、社區“三區”協同發展。發揮高校主體作用,將大學科技園建設成效納入天津市高校分類評價指標體系。

  提升科技企業創新能級

  發揮技術創新主體作用

  紅日藥業、九安醫療、博奧賽斯、泰達潔淨、丹娜生物……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天津科技企業作出了突出貢獻,成為科技抗疫的中堅力量。按照規劃,未來天津市還將大力推動高成長企業梯度培育,建立“雛鷹—瞪羚—領軍”梯度培育機制,建立企業榜單定期發佈機制,通過協力廠商定期發佈,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源支援企業發展。

  同時,天津市將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與企業登記資訊庫、智慧財產權資料庫等多庫聯動,構建遴選、入庫、培育、認定“四個一批”工作機制,引導人才、服務、政策、資本向高新技術企業聚集。從京冀整體遷入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按照首次認定給予支持,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直接入庫培育。到2022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突破9000家,“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科技領軍(領軍培育)企業分別達到3500家、350家和250家。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