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區域

民間智庫提出雄安萬億融資需求綠色解決方案

中国证券网
2017-08-20 17:40

已收藏


“雄安新區建設預計有一萬億元綠色融資需求,其中政府資金只能滿足小部分,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至關重要。”8月19日下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在發佈《雄安新區綠色金融規劃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時表示。

馬駿認為,雄安新區發展綠色金融面臨經濟基礎薄弱、污染型行業占比高、當地金融發展水準低且環境風險敞口較大等多方面挑戰。

與此同時,雄安新區建設過程中也蘊含著巨大的投融資需求。《報告》總結雄安新區綠色投融資需求主要源於三大方面,包括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及保護性開發,綠色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綠色建築,清潔能源及資源節約利用。

比如,白洋澱區域治理預計需要246億元,總額在千億元以上規模;地下管廊建設資金需求約1400億元;預計5年內綠色建築建設安裝投資達5000億元;地熱開發利用資金需求預計在百億元規模……

“雄安新區建設過程中,綠色智慧城市、旅遊大健康、先進製造業、綠色交通、新能源、基礎設施等千億級規模重大建設工程項目眾多,一萬億元可能都不夠。”馬駿認為,“雄安新區綠色金融快速跨越發展亟需外部資源和政策支持。”

那麼,這麼巨量的資金需求如何滿足呢?《報告》提出了建立綠色技術創新投資中心、建立綠色基礎設施與綠色建築投融資示範區、構建有地方特色的綠色金融體系的“一中心、一示範、一體系”的雄安新區綠色金融發展設想。

為了實現“建立綠色技術創新投資中心”的設想,《報告》認為新區可以推動國內外領先綠色科技企業、高端科研院所、專業仲介服務機構等在雄安新區落地和集聚,政府支持打造綠色技術庫、資源彙聚平臺、綠色技術金融平臺、創新服務平臺等綠色金融支援平臺。

馬駿認為可以在雄安新區打造全國乃至國際“綠色技術創新投資中心”,促進全球綠色技術轉移,吸引一批綠色技術領域的天使投資、VC和PE投資基金落戶,滿足內在需求。

如何建立“綠色基礎設施和綠色建築投融資示範區”,《報告》建議新區應該系統總結國際經驗,探索將綠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轉變成為可投資資產類別的路徑和方法,充分調動金融機構和社會資本的積極性。

基於新區污水和固廢處理、清潔能源、地鐵輕軌、城市管廊、分散式光伏、綠色建築等具體專案的特點,《報告》針對性地給出了典型的綠色投融資模式創新建議。

比如,《報告》建議白洋澱水污染治理專案可以採取“財政資金+國開行銀行貸款+商業銀行貸款”和“PPP+兩岸開發”模式,地下管廊建設專案可以採用“PPP+綠色企業債”模式,污水固廢處理類專案可以採取“PPP+綠色ABS”模式,城市軌交專案可以採用“PPP+物業開發”模式,城市公交類專案可以採用綠色專案收益債的模式,地熱電站建設可以採取“綠色債券+綠色信貸”,而對於小型屋頂分散式光伏專案可以採取綠色融資租賃的模式。

那麼,如何構建“有地方特色的綠色金融體系”呢?《報告》認為新區應該鼓勵出臺綠色金融激勵政策,主動集聚綠色金融要素資源,充分利用多種綠色融資管道,積極引入新型金融工具,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強化環境資訊的披露和使用。

就具體做法而言,馬駿認為新區可以建立綠色擔保與增信機制、綠色貼息機制、綠色金融與生態補償機制相結合的市場機制;大力吸引綠色金融機構集聚,完善環境權益交易市場;推動綠色產業投融資主體多元化,成立雄安新區綠色產業投資基金;大力推動傳統金融工具的綠色創新,積極探索綠色資產證券化融資;強化環境資訊的披露和使用,建立環境資訊披露機制,建立綠色資訊平臺。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