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參考報頭版評論報導,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9月上報中央,環杭州灣大灣區亦在積極籌畫。另外,8月1日商務部發佈會上提到,中蒙自貿區聯合可行性研究也即將啟動,區域增長動力強化在即。
粵港澳大灣區:自然資源與環境圖集編制完成 規劃將上報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近日將最新編制完成的《粵港澳大灣區自然資源與環境圖集》送往國家有關部委及灣區所涵9市和香港、澳門特區政府。據悉,通過對粵港澳大灣區進行土地資源分佈與開發利用評價研究表明:灣區耕地面積總量少,約7820平方公里,但灣區有較為豐富的灘塗和淺海區等後備土地資源,面積達7225平方公里,可作為區域工程建設、城市建設用地。
綜合研究表明,灣區及周邊海域油氣和天然氣水合物等能源開發利用潛力極大。海域油氣資源多在珠江口盆地,預測石油資源量為80億噸,天然氣水合物有較好開發遠景,已圈定11個遠景區、19個成礦區,鎖定2個千億方級礦藏;此外,灣區的地熱、地質遺址、地下水、海砂等資源豐富。
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研究部門建議應加強濕地濕地資源保護,及時開展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儘快開展水土污染調查與評估,助力優質生活圈打造和美麗灣區建設等。
廣東省發改委副主任吳維保在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揭牌時透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已於6月底上報國家發改委。該規劃由廣東發改委會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等國家高端智庫繪製,初步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定位、發展方向、重點任務。據經濟參考報頭版評論報導,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9月上報中央。
業內人士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四個核心城市”背景下深化合作,既有體制疊加優勢,也亟待推進體制機制改革以最大限度推進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暢通。
雄安:兩大規劃正制訂 鎖定總體規劃和生態環保
目前,國家正就雄安新區未來建設制訂兩項規劃——雄安新區的總體規劃和雄安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論壇上,來自社科院和各學術機構的學者對未來雄安新區的定位、規劃和建設等問題提出建議與構想。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京津冀協同發展智庫研究員黃群慧表示,雄安新區的產業定位既要符合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綠色生態宜居、創新驅動引領、高端產業示範的要求,又要有利於優化京津冀城市群空間結構、打造世界級城市群、促進京津冀的協同發展。這就要求雄安新區的產業定位一定是能吸納和集聚創新要素、代表未來產業發展方向、產業前後關聯度高、有利於京津冀經濟增長動能轉換的高端產業。
“以智慧製造、綠色製造和服務製造為核心的高端製造業,因其發展資源環境負荷小,符合雄安新區綠色生態宜居城市的定位,應以此主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這樣既有利於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同時又能與天津的電腦、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等產業協同,還能帶動河北的鋼鐵、製藥、汽車製造、紡織等產業轉型升級,發揮進一步推進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的支點作用。”黃群慧說。
環杭州灣大灣區:上海浙江共同謀劃推進建設
日前,浙江省黨政代表團訪滬時,上海市委書記韓正在兩地座談會上講話表示,上海將全面積極回應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深入小洋山區域合作開發,共同謀劃推進環杭州灣大灣區建設。
這是上海官方首次明確表態支持環杭州灣大灣區建設。在一個多月前,浙江第十四次黨代會對這一大灣區作出了詳細部署。
相關專家表示,學界研究長三角地區大灣區已久,希望江、浙、滬三地聯合行動,環杭州灣區域或將成為核心區域。
中蒙自貿區:中蒙自貿區聯合可行性研究即將啟動
商務部召開“第二屆中國-蒙古國博覽會”新聞發佈會,商務部副部長錢克明指出,雙方正在探討建設二連浩特--紮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中蒙自貿區聯合可行性研究也即將啟動。
錢克明介紹,中蒙兩國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兩國經濟互補性強,合作潛力大。近年來兩國關係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取得了長足發展,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一是雙邊貿易持續擴大。中國連續十多年保持蒙古最大交易夥伴國地位,2016年,雙邊貿易額46.1億美元,占蒙對外貿易總額的60%。特別是今年上半年以來,雙邊貿易額達到31億美元,同比增長44.2%。二是對蒙投資穩步增長。截至2017年6月,中方對蒙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達到41億美元,占蒙吸引外資總額的30%,我們成為對蒙投資的第二大外資來源國。三是經濟技術合作不斷深化。中方多年來向蒙方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幫助蒙方建立了一批基礎設施、民生和生產型項目,並為蒙方培訓各領域的人才3600多人,促進了蒙古經濟社會發展。四是雙邊合作機制持續創新。雙方積極發揮中蒙經貿聯委會的作用,協調和推動雙邊務實合作和重大合作事項,同時,雙方正在探討建設二連浩特--紮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中蒙自貿區聯合可行性研究也即將啟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