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區域

複製蛇口模式 招商蛇口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

中国证券网
2017-06-28 09:29

已收藏


編者按:

開風氣之先的嶺南,將率先邁入大灣區經濟時代。

隨著香港回歸20周年紀念日的臨近,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藍圖呼之欲出。粵港澳大灣區指的是由廣州、佛山、肇慶、深圳、東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門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城市群,是繼美國紐約灣區、美國三藩市灣區、日本東京灣區之後,世界第四大灣區,也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

近日,廣東省省長馬興瑞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透露,國家層面已牽頭啟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廣東省也已開展前期研究工作,並委託國家高端智庫作專題研究論證。面對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機遇,大灣區裡的上市公司將如何謀篇佈局,積極參與大灣區發展建設?本報調研組近期奔赴深圳、廣州等地進行了實地調研,招商蛇口為開篇。

1979年,蛇口的一聲炮響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作為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區,蛇口工業區(招商蛇口前身)從那時起便以“改革排頭兵”的角色積極投入到地方生產建設大潮之中,一路探索,一路發展。

在“蛇口精神”的指引下,蛇口已從當年的一個偏僻荒蕪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人均GDP超過6萬美元的現代化、國際化的濱海新城。而依託過往在區域建設、發展過程中積累的各項寶貴經驗,羽翼豐滿、產業佈局合理的招商蛇口,未來如何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貢獻自身的力量,並借力謀求新一輪發展,廣受期待。

底氣與定位:城市生長的引領者

地處深圳市蛇口港灣大道的招商局蛇口展示中心,一張張圖片記錄著招商局集團的百餘年發展歷程,一副副3D建築模型展現著招商局集團各大產業的佈局規劃。作為招商局集團旗下城市綜合開發的旗艦企業,由蛇口工業區發展而來的招商蛇口,則成為招商局集團全面支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抓手。

“隨著國家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近幾個月前來公司參觀、調研的人士顯著增多。”招商蛇口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而記者也注意到,由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仇鴻率領的粵港澳大灣區調研團,曾於6月5日下午在招商蛇口董事長孫承銘(亦是調研團成員)的陪同下來到招商蛇口調研考察。如此高規格的調研團到訪招商蛇口,從中可窺見外界對招商蛇口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所發揮作用的重視和期許。

事實上,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公司從中所發揮的作用以及帶來的潛在發展機遇,招商蛇口管理層對此早已有了深刻而全面的認識,並已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展開了謀篇佈局。

“我們在灣區經濟的發展以及產業升級方面,有經驗有積累,並在開發蛇口工業區的過程中總結出了‘前港——中區——後城’的發展經驗,未來也將利用這一發展模式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招商蛇口副總經理兼董秘劉寧稱。

生於潮汕的劉甯大學畢業後就加入招商地產並工作至今,或許是長期受招商局集團開放型文化薰陶,其言談舉止頗具女中豪傑之氣。“你們有什麼尖銳問題,只管問,我們知無不言。”劉寧說完哈哈一笑。

客觀而言,依託著對蛇口的開發建設經驗,招商蛇口對灣區經濟發展的理解遠比其他企業要深刻、透徹。在公司看來,灣區經濟發展往往要經歷港口經濟、工業經濟、服務經濟和創新經濟四個階段。

具體來看,初期的港口經濟相對單一,主要是連接各種運輸方式,進行貨物中轉運輸,其對城市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並不顯著;此後,隨著大量的人流、物流等在港口周邊區域集聚,灣區城市依靠優勢和資源加快發展臨港產業,初步形成了機械製造等重化工業集群,港口經濟活動範圍也逐步向港區外拓展;隨後,受益於港口腹地經濟的快速發展,日益增長的資金及物流需求,以物流、金融、保險等為主要內容的服務業開始集聚發展,從而推動灣區經濟由臨港產業向服務業轉變,成為區域或全球資源配置的重要節點;最後,則是依託國際一流教育資源和灣區生態環境,灣區城市抓住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大力發展先進科技生產力,為各國提供了大量高新技術和高科技產品,從而成為推動全球科技進步的動力源。

“這四個階段剛好也是蛇口工業區發展的縮影。”劉甯指出,灣區和港區復興都是基於再城市化,而再城市化本身就是城市生長的過程,這也與招商蛇口的品牌定位(即城市生長的引領者,成為城市生長的力量)相契合。“可以說,在灣區的打造過程中,招商蛇口有很多的機會參與其中,作為央企的我們也有義務去踐行國家這一重大戰略,利用我們積累多年的城市升級經驗為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貢獻力量。”

實力與機遇:三大主業助力灣區發展

驅車趕往招商蛇口總部途中,同行的深圳同事不時指點車窗外高聳的樓宇說:“這些物業都是招商蛇口旗下的。”而路邊綠化帶樹立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標語牆,又無聲地釋放出這片熱土的充沛活力。

在2015年底吸收合併招商地產實現整體上市後,招商蛇口聚合了原招商地產和蛇口工業區兩大平臺的獨特優勢,以打造智慧城市、智慧商圈、智慧園區、智慧社區為目標,推動城市升級發展。公司目前主營業務主要包括園區開發與運營、社區開發與運營和郵輪產業建設與運營三大板塊。

在市場分析人士看來,未來隨著國家大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開發建設,其過程中往往伴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區域內土地價值也有望進一步提升;與此同時,產業轉型也伴隨著產業遷移,即第三產業向中心城市聚集的同時傳統製造業外遷,從而創造更多的土地需求,開發投資效率也趨於上升。基於此,在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豐富土地儲備資源的招商蛇口無疑將成為直接受益者。

對於公司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土地資源儲備,招商蛇口董事會秘書處投資者關係主管朱瑜告訴記者,公司目前在深圳、廣州、珠海、佛山、東莞、香港等地都有業務佈局,其中深圳一直是公司的“大本營”,蛇口更是公司的發源地。而公司在深圳擁有的土地資源最為豐富—— 總建築面積近1000萬平方米。

“目前公司的發展策略,一方面是加快現有項目儲備的開發建設,包括前海蛇口自貿區、太子灣專案、深圳國際會展中心一期等重大專案;另一方面則根據招商局集團的全國戰略部署(即立足香港、精耕深圳、深耕廣東、重返上海、開拓雄安、振興東北),積極利用集團交通、金融、地產三大核心產業的協同優勢,以及招商蛇口目前在香港和內地的業務佈局,發揮招商蛇口和招商局置地兩個上市平臺的作用,加快推進產融互動、產網結合等關鍵領域的發展,提高各個專案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朱瑜稱。

而除了豐富的資源儲備外,招商蛇口近年來大力發展的郵輪產業也有望借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迎來跨越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蛇口太子灣郵輪母港已經於2016年11月正式開港,該郵輪母港的建設開港,也正式開啟了內地與港澳郵輪旅遊合作發展的新時代。對此,劉寧表示,發展郵輪產業是招商蛇口產業轉型開拓新增長點的重要嘗試,也是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要舉措。招商蛇口未來也將全力推動和配合國家重大戰略的落地實施,根據自身在地產建設的經驗,並積極尋找優秀的合作夥伴,在郵輪產業鏈的中游和下游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郵輪及郵輪城品牌,構建粵港澳郵輪經濟圈,把蛇口太子灣郵輪港區打造成集郵輪、旅遊、金融、商貿、物流等為一體的海上門戶。

2017年6月25日,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旗下豪華郵輪“海洋航行者號”深圳首航在招商蛇口旗下的太子灣郵輪母港盛大開啟。這標誌著太子灣郵輪母港承接大型郵輪靠泊的能力及配套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為迎接“大郵輪時代”的到來又邁出堅實一步。

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偉萍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海洋經濟是大灣區重點發展產業,這裡面就包括郵輪經濟。

事實上,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來的諸多發展機遇,招商蛇口還有著更深遠的思索和想法。在劉寧看來,城市化的過程中,生態的修復、環境的可持續;產業規劃與培育;適應性地再利用舊工業區空間環境和歷史價值;以及建設產城融合的活力城市商務、商業、住宅單元等都是核心的命題,而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發展也同樣如此,而這些命題都與招商蛇口的業務佈局有著緊密的聯繫,因此從房地產開發、商業地產管理、產業運營、孵化投資優秀的產業鏈上下游的企業以及資產證券化、產融結合等來看,具有豐富的商業機會。

不難發現,在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大量資源儲備的招商蛇口,目前已確立了園區、社區與郵輪三大業務板塊和“前港-中區-後城”的發展新模式,同時也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預期中積極地推進城市升級和產業協同相關的各項工作。

整體來看,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與“一帶一路”倡議和自貿區等其他國家戰略息息相關,都是為了促進城市的升級和產業的協同,推進國家經濟的轉型發展。

而依託著數十年的蛇口工業區開發建設經驗,未來在各大產業佈局方面雄心勃勃的招商蛇口,對於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也充滿了期待。

在劉寧看來,隨著深圳前海蛇口自貿區的逐步發展,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等工程的逐步落地帶來的交通改善,以及廣佛經濟圈和深莞惠一體化政策的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內城市間實現資金、人才、資訊、技術的自由流動將產生強大的聚合效應,同時城市間的發展又各有側重,從而達到生產要素的最優配置,粵港澳大灣區從而有望成為世界四大灣區之一。

“在這過程中,招商蛇口也將優化資源配置,合理、有序地佈局粵港澳大灣區,從而借助灣區的騰飛助力招商蛇口成為世界500強企業!”劉甯信心滿滿地表示。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