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我國吸引外資總體狀況良好 基本面沒變
記者15日從中國網獲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發佈會上介紹,綜合分析當前外資流入流出的資料,可以看出我國吸引外資總體狀況是良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自2008年以來,我國吸引外資規模一直居全球前三位。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最新報告顯示,在2016年全球跨國投資總量下降13%的大背景下,我國吸引外資逆勢增長2.3%,達139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2016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我國仍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之一。
發改委指出,當前我國政治社會穩定,國內市場巨大,基礎設施完備,產業配套齊全,綜合環境具有較強競爭力。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利用外資正處於優勢轉換和結構調整的關鍵時期,隨著要素成本上升,一些製造業外資企業也需要轉型升級。對此,既要客觀看待這一經濟發展規律,也要積極應對,完善我們的制度環境,並鼓勵外商更多地投資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
至於製造業吸引外資問題,發改委表示,鼓勵外商在製造業加大投資、優化結構是《國務院關於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的重點之一。主要舉措有以下四點:一是明確外商投資企業和內資企業同等適用“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政策措施。二是進一步放開製造業。三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要重點支持製造業專案。四是對於鼓勵類外商投資工業專案優先供應土地,並繼續實行土地價格優惠。
發改委:中國經濟發展是有品質、有效益的
記者15日從中國網獲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發佈會上介紹,2016年我國經濟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經濟發展出現更多積極變化,新常態下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能轉換的特徵更加明顯。我們不僅有亮眼的增速,更有結構的優化、改革的突破、民生的改善。所以說我們的發展是有品質、有效益的。
發改委指出,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同時,發展品質和效益不斷提高,過去一年,中國經濟的表現可以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觀察。
一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2016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4.6%。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製造業發展勢頭良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8%,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8個百分點。服務業引領帶動作用增強,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1.6%,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有序推進。年初確定的“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完成情況較好。鋼鐵、煤炭去產能的年度任務超額完成,商品房庫存水準持續下降,市場化債轉股和企業兼併重組有序推進,實體經濟成本有所下降,重點領域補短板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三是市場主體活力進一步激發。中央政府層面核准的企業投資項目削減了90%,市場形成的商品和服務價格比例已經超過97%。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開展證照分離的改革試點,全面推開“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激發了微觀主體活力,優化了市場營商環境。
四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推進首批28家雙創示範基地建設,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作用支援科技型企業發展,平均每天新設企業達到1.5萬戶,比2015年多增3000戶,活躍度始終保持在70%左右。
五是改革開放實現新的突破。一批國際產能合作和重大標誌性工程落地。國企、投融資、價格等重點領域改革積極推進,鹽業體制改革、國有林場林區改革、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社會事業公共服務體制等改革措施陸續出臺。
六是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疊加效應明顯。各地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有序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步伐加快。以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軸帶佈局趨於完善,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改革創新示範效用不斷釋放,新增長點、增長極加快形成。新型城鎮化建設穩步推進。
七是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取得新進展。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完成249萬人易地扶貧搬遷、600萬套棚戶區改造任務,社會保障和救助覆蓋範圍進一步擴大,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發改委:食鹽價格將穩中有降 長期能維持較低水準
記者15日從中國網獲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發佈會上介紹,食鹽價格總體將是穩中有降,長期也能維持在較低水準。
發改委指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第一,我國鹽資源極為豐富。僅井礦鹽已探明儲量就高達1.3萬億噸,2016年井礦鹽產量不到5000萬噸。如果按照每年開採5000萬噸來計算,可以持續使用26000年。此外,我國海鹽、湖鹽資源也極為豐富。第二,制鹽產能相對過剩。2015年我國制鹽能力達到1.12億噸,全年銷售量為8980萬噸。其中,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年產能4800多萬噸,食鹽銷售量只有1050萬噸。現有企業產能遠遠超過食鹽需求量。第三,食鹽價格還有下降空間。從當前市場運行情況看,食鹽價格也是穩中略降,其中食品加工用鹽下降幅度較大。當然,隨著食鹽品種增多,食鹽價格也會出現分化,部分消費者將追求食鹽的品質、品牌,企業也會根據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開發各種檔次的食鹽。
發改委: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進展
記者15日從中國網獲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發佈會上介紹,近年來,我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進展,加快向體系化方向發展,投入運行和在建設施總量近40個。總體來看,這些設施建設呈現出“技術更先進、佈局更完整、運行更高效”的發展新態勢。
具體來看,技術更先進,表現在越來越多的設施技術水準進入全球領先行列。比如,去年9月,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落成啟用,受到國內外的高度讚譽。
佈局更完整,表現在粒子物理和核子物理、空間和天文科學等優勢領域的設施建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工程技術、地球系統與環境科學等薄弱領域明顯加強,設施佈局明顯優化,設施支撐完成了載人航太、探月工程、新藥創制、大型客機研製、核心電子器件研製、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等國家重大任務,解決了高速列車研製、農作物基因改良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問題,推動了我國高能物理、等離子體物理、結構生物學等領域部分前沿方向進入了國際先進行列。
運行更高效,表現在設施管理運行更加規範,開放共用水準顯著提高,集群化、集約化發展趨勢更加明顯,有力地促進了學科交叉融合、技術綜合集成,有力推動了產學研協同創新,高效保障了重大科技成果產出。
發改委指出,這些進展和成效,為我們實現“十三五”時期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相信隨著《規劃》的推進和實施,未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提供有力支撐。
發改委:三大措施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能融合發展
記者15日從中國網獲悉,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發佈會上介紹,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2017年,發改委將把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作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以試點示範為重點推廣先進經驗,以部門協同為重點健全推進機制,以完善政策為重點加大支持力度,以宣傳督導為重點強化工作支撐,著力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取得更大成效。
一是扎實抓好“百縣千鄉萬村”試點示範工程。以137個試點示範縣為平臺,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城鎮化緊密結合,打造一批農字型大小特色小(城)鎮。
二是著力完善扶持政策。加大資金支援力度,探索通過貼息方式支援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研究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發行企業債、創設定制式金融產品等方式,著力破解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融資難的問題。完善用地供給機制,拓展設施農業用地範圍,努力解決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難的問題。
三是強化宣傳引導和督促檢查。加強對各地典型經驗做法的宣傳推介,為各地提供看得見、聽得到的經驗借鑒。充分利用調研督導、協力廠商評估、大資料分析等手段,繼續加強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工作的跟蹤評估和督促檢查,確保取得更多經驗、更大成效。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