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投資

民間固投“四連增”後闖關40萬億元

中国证券网
2017-09-22 09:23

已收藏


從“投不進不敢投”到“投得進敢於投”

“現在,民間資本投資社會公共領域項目正在升溫,尤其是具有週期性付費項目更容易獲得民間資本青睞。在2016年下半年國家不斷出臺政策進一步放寬民間資本投資範圍之後,新一輪民間資本投資開始專注於城市地鐵和城際鐵路等項目,這些項目具有週期性付費特點,因此更容易吸引民間資本。”今年8月初,在北京CBD辦公的一家專注於軌道交通PPP專案的管理諮詢公司研究部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講述了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民間投資一步步回暖的過程。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資料顯示,2013年,全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7479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3.1%;2014年為321576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8.1%;2015年為354007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1%;2016年為365219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3.2%。

由上面的這組資料可以看出,全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已是連續四年增長,在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的情況下,2017年其投資總額闖關40萬億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現在民間資本投資回暖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密切相關,但在此之前的2015年,PPP專案並沒有獲得民間資本的積極參與,僅有一些供暖供水、汙水處理等城市公共領域的付費項目被民間資本看好,但投資門檻過高,擋住了大部分民間資本。
“由於經歷了2016年年初民間投資低迷,政府在當年下半年不斷出臺政策以及拓寬投資領域,對於推動民間投資起到了實質性推動作用。”上述負責人表示,“我們還看到民間資本獲得收益的方式或者模式不斷豐富,參與專案的主導權也在提升。”

該負責人在8月初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到的正在醞釀中的業界標杆專案如今已經簽約。9月11日,我國首個民營資本控股的鐵路投資項目誕生,當日,浙江省政府與由複星集團牽頭的民營資本聯合體正式簽署杭紹台鐵路PPP項目投資合同,該項目民營聯合體投資占比51%,民間資本達到控股地位。

借助PPP模式、投資領域拓寬、增強話語權、給予可預期收益……五年多來,在中央政策以及各級政府的推動下,我國民間投資正在從“投不進、不敢投”轉為“投得進、敢於投”。

民間投資持續佔據主導地位

今年8月中旬,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指出,五年來,投資在調結構、補短板中發揮關鍵作用,投資結構持續優化,補短板領域投資持續快速增長,民間投資持續佔據主導地位。
9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統計資料顯示,今年前8個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6.4%,增速比前7個月回落0.5個百分點。但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占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的比重為60.7%,與前7個月持平。

在地方層面,作為民間資本活躍的大省,浙江省的民間投資規模也出現明顯回升。2017年上半年,浙江省民間基礎設施投資880億元,同比增長28.9%,增速比全部投資、民間投資分別高出19.6個和16.1個百分點,占民間投資的10.3%。另外,重慶、福建、天津、上海、廣東、江西、貴州、湖南、海南、河南、黑龍江等11個省份上半年民間投資增速都超過10%。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去年年初民間投資增速下滑明顯,中央對此高度重視,出臺了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從效果來看,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有所回升,民間投資的好轉意味著實體經濟的復蘇,也帶動經濟出現好轉。

五年來,各級政府部門出臺了較多改善民間投資環境的政策,僅2016年下半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就先後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民間投資有關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激發社會領域投資活力的意見》等政策檔,一些限制性領域的市場准入門檻持續降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改善了民營企業的投資環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與去年徘徊在2%至3%的同比增速比較,當前民間投資同比增速基本維持在6%以上的水準,擺脫了去年年初的持續下滑態勢,在一定程度上民間投資進入復蘇期。

借力PPP打破“玻璃門”

與現在民間投資回暖形成對比的是,此前民間投資遭遇的“玻璃門”、“彈簧門”正在被打破,尤其是在具有公共屬性的基礎建設領域,民間資本借助PPP模式實現深度參與經濟建設。
五年來,針對民間投資體制機制面臨的眾多痼疾,我國各部門各級政府不斷努力為民間資本搭台、鋪路。如營造一視同仁的公平投資環境,進一步放開民用機場、基礎電信運營、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在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重點領域去除各類顯性或隱性門檻,在醫療、養老、教育等民生領域出臺有效舉措,切實解決民企與國企公平競爭問題。

更為值得稱讚的是,近幾年來,我國創新民間投資參與方式,通過PPP等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專案建設運營和公共服務提供,在更多領域向社會投資特別是民間資本敞開大門,與其他簡政放權措施形成組合拳,為擴大有效投資拓展更大空間。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僅國家發改委向社會公開推介傳統基礎設施PPP專案總投資規模已超過2萬億元,涉及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和重大市政工程等領域。

另據財政部PPP中心公佈的統計資料,截至2017年6月末,按照財政部相關要求審核入庫的PPP全國性專案有13554個,總投資達16.4萬億元,覆蓋全國31個省級地區和19個行業領域。

在地方推動實施PPP專案落地方面,今年3月底,《證券日報》記者赴山東菏澤調研時瞭解到,自2016年以來,菏澤市抓住“落地實施”這一關鍵,採取各種措施加快PPP專案落地實施率,目前已經在山東省內被譽為“精准招商、快速躍進的‘菏澤速度’”,並且菏澤市PPP專案落地實施進度快于全國平均水準。

為了確實打開民間投資大門,除了借力PPP模式,政府還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專案。“十三五”規劃確定的涵蓋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生態環境、民生改善等領域的165項重大工程,就是民資的大紅包。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165項重大工程正在為民間資本拓展投資空間,可以說是政府搭台民資唱好戲,同時還能為民生改善帶來更多紅利。

“這些重大工程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主要依靠市場主體實施,這將為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提供巨大的發展空間。即使是政府主導實施的基本公共服務等重大工程項目,也可以通過政府購買等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胡祖才表示,對於主要由政府負責落實的重大工程項目,將健全PPP機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運營。

繼續優化民資營商環境

雖然當前民間投資正在回升,但復蘇的動力仍不足,如今年前8個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前7個月回落0.5個百分點。上述管理諮詢機構的研究負責人坦言,“民間投資增長直接反映出對市場復蘇的預期。當前民間投資增長不夠強勁,緣于投資成本高、融資不暢等因素阻礙。”

劉向東表示,今年前7個月,民間投資增速仍低於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這意味著民間投資復蘇的動力還不夠強,其中可能存在營商環境有待優化改善。

“製造業民間投資總量大、占比高、增速低,是影響民間投資增速的主要因素。”今年8月18日,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當前我們正處於新舊動能接續轉換階段,造成民間投資低位運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融資難、融資貴等長期存在的老矛盾,也有政策協調性不夠影響投資等新問題;既有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等外部原因,也有民營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等自身原因。

記者瞭解到,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家發改委正在不斷擴大合理有效投資,加快實施“十三五”規劃165項重大工程;對已經建成運營且效益較好的存量基礎設施專案,通過PPP方式向社會資本轉讓專案資產所有權和經營權,轉讓收益政府再用於精准補短板專案。

孟瑋透露,下一步,一方面落實促進民間投資各項政策,出臺細化政策措施,改善企業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另一方面,繼續大力創新推廣PPP模式,推動地方利用多種PPP操作方式盤活存量資產,加快完善價格收費標準政策,在相關領域建立合理投資回報機制,吸引民間投資參與。

“今年以來中央屢次強調要優化內外資營商環境,確保公平、透明、可預期,今後要圍繞營商環境建設作文章,由此預計‘十三五’時期隨著營商環境的進一步改善,民營投資還會進一步被釋放,尤其是新的政策逐步實施到位,民間投資還會邁上新臺階。”劉向東表示。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