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為什麼說中國拉不動全球經濟增長了?

彭博
2019-04-28 11:55

已收藏



最近全球經濟松了一口氣:中國似乎正在從長達數月低迷中走出來了。

中國的增長數字正在改善。 基礎設施支出包括固定資產投資,看起來很搶眼。 水泥和鋼鐵在內的建築相關行業的工業生產正在提升。

然而,這種復蘇並不像看起來那樣堅固,並且不會為促進中國以外地區的增長做出太大貢獻。

看一下作為衡量衡量基礎設施投資和需求的指標的中國建築機械製造企業的情況。一季度,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重工銷售表現強勁;同期,中國國內挖掘機銷量增長24%。 本月早些時候,三一重工表示,由於基礎設施項目的銷量和需求增加,預計一季度核心利潤將增長超過130%。 其它幾家中國製造商也預告今年的需求量將增長20%。

奇怪的是,外國競爭對手業績並沒有提升。全球機械製造龍頭卡特彼勒公司和日本知名製造企業日立建機公司兩家公司在中國業績表現慘澹,本周預告稱公司業績前景悲觀。 在本周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卡特彼勒首席財務官表示,公司一季度失去了中國大陸市場份額。日立建機將中國業績下滑的原因歸咎於液壓挖掘機銷售下滑,指出這一趨勢將持續惡化。 上週四,3M公司的股票下挫13%,該公司表示其銷售額因中國而下跌,業績低於公司預期,且前景不明朗。

那是什麼導致中外企業業績表現如此分化?

一方面,中國最新的刺激措施是針對性的,旨在刺激國內復蘇。 近期大部分預算財政支出推動了大部分增長勢頭:第一季度發行了大約6660億元人民幣(990億美元)的特殊融資債券 - 已經是去年總發行量的一半左右。 即使是第一季度的帳面支出也增長了15%,遠快於2019年的6.5%。這是第一季度額外支出3000億元。

但中國目前面臨著財政緊縮。 在3月份與分析師的中國簡報會上,小松公司和日立公司都將地方政府的延遲付款和緊縮資金列為挑戰。 他們也面臨價格壓力,因為他們的中國同行變得更具競爭力,削弱了利潤率。

與此同時,中國的刺激措施令人沮喪。 減稅政策以及家用電器和汽車的消費激勵措施並沒有起太多總用。 這些措施只是更新了中國舊的刺激措施。 從大多數情況來看,潛在需求依然疲弱。

要想中國增長持續,增長強勁到足以提振全球經濟,企業和家庭需要支出。但是, 企業支出和再投資的跡象寥寥無幾。高盛的資料顯示,自有資料記錄以來,中國目前消費對GDP的貢獻率是最低的。表面上看,減稅可能幫助企業實現盈利,但不會動搖信心危機。例如,如果沒人買空調,空調企業生產再多空調也於事無補。 與此同時,信貸環境仍然不足以支持普遍復蘇。

這削弱了中國不僅提升外國企業而且提升外國經濟的能力。 週四公佈的資料顯示,韓國國內生產總值在十年內萎縮最多,第一季度收縮0.3%。 根據高盛的說法,第一季度顯示出自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最大偏差。 在某種程度上,韓國經濟放緩,就像最近德國製造業的低迷一樣,是其國內經濟下滑的一個因素。 儘管如此,通常受中國工業需求推動的製造業和建築業也在下降。

在任何這種變化之前,投資者應該習慣于這種想法--中國無法持續拉動全球經濟。

來源:彭博,譯者:Coral Zhong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