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中國夾在新興市場動盪和全球痛苦之間

彭博
2018-09-07 14:56

已收藏


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意味著它在新興市場遭遇的陣痛和發達國家之間所起的堡壘作用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
 
今年阿根廷、土耳其和南非市場的動盪目前正蔓延至亞洲,對大多數發達經濟體的增長前景幾乎沒有造成什麼損害。事實上,幾乎沒有跡象表明美聯儲(Federal Reserve)主席鮑威爾會放慢貨幣緊縮的步伐。貨幣政策收緊在發展中國家中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如果中國經濟放緩變得更糟糕,那就另當別論了。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考慮對價值高達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徵收新的關稅,並且可能最早于本周宣佈這一決定,中國12萬億美元的經濟體面臨著新的挑戰。
 
2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比重約為3%,而現在占了大約15%,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它是許多新興市場的最大的交易夥伴,也是它們依賴的許多大宗商品的最大買家。
 
香港滙豐控股亞洲經濟研究副主管Frederic Neumann表示,中國是保持新興市場這輛火車繼續前行的渦輪機。因此,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給新興市場帶來了尤為嚴峻的挑戰,此前新興市場已經在努力應對美元債務融資成本上升的問題。
 
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彭博經濟(截至8月中)

彭博經濟的Tom Orlik表示,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到拉美週期性危機,新興市場所遭受的衝擊“只不過是發達鄰國表面上的漣漪而已”。但中國是個例外。
 
他指出,2015年,中國股市暴跌、人民幣貶值以及資本外流令投資者感到不安,影響蔓延至全球。今年同樣出現了人民幣貶值、股市下跌以及近期經濟資料令人失望的情況,但由於分析師預計中國近期的刺激措施將起到緩衝經濟增長的作用,所以到目前為止並沒有引起市場恐慌。
 
德意志銀行估計,如果中美沒有達成貿易協定,中國當局將在2019年允許人民幣兌美元貶值至7.4(目前約為6.8)。此舉將削弱人民幣對其他新興經濟體的鎮定作用。
 
長期以來,中國發揮著穩定市場的作用。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沒有讓人民幣貶值的決定使得市場沒有進一步下跌。十年之後全球經濟危機期間,中國推出了大規模刺激政策以提振經濟,導致大宗商品需求激增,推動了許多新興市場以及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發展。
 
 “中國仍然很關鍵。”新加坡Maybank Kim Eng Research Pte的資深經濟學家Chua Hak Bin表示:“如果貿易戰搞垮了中國經濟,新興市場以及亞洲其他地區將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下行的壓力。”
 
美國繁榮的綠洲的風險成為新興市場窪地
 
IHS Markit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Rajiv Biswas表示,在很少有人預料到的極端情況下,中國經濟硬著陸將引發一場“傳染海嘯”。
 
Rajiv Biswas稱:“危機蔓延的衝擊也將蔓延到全球其他新興市場,尤其是大宗商品出口國,而鐵礦石、銅和鋁等關鍵大宗商品價格也將大幅下跌。”
 
這種結果似乎不太可能。中國政府已經轉向支持經濟增長的政策,為人民幣提供支撐,以防止其兌美元匯率跌至7這一關鍵水準。
 
這意味著,即使許多較小的新興市場出現震盪,最大的新興經濟體仍將是全球經濟前景的緩衝器。但即使是中國經濟的韌性也無法讓世界免受收緊貨幣政策的影響。
 
 “中國將採取行動,為新興市場阻止全球的背景進一步惡化。”對沖基金Eurizon SLJ Capital Ltd.駐倫敦首席執行官Stephen Jen表示,“但它將無法完全抵消美聯儲可能採取的政策行動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來源:彭博  ,譯者:Vanessa Chen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