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濟整體不景氣的情況下,新興經濟體國家(E11)經濟發展速度均有明顯降低,而且出現了近些年少有的低迷。但是,儘管增速有所下滑,其經濟總量占全球份額仍在擴大,依然是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專家分析認為,鑒於2015年經濟運行態勢及2016年面臨的諸多風險與挑戰,2016年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仍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而作為E11中增速屬於第一梯隊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經濟增速放緩 經濟總量所占份額提升
22日,博鼇亞洲論壇發佈《新興經濟體發展2016年度報告》。新興11國(E11)是指二十國集團中的11個新興經濟體,即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印尼、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特、南非和土耳其。
報告認為,2015年,在結構性因素、週期性因素以及突發性因素的疊加影響下,E11國家的增長速度下降,但仍遠高於發達經濟體。E11國家經濟規模有所減少,但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持續上升,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依然舉足輕重。
E11國家經濟增長勢頭減弱,增速分化加大。2015年,E11國家經濟增長率由2014年的4.9%降至4.5%。2015年除印度、墨西哥和土耳其的經濟增長率保持上升外,其他E11國家均出現下降。其中俄羅斯和巴西的GDP增長率為負值,分別是-3.7%和-3.8%。報告指出,雖然E11國家的經濟增速有所下滑,但與G7和歐盟等發達經濟體相比,仍保持著較高水準。2015年,G7和歐盟的經濟增長率均為1.9%,遠低於E11國家的4.5%。
E11國家相對經濟規模提升。市場匯率波動是造成E11國家的經濟總量出現下降的主要原因。與2014年相比,2015年E11國家經濟總量從22.6萬億美元降至22.3萬億美元;G7和歐盟的經濟總量分別從35.5萬億美元和18.5萬億美元降至34.1萬億美元和16.3萬億美元。儘管如此,從各主要國家集團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份額來看,2015年E11的份額攀升至30.3%,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
從基於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各經濟集團現價GDP增量來看,E11始終保持較大的經濟增量,不僅高於G7而且遠高於歐盟。2015年,預計世界經濟的增量約為4.4萬億美元,E11的經濟增量約為2.3萬億美元,後者約占前者52.9%的份額,遠高於G7(約22.9%)和歐盟(約12.2%)的份額。由此可見,相較於G7和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儘管E11的經濟增量有所下降,但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依然舉足輕重。
"在外需萎縮和內需低迷的雙重壓力下,E11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經濟增速分化不斷擴大。這顯示出以E11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復蘇之路仍充滿艱辛。值得欣慰的是,2015年E11的經濟總量占全球的份額仍在提升。"博鼇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說。
深化改革進入"陣痛"期 經濟下行風險猶存
報告認為,E11國家經濟增速放緩,與其內部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密切相關。主要表現如下:一是私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稍有下降;二是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有所減弱;三是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遞減;四是產業結構調整致使經濟進入"陣痛期"。
私人消費貢獻微降。E11國家私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雖總體較為穩定,但稍有下降。與2013年的55.71%相比,2014年該貢獻率微降至55.68%。除了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私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為36.5%和32.5%以外,其餘E11國家均在50%以上,其中墨西哥和土耳其分別保持在66%和68%以上。隨著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速出現結構性放緩和週期性放緩,亟須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調整,鼓勵研發和創新,擴大內需消費等措施來推動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
投資驅動效應減弱。2012-2015年,中國總投資占GDP比重的均值最高,達到46.0%;印尼和印度分別為34.4%和32.8%;阿根廷和巴西較低,分別為18.2%和19.9%。相較於2014年,2015年僅有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和土耳其的總投資占GDP比重上升,其他E11經濟體均出現下降。一方面,投資回報率不變情況下的總投資占比下滑,相對投資額下降,致使經濟增長放緩;另一方面,資本回報率下降,資本利用效率降低,投資效益下滑,也導致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減弱。
淨出口拉動效應遞減。2012-2014年,E11國家的該貢獻率雖整體為正值,但逐年下降,這說明淨出口對E11國家經濟的拉動作用正在衰減。2014年,阿根廷、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韓國和中國的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為正,其他E11經濟體則均為負值。由於國際油價下跌,石油輸出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的經濟遭受巨大打擊,未來前景不容樂觀。
隨著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對經濟增長的動力有所減弱,E11國家普遍進入轉型時期,面臨結構調整引發的經濟"陣痛"。報告顯示,從近十年E11經濟體的產業結構調整來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不斷上升,持續的產業結構調整使E11國家經濟正在經歷"陣痛期"。 專家表示,持續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雖然使E11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但從長期來看,這將為其經濟實現更持續、更健康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E11整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中印兩國深化改革長期向好
報告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供的綜合領先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和商業信心指數均顯示,E11國家的短期經濟走勢出現分化。
2015年,綜合領先指數走勢除了印度保持連續穩定上升之外,其餘國家均走低。消費者信心指數走勢則整體表現不樂觀,2014年第四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土耳其、巴西和印尼均持續走低。商業信心指數走勢則出現分化,分國家來看,2015年前三季度,巴西、印尼和韓國均表現不斷走低,土耳其和俄羅斯則連續攀升。這說明巴西、印尼和韓國的企業對其國內經濟走勢相對悲觀,未來投資意願降低,而土耳其和俄羅斯的企業卻恰好相反。
報告預測,因受發達經濟體持續分化的貨幣政策將使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加劇影響,個別E11國家存在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大宗商品價格或許繼續低位元徘徊,國際和區域貿易與投資合作的進展不確定,競爭性貶值心理引致外匯市場出現動盪的風險加大,加之消費不足、投資乏力等內外部因素影響,預計2016年E11國家的GDP增長率約為4.4%,下滑的可能性較大。預計巴西、阿根廷和俄羅斯的GDP增長率為負值,分別為-3.5%、-0.7%和-1.0%。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E11國家整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中國和印度仍被寄予厚望。受益于莫迪政府推行的系列經濟改革政策,如大幅放鬆政府對經濟發展的干預、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繼續推進財政金融改革、放鬆對外國投資的限制等舉措,以及動力供給充裕、工業化進程加速、勞動生產率提升等有利因素,印度經濟將會長期增長,預計2016年印度的GDP增長率約為7.5%。
報告稱,正在經歷"促改革、調結構"的中國,主動以降低經濟增速為代價,爭取未來經濟更穩定、更健康的發展。預計2016年中國的經濟增速將維持在6.6%-6.8%,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的6.3%。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姚枝仲說,中國正在倡議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也將會為有關沿線國家的合作帶來新的合作模式。對中國本身而言,也是新的發展機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認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可用政策工具多,"十三五"完全可能實現6.5%的年均經濟增長目標。
專家分析認為,鑒於2015年經濟運行態勢及2016年面臨的諸多風險與挑戰,2016年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仍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而作為E11中增速屬於第一梯隊的兩個國家,中國和印度經濟發展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
經濟增速放緩 經濟總量所占份額提升
22日,博鼇亞洲論壇發佈《新興經濟體發展2016年度報告》。新興11國(E11)是指二十國集團中的11個新興經濟體,即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印尼、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特、南非和土耳其。
報告認為,2015年,在結構性因素、週期性因素以及突發性因素的疊加影響下,E11國家的增長速度下降,但仍遠高於發達經濟體。E11國家經濟規模有所減少,但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持續上升,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依然舉足輕重。
E11國家經濟增長勢頭減弱,增速分化加大。2015年,E11國家經濟增長率由2014年的4.9%降至4.5%。2015年除印度、墨西哥和土耳其的經濟增長率保持上升外,其他E11國家均出現下降。其中俄羅斯和巴西的GDP增長率為負值,分別是-3.7%和-3.8%。報告指出,雖然E11國家的經濟增速有所下滑,但與G7和歐盟等發達經濟體相比,仍保持著較高水準。2015年,G7和歐盟的經濟增長率均為1.9%,遠低於E11國家的4.5%。
E11國家相對經濟規模提升。市場匯率波動是造成E11國家的經濟總量出現下降的主要原因。與2014年相比,2015年E11國家經濟總量從22.6萬億美元降至22.3萬億美元;G7和歐盟的經濟總量分別從35.5萬億美元和18.5萬億美元降至34.1萬億美元和16.3萬億美元。儘管如此,從各主要國家集團經濟總量占世界經濟的份額來看,2015年E11的份額攀升至30.3%,同比上升1個百分點。
從基於購買力平價計算的各經濟集團現價GDP增量來看,E11始終保持較大的經濟增量,不僅高於G7而且遠高於歐盟。2015年,預計世界經濟的增量約為4.4萬億美元,E11的經濟增量約為2.3萬億美元,後者約占前者52.9%的份額,遠高於G7(約22.9%)和歐盟(約12.2%)的份額。由此可見,相較於G7和歐盟等發達經濟體,儘管E11的經濟增量有所下降,但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依然舉足輕重。
"在外需萎縮和內需低迷的雙重壓力下,E11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經濟增速分化不斷擴大。這顯示出以E11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的復蘇之路仍充滿艱辛。值得欣慰的是,2015年E11的經濟總量占全球的份額仍在提升。"博鼇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說。
深化改革進入"陣痛"期 經濟下行風險猶存
報告認為,E11國家經濟增速放緩,與其內部深化改革和結構調整密切相關。主要表現如下:一是私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稍有下降;二是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驅動作用有所減弱;三是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遞減;四是產業結構調整致使經濟進入"陣痛期"。
私人消費貢獻微降。E11國家私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雖總體較為穩定,但稍有下降。與2013年的55.71%相比,2014年該貢獻率微降至55.68%。除了中國和沙烏地阿拉伯私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僅為36.5%和32.5%以外,其餘E11國家均在50%以上,其中墨西哥和土耳其分別保持在66%和68%以上。隨著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速出現結構性放緩和週期性放緩,亟須通過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經濟結構調整,鼓勵研發和創新,擴大內需消費等措施來推動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
投資驅動效應減弱。2012-2015年,中國總投資占GDP比重的均值最高,達到46.0%;印尼和印度分別為34.4%和32.8%;阿根廷和巴西較低,分別為18.2%和19.9%。相較於2014年,2015年僅有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和土耳其的總投資占GDP比重上升,其他E11經濟體均出現下降。一方面,投資回報率不變情況下的總投資占比下滑,相對投資額下降,致使經濟增長放緩;另一方面,資本回報率下降,資本利用效率降低,投資效益下滑,也導致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減弱。
淨出口拉動效應遞減。2012-2014年,E11國家的該貢獻率雖整體為正值,但逐年下降,這說明淨出口對E11國家經濟的拉動作用正在衰減。2014年,阿根廷、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韓國和中國的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為正,其他E11經濟體則均為負值。由於國際油價下跌,石油輸出國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的經濟遭受巨大打擊,未來前景不容樂觀。
隨著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對經濟增長的動力有所減弱,E11國家普遍進入轉型時期,面臨結構調整引發的經濟"陣痛"。報告顯示,從近十年E11經濟體的產業結構調整來看,服務業占GDP的比重不斷上升,持續的產業結構調整使E11國家經濟正在經歷"陣痛期"。 專家表示,持續進行的產業結構調整雖然使E11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但從長期來看,這將為其經濟實現更持續、更健康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E11整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 中印兩國深化改革長期向好
報告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提供的綜合領先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和商業信心指數均顯示,E11國家的短期經濟走勢出現分化。
2015年,綜合領先指數走勢除了印度保持連續穩定上升之外,其餘國家均走低。消費者信心指數走勢則整體表現不樂觀,2014年第四季度至2015年第三季度,土耳其、巴西和印尼均持續走低。商業信心指數走勢則出現分化,分國家來看,2015年前三季度,巴西、印尼和韓國均表現不斷走低,土耳其和俄羅斯則連續攀升。這說明巴西、印尼和韓國的企業對其國內經濟走勢相對悲觀,未來投資意願降低,而土耳其和俄羅斯的企業卻恰好相反。
報告預測,因受發達經濟體持續分化的貨幣政策將使全球資本市場波動加劇影響,個別E11國家存在爆發金融危機的可能。大宗商品價格或許繼續低位元徘徊,國際和區域貿易與投資合作的進展不確定,競爭性貶值心理引致外匯市場出現動盪的風險加大,加之消費不足、投資乏力等內外部因素影響,預計2016年E11國家的GDP增長率約為4.4%,下滑的可能性較大。預計巴西、阿根廷和俄羅斯的GDP增長率為負值,分別為-3.5%、-0.7%和-1.0%。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E11國家整體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中國和印度仍被寄予厚望。受益于莫迪政府推行的系列經濟改革政策,如大幅放鬆政府對經濟發展的干預、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繼續推進財政金融改革、放鬆對外國投資的限制等舉措,以及動力供給充裕、工業化進程加速、勞動生產率提升等有利因素,印度經濟將會長期增長,預計2016年印度的GDP增長率約為7.5%。
報告稱,正在經歷"促改革、調結構"的中國,主動以降低經濟增速為代價,爭取未來經濟更穩定、更健康的發展。預計2016年中國的經濟增速將維持在6.6%-6.8%,高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的6.3%。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姚枝仲說,中國正在倡議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也將會為有關沿線國家的合作帶來新的合作模式。對中國本身而言,也是新的發展機遇。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認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可用政策工具多,"十三五"完全可能實現6.5%的年均經濟增長目標。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