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 貿易

吳曉靈說政治互信與優勢互補助推中英金融合作

伦敦
2015-11-10 13:16

已收藏


中國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吳曉靈9日在博鼇亞洲論壇金融合作會議期間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基於中英政治互信不斷提升,市場優勢方面存在互補,中英金融合作前景看好。

她表示,英國是最早承認中國的西方國家,英國的金融機構也一直致力於與中國開展合作。提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以後,英國是第一個表示要加入亞投行的西方大國,對於西方發達國家產生了示範效應。

同時,英國非常注重法制建設和市場規則。無論是亞投行建設,還是中國金融改革,都需要增強法治精神和市場機制,中英合作既有政治上的互信,又有機制上的互補,因此金融合作前景看好。

在談到中英金融監管合作的問題時,她說,監管當局應既要遵循金融的基本規則,又要尊重市場的創新精神,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同時在金融支持科技發展的問題上也存在類似問題,科技要求創新,但創新失敗的概率很大,這和金融穩健經營的要求存在矛盾,需要在創新和穩健經營上找到平衡點。英國作為歷史悠久的金融中心,有很多值得借鑒之處。

在談到此次會議議題"亞歐金融互聯新藍圖"時,她表示亞歐之間金融合作潛力巨大。亞洲和歐洲在貿易往來、相互投資上存在大量需求,基於此,金融的需求也會隨之而來,亞歐金融合作前景相當廣闊。因為如果缺少金融的服務和支援,貿易和投資也很難高效進行。

她說,各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得出教訓,金融如果偏離對投資、貿易等實體經濟活動的支援,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下會釀成金融泡沫,反過來對實體經濟造成傷害。因此必須讓金融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 在回答受到各方關注的中國貨幣政策問題時,她說,目前中國的貨幣政策取向仍然是中性的,因為中國人民銀行的仲介目標並沒有發生變化。

目前市場頭寸和銀行間流動性並不短缺,但企業投資意願仍顯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提振市場投資的信心。但貨幣政策並不是萬能的,最終的解決辦法還是要通過市場出清,讓沒有效率的企業退出市場,消除過剩產能,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而不是進而依靠政策刺激。

她還談到,積極的財政政策應該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通過減稅,讓企業擴大盈利空間,進而更願意投資;第二是做好社會保障的托底,讓市場出清的企業職工能夠有妥善安排。在這兩個前提下,如果還是需要增加財政赤字,中國是存在餘地和空間的。不過,目前更需重視的是提高財政支出的使用效率。 在談到國內頗受關注的互聯網金融時,她談到自己提出的"自金融"概念。

她說,互聯網技術把資訊處理和分析的過程變得簡單透明,很多人可以自主來決定自有資金運用,也有利於服務長尾客戶,而這些人不被傳統金融所覆蓋。"自金融"的普惠性能夠讓所有人在有金融服務需求時,能以適當的價格、及時方便有尊嚴地獲取金融服務。

不過,互聯網企業介入到金融活動當中,必須遵守金融最基本的原則,在創新和穩健經營的平衡中,要守住紅線,凡是涉及社會公眾利益、有負外部性的活動,一定要對其進行監管,嚴格控制風險。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