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則中資赴德並購遇阻消息引發廣泛關注。德國聯邦政府8月1日以“安全”為由,否決了煙臺台海集團對德國機械製造企業萊菲爾德公司的收購案,這是德國政府首次動用去年修訂後的《對外經濟條例》來干預一樁具體的並購案。
此前不久,德國政府授權政策性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收購德國電網運營商“50赫茲”20%的股份,從而阻斷了中國國家電網收購該公司股份的道路。
德國政府密集的干預行動充斥著保護主義色彩,讓人容易聯想到美國特朗普政府濫用“國家安全”的做法。英國《金融時報》直言,自去年美的收購庫卡以來,“柏林方面的保護主義情緒有所加重”。
儘管涉及敏感領域的並購占比並不高,但毋庸諱言,中資在德並購遇到了困難和阻力,並購案數量和規模已從2016年的歷史峰值明顯回落。
據普華永道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大陸企業在德並購項目共7起,包括汽車行業1起、工業產品和新材料類3起、消費品類3起,同比降幅明顯。
2016年是並購市場的輝煌年代,有人甚至諧謔地勸“代購”改行幹“並購”,市場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2017年以來,中德跨境並購經歷了向正常回歸的過程。在國內對外投資政策的引導下,中國投資者的行為也更理性、更成熟,甚至變得更挑剔。
業內人士指出,中資企業越來越重視協同效應,在德國的並購主流方向和態度越來越明確,即專注于高附加值、有技術壁壘和品牌價值並能在中國市場實現協同效應的標的。具體來看,標的公司最好能作為中國企業國際市場擴張的橋頭堡和基地,中資企業往往在並購完成後保留甚至擴建德國的研發、銷售和生產,使並購成為原股東、員工和新股東的“多贏”。
德國歐亞諮詢公司研究稱,傳統工業及汽車仍是最受中資青睞的領域,能源環保、醫療健康作為新的投資熱點成長較快。從標的企業類別來看,具有先進技術及穩定效益的個人或家族企業、大型集團子公司及PE旗下公司是中資企業關注的焦點。
與此同時,中國投資者的背景也日益多元化。2010年以前,中國國有企業在海外並購中扮演著主要角色。如今,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私募基金參與到海外並購交易中。普華永道資料顯示,2017年投資基金參與的中德並購案達12起,創歷史新高。
成長總需經歷磨難。面對德國政府的“有色眼鏡”,面對來自美國、歐盟等地企業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投資者一方面需在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保持定力,理性決策;另一方面需抓緊練好“內功”,在因地制宜規劃投資戰略、配置可持續發展的中外團隊等方面補齊短板,積累經驗。
此前不久,德國政府授權政策性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收購德國電網運營商“50赫茲”20%的股份,從而阻斷了中國國家電網收購該公司股份的道路。
德國政府密集的干預行動充斥著保護主義色彩,讓人容易聯想到美國特朗普政府濫用“國家安全”的做法。英國《金融時報》直言,自去年美的收購庫卡以來,“柏林方面的保護主義情緒有所加重”。
儘管涉及敏感領域的並購占比並不高,但毋庸諱言,中資在德並購遇到了困難和阻力,並購案數量和規模已從2016年的歷史峰值明顯回落。
據普華永道統計,截至今年5月底,中國大陸企業在德並購項目共7起,包括汽車行業1起、工業產品和新材料類3起、消費品類3起,同比降幅明顯。
2016年是並購市場的輝煌年代,有人甚至諧謔地勸“代購”改行幹“並購”,市場的火爆程度可見一斑。2017年以來,中德跨境並購經歷了向正常回歸的過程。在國內對外投資政策的引導下,中國投資者的行為也更理性、更成熟,甚至變得更挑剔。
業內人士指出,中資企業越來越重視協同效應,在德國的並購主流方向和態度越來越明確,即專注于高附加值、有技術壁壘和品牌價值並能在中國市場實現協同效應的標的。具體來看,標的公司最好能作為中國企業國際市場擴張的橋頭堡和基地,中資企業往往在並購完成後保留甚至擴建德國的研發、銷售和生產,使並購成為原股東、員工和新股東的“多贏”。
德國歐亞諮詢公司研究稱,傳統工業及汽車仍是最受中資青睞的領域,能源環保、醫療健康作為新的投資熱點成長較快。從標的企業類別來看,具有先進技術及穩定效益的個人或家族企業、大型集團子公司及PE旗下公司是中資企業關注的焦點。
與此同時,中國投資者的背景也日益多元化。2010年以前,中國國有企業在海外並購中扮演著主要角色。如今,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私募基金參與到海外並購交易中。普華永道資料顯示,2017年投資基金參與的中德並購案達12起,創歷史新高。
成長總需經歷磨難。面對德國政府的“有色眼鏡”,面對來自美國、歐盟等地企業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投資者一方面需在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保持定力,理性決策;另一方面需抓緊練好“內功”,在因地制宜規劃投資戰略、配置可持續發展的中外團隊等方面補齊短板,積累經驗。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