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資訊

途牛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 公司稱沒空評論重組傳聞

中国证券网
2017-12-11 09:43

已收藏


隨著時間進入12月中旬,年底的旅遊消費旺季即將來臨,與往年不同,《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有不少消費者開始傾向到線下旅遊門店購買產品,為此,不少線上旅遊企業也開始佈局線下門店。途牛CEO於敦德在記者接受採訪時表示,2017年途牛線下門店數量實現了增加,明年還會進一步加強結構調整。“且不同于攜程的平臺模式,大部分途牛門店採取的是自營模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市場上屢有途牛合併或另有資本動作的傳聞,於敦德回應稱, “上述動作我們沒有怎麼考慮,我們主要的精力還是怎麼樣為途牛的客戶創造價值,為公司的股東創造價值。”

增強結構調整

“今年我們增加了少許的線下門店,主要的是做結構的調整,例如從寫字樓裡面搬到臨街和商超,進入到客戶的身邊。”在談及今年的工作任務時,於敦德坦言,希望通過門店調整,拉近與客戶的距離,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

線上下門店的模式上,途牛主要採用自營模式,之所以這麼做,考慮的主要是今後能變成一個標準和規範來進行運營,隨時隨地地發現問題改進問題,實現快速的回應。

一部分專業的訂單,相對比較複雜和困難的訂單是線上上處理的。途牛門店做的核心工作是提供專屬的服務,也就是把一般性的問題用門店來處理,升級的問題由專業的人員來處理。在於敦德看來,線上線下就是這個模式,這只有在自營的門市上才能實現的,加盟門店實現不了上述模式,也實現不了客戶體驗的創新。

在自營業務方面,據《證券日報》記者瞭解,途牛還在建設自營的地接社,計畫2017年年底國內擁有11個,海外2個,一共13個自營地接社,2018年計畫再增加10個以上自營地接社。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自營店相對推高成本的看法,於敦德並不同意,“自營門店也只是租金人員等花費,並沒有買下門店,所以從一定程度來看還是輕資產,並且每一個門店的開設都有投入產出模型,公司會預算投入和產出,開設門店是基於這樣一個投入產出比的計算,來保證它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否認資本動作

投入產出模型似乎起了作用,途牛公佈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非美國會計準則下,2017 年第三季度淨收入為 8.061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 53.5%;淨利潤為 3970 萬元,2016 年第三季度非美國會計準則淨虧損為 4.967 億元,這也是途牛首次單季度盈利。

對此,於敦德在給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一方面我們的投入可能更少了,另外一方面,我們的收益可能更高了。這個帶來了我們這個投入產出比的優化,幫助我們實現了盈利和未來長期的發展。”另外,他還強調,公司實現盈利並不是簡單縮減成本來實現的,更重要的是結構的調整。如老客戶的占比從40%多提升到60%的水準,突破了50%。

至於明年,公司還會繼續地去建設銷售網路,讓銷售網路更多樣化。另外,在供應鏈方面,途牛還會繼續建設服務網路,提升直采的比例。“明年途牛直采比例會提高到大概一半的比例,這也是我們在2014年提出直采的時候設定的一個大體目標,” 于敦德表示,明年公司在直采比例可以達到50%的水準,這是一個重大突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市場上,關於途牛的消息就沒有停過,此前有消息稱,途牛網與同程旅遊合併,還有京東有意控股途牛,加碼旅遊行業,且爆出雙方正在談判之中的消息。

對此,於敦德回應稱,自己並沒有怎麼考慮上述傳言,也沒有時間去對每一個消息進行評論,“我們主要的精力還是怎麼樣把我們的產品、服務弄好,讓客戶、股東滿意,包括我們的員工工作更加開心,這是最重要的。”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