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對外投資監管收緊的背景下,企業想出海“買買買”今後恐不會那麼輕易了。
收購外資股權擱淺
8月3日晚間,*ST京城(600860)公告稱,由於不符合國家最新政策,公司子公司北京天海工業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天海”)與其控股子公司天海美洲公司(下稱“天海美洲”)外方自然人股東鄭國祥和郭志紅(下稱“股權轉讓方”)簽訂的《股權轉讓協定》申請及資料未獲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受理,最終未能生效。
此前,*ST京城在今年4月7日曾公告,北京天海擬以343萬美元收購股權轉讓方合計持有的天海美洲49%股權。收購前,北京天海已持有天海美洲51%股份,為控股股東。
公告顯示,股權轉讓方均為美國國籍,天海美洲的主營業務為工業氣瓶的進出口貿易和產品的售後服務,收集市場訊息,開展市場的宣傳和推廣以及資訊諮詢業務。截至2016年12月31日,天海美洲總資產4610.33萬元,負債合計576.41萬元,淨資產 4033.92萬元,2016年實現銷售收入1.31億元,淨利潤99.7萬元。
而*ST京城控股股東北京京城機電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為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100%控股。
收購天海美洲剩餘股權的目的是什麼?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又為何對於本次收購不予受理?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撥打*ST京城證券辦電話,獲得的回復是,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僅以口頭方式通知公司不予受理,並未說明原因或給予書面回復。對於不符合那一項國家最新政策,公司證券辦人士表示也並不清楚。據稱,天海美洲是公司旗下的一個產品經銷點,負責美洲地區銷售。
出海收購面臨監管收緊
本次收購未果對於*ST京城的影響或並不明顯,但卻給同樣意預進行跨境收購的公司提了個醒,所要面臨的監管將趨嚴。
近日,財政部印發了《國有企業境外投資財務管理辦法》(下稱《辦法》),並於8月1日起正式施行。
《辦法》提出了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對全集團境外投資履行財務管理職責,包括對導致境外投資損失的責任人員進行追責等。同時,為了規範國有企業境外投資財務管理,防範境外投資財務風險,《辦法》對境外投資的事前、事中、事後財務管理提出明確要求。
此外,近期商務部也再次對“五領域”明確提出警示,針對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的對外投資,“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
而早在2016年12月初,新華社發佈的《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匯局四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中稱,已密切關注到近期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其中,特別指明,“大額非主業投資、有限合夥企業對外投資、母小子大、快設快出等類型對外投資中存在風險隱患。”
國家外匯管理局彼時也公開表態,將對四類境外投資行為異常情況重點關注:一是部分成立不足數月的企業,在無任何實體經營的情況下即開展境外投資活動;二是部分企業境外投資規模遠大於境內母公司註冊資本,企業財務報表反映的經營狀況難以支撐其境外投資的規模;三是個別企業境外投資項目與境內母公司主營業務相去甚遠,不存在任何相關性;四是個別企業投資人民幣來源異常,涉嫌為個人向境外非法轉移資產和地下錢莊非法經營。
大量海外並購仍在進行
近半年多以來國家對資金出海的監管,已顯現成效。
根據商務部的資料,2017年上半年,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達到481.9億美元,同比下降42.9%。其中,房地產業對外投資同比下降超過82%,只占同期中國對外投資總額的2%。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海外投資也大幅下降了82.5%,只占同期對外投資總額的1%。
這種對外投資額下降,從2016年12月出現轉變。
商務部去年末的資料顯示,2016年12月當月對外直接投資558.6億元人民幣(約合84.1億美元),同比下降39.4%。而前11個月,我國對外投資累計投資金額10696.3億元人民幣(約合1617億美元),同比增長55.3%。
2016年我國對外投資規模創下1701億美元的最高紀錄,其中並購的角色引人關注。根據商務部統計,2016年全年,我國企業共實施對外投資並購專案742起,實際交易金額1072億美元,涉及73個國家和地區的18個行業大類,占2016年全年中國對外投資金額的比重超過60%。
儘管2016年末以後我國對外投資規模已有所縮減,但仍有大批上市公司海外並購專案正在進行中,其中不乏國家明確警示的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體育俱樂部五大領域。
中國並購庫資料統計,近一年來,正在進行中的上市公司出境並購項目有175起。其中並購房地產行業的專案有6起,包括萬科集團34億新幣收購普洛斯21.4%股權,中國交建8820萬美元收購新加坡港灣77.78%股權項目等;並購影視娛樂行業的項目有3起,包括巨人網路305億元並購海外遊戲公司Alpha99.98%股權,睿康股份9716萬美元並購影視公司A&T51.01%股權股權等。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