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國家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沿線國家,東南亞地區也是石油天然氣富集區,在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馬來西亞、印尼石油探明儲量分別為30億桶、43億桶。進入21世紀後,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石油天然氣合作呈現出加速發展的勢頭。
與緬甸攜手打造互利共贏格局
緬甸石油探明儲量為1.6億桶,緬甸已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為7.8萬億立方英尺。油氣資源豐富,但長期的資金短缺、技術落後等制約了緬甸油氣勘探開發。2001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油”)試水緬甸油氣產業,開始參與其油氣合作,致力為緬甸油氣開發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先後開展了三個深水區塊油氣勘探專案。中緬油氣管道是中國企業迄今在緬甸投資成功的最大合資專案,由來自中國、緬甸、韓國、印度的6家公司共同出資建成。東南亞管道公司作為中石油海外業務的一員,肩負中緬油氣管道專案境外段的設計、建設、運營和管理。自2009年成立至今,東南亞管道公司以中緬管道專案為平臺,踐行中石油“走出去”戰略,不斷提升國際化經營能力和水準,高品質、高標準、高水準經營多國商業合作專案,實現各方互利共贏。
中緬油氣管道項目建設過程中,集中全球優勢力量,形成工程建設和專案管理合力。該專案嚴格按照國際管道專案規範和模式操作,遵守美國API和ASME等各項國際標準,採用國際公開招標模式,優選合作夥伴,中石油與印度、緬甸、英國、德國等國際知名企業共同參戰,共同打造一項優質、安全、環保工程。該項目管道焊接一次合格率達到98.68%,超過了國際同類管道工程的品質指標,管道防腐、油氣管道並行敷設、海底管道敷設等工藝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中緬油氣管道專案以為股東負責、合作共贏為原則,遵照國際規範,完全按照國際化商業管理模式運作。該項目實施過程中,結合中石油QHSE體系,結合殼牌、道達爾等國際公司標準,修訂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建成一套具有東南亞管道特色的科學規範的規章制度體系。
中緬天然氣管道已平穩運行多年。中緬天然氣管道(境外段)2013年7月28日投產以來,截至2017年2月14日,已實現安全平穩運行1310天,累計向中國輸氣127億立方米,為緬甸下載天然氣14億立方米,實現計量交接零糾紛、無異議。
中緬原油管道項目是中緬油氣管道合作項目之一,其中緬甸段管道全長767公里,中國段管道全長649公里,管道沿線多次穿越大型河流,管道落差大、壓力高、U形彎多,怒江跨越落差高達1500米,運行控制難度大,是國際上最複雜的液體管道之一。2017年6月7日,中緬管道原油順利抵達雲南石化,標誌著中緬原油管道國內段一次投產成功,並由此開闢了我國第四條原油進口通道。與繞行麻六甲海峽相比,中緬原油管道縮短運送里程1820海裡,降低了運輸風險和運輸成本。項目建設的馬德島港,是緬甸首個現代化國際大型原油卸載港,已經成為緬甸吸引外資的標誌性工程。
緬甸目前已開發的17塊陸地天然氣田中,16塊由外國公司經營;20塊近海氣田中,15塊由外國公司經營或勘探。中國油企也及時跟進。2014年11月,中石油與緬甸能源部簽署《關於擴展中緬油氣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加強在緬甸上中下游業務合作,開展天然氣利用及煉廠建設等專案的前期研究,深化在緬甸油氣勘探開發、成品油和化工產品業務的合作。現在,中國已有近10家石油企業參與緬甸油氣項目。對於對外開放的泰國石油服務市場來說,中石油進入時間不是最早的,卻贏得了泰國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PTTEP)的認可。其麾下的GW80隊也成為中石油與PTTEP合作的典範。2004年8月27日,中石油長城鑽探GW80隊的50DBS鑽機在PTTEP的S1油田開鑽第一口井。此後,GW80隊在泰國油氣工程技術服務市場創造多個“國際第一”:2007年進尺12.3298萬米,創世界陸上石油鑽井年進尺第一;2007年,完井51口,創同類鑽機年完井數量第一。在隨後的五年,這個隊接連創造了國際同類鑽井隊年進尺、年完井數量、鑽機搬家速度三項“世界第一”,被甲方評價為“管理水準和作業能力比西方公司有過之而無不及”。2010年,甲方基於對GW80隊的高度信任,一次性與長城鑽探簽訂了為期五年的超長期服務合同。這在PTTEP是史無前例的。
與印尼油氣合作亮點頻現
石油和天然氣是印尼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油氣收入占到國民生產總值的27%,產量分別位居亞洲第二位和首位,既是亞太地區重要的油氣生產國,也在世界油氣行業佔有重要地位。印尼豐富的油氣資源和開放的市場環境極具吸引力,油氣行業國際化程度相當高,政府積極引進外國企業勘探開發,不僅有國際大公司雪佛龍、埃克森-美孚、康菲,而且有來自中國的中石油、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和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以下簡稱“中海油”)。2002年3月成立中國與印尼兩國能源論壇後,油氣合作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加。對於油氣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的中國來說,印尼的油氣資源可以不經過麻六甲海峽直接運回國內,運距短,成本低,安全可靠,對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三大石油公司與印尼的油氣合作卓有成效。2002年,以中石油所屬的中油國際(印尼)公司收購美國戴文能源公司在印尼的6個區塊的油氣資產為標誌,開啟了中石油與印尼石油企業界的合作進程。
就在中油國際(印尼)公司進入印尼市場的同一年,中海油購買了西班牙瑞普索公司在印尼的五個油田的部分石油資產,此後又參股印尼東固天然氣田建設,每年從印尼進口300萬噸液化天然氣(LNG)供應福建市場。中石化也進入東加里曼丹省的深水天然氣專案,還與印尼國有油氣公司合作共建煉油廠。從油氣生產現實來看,印尼石油生產於1976年達到頂峰,1995年因油田老化且缺乏投資,產量開始下降,又由於國內煉油能力不足及煉油工藝相對落後,目前,印尼每天的石油消費量超過產量近50萬桶。基於此,印尼政府急於吸引外來資金和技術提高其油氣產量、增加煉油能力,為包括中國在內的石油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對中油國際(印尼)公司來說,進入印尼就得直面油田產量低、遞減速度快、增產難度大的問題,但中石油以在國內50多年來積累的勘探開發技術和經驗、三次採油等成熟技術,在提高儲量、產量上下大功夫,成功運營9個油氣勘探開發專案,2005年獲得印尼當地最大的油氣發現;2010年,油氣當量達到571.5萬噸,是接管前的3.33倍,中油國際(印尼)公司成為印尼市場的第7大石油公司。近幾年,中油國際(印尼)公司桶油操作成本均控制在10美元以下,保持油氣儲量替換率大於1,探井成功率達到67%,成為印尼最高紀錄保持者。
中國海洋石油東南亞有限公司是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要負責中海油在印尼的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和生產經營活動的管理和運營。中海油東南亞公司近10年來在印尼進行油氣資產並購、整合、運營,57.6億美元的投資額使得中海油東南亞公司成為印尼聞名的投資商。
中馬油氣合作卓有成效
馬來西亞是亞洲最大的原油和天然氣淨出口國、東南亞第二大石油生產國,天然氣儲量居亞太地區第三。2014年9月,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宣佈與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的附屬公司PRPC煉油公司就RAPID專案的一個合同包正式簽署設計、採購、施工、試車(EPCC)總承包合同,總額約為13.29億美元。RAPID項目是由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興建的大型煉油和化工一體化專案,立足於滿足東南亞地區不斷增長的成品油和化工原料需求。該專案位於馬來西亞柔佛州邊加蘭地區,合同工期為52個月。中石化煉化工程承擔的工作範圍包括1500萬噸/年常壓蒸餾裝置、880萬噸/年渣油加氫裝置、氫氣收集與分佈裝置及燃料油系統。
2016年11月初,在李克強總理和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共同見證下,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副總經理劉宏斌與馬來西亞蘇裡亞戰略能源有限公司主席莫哈末·伊文·瑟里加·阿卜杜拉代表雙方公司在北京簽署了《沙巴天然氣管道專案施工及試運合同》和《多介質管道項目施工及試運合同》。沙巴天然氣管道和多介質管道都是馬來西亞聯邦政府主導的專案。根據協定,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將以EPCC方式承擔這兩個管道項目的建設。
中資石油企業造福當地社會
一、屬地化管理
中石油在印尼經過10多年的運營,在油氣產量實現快速增長的同時,踐行“互利共贏,合作發展”理念,切實履行社會責任,修建道路、通電架橋,提供淨化水設備,實施健康與醫療計畫,為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印尼是實施嚴格工作許可制的國家,為了從法律的層面保護國民的工作機會,印尼政府對外國專家和管理者的工作年限都有嚴格規定。中石油積極回應印尼政府員工當地語系化政策,不斷完善符合員工當地語系化的管理制度、規定和程式。在中油國際(印尼)公司,員工當地語系化率達到98.6%以上。除了不到30個中國人和來自10個國家的少數國際雇員外,其他人員全部來自當地。而在印尼市場的工程技術服務企業——渤海鑽探、長城鑽探和東方物探,員工當地語系化率都超過95%,很多優秀的印尼員工走上公司部門經理甚至公司副總裁的崗位。中石油還通過技術創新推進環境保護,在JABUNG區塊投資3.2億美元建設了BETARA天然氣處理廠,不僅增加了產量,而且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實現了天然氣零放空的目標,產生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二、支持社區發展
中國石油企業在東南亞尊重當地風俗習慣,兼顧居民利益,與政府並肩攜手,支持社區發展,開展了大量符合當地實際和需要的社區發展專案。
由於中石油在東南亞的項目大多地處熱帶雨林,周邊村落的交通設施比較缺乏和落後。中石油為生產作業修建的井場道路,方便了周邊村民的出行,大大地縮短了從村落到省會的行車時間。中石油為當地農民修建農田基礎設施,提高了當地農業生產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中石油還大力推進當地語系化採購,開展與當地企業的技術合作,帶動和促進了當地相關中小企業業務的發展。
三、賑災救助
在印尼發生海嘯、地震和火山爆發等重大自然災害後,中資石油企業積極參與賑災救助活動,2005年1月,中石油通過中國紅十字會轉交公司員工為印度洋海嘯災區的捐款,累計達到1250萬元人民幣。
四、培養專業人才
緬甸石油行業人力資源匱乏。東南亞管道公司從強化在職員工培訓體系建設入手,加大本土化用工培養力度,重點在提升人才專業化、國際化水準上下功夫,把培養當地人才隊伍作為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東南亞管道公司共有緬籍員工800多人,占員工總數的72%,該公司把緬籍生產運行人員崗位技能鍛煉與綜合輔助崗位人員管理能力提升作為培訓重點。一方面,利用現有設備和中方人員優勢,開展徒步巡線、專家授課、應急演練等活動,引導緬籍技術員工快速適應運營需求;另一方面,把持續推進緬籍員工留學工作列入計畫,推薦選拔優秀員工赴中國留學,到中國石油院校學習先進理論知識及參加現場實踐,提升石油技術、企業管理等理論知識水準,增加實踐經驗,逐步擴大高層次人才隊伍。使一批緬籍員工成為優秀技術、管理人才。
五、帶動經濟發展
東南亞管道公司立足緬甸當地物資供應與服務市場,中緬管道專案大力支持當地工程分包商、材料供應商和服務商,先後有200多家緬甸當地企業參與項目建設。
東南亞管道公司在管道沿線造福當地社會,使緬北撣邦五個村落安上了用於發電的太陽能板,並捐資修復蒲甘地震受損佛塔,支持馬圭省抗旱災。實施中緬管道專案期間,中石油在緬甸新增社會經濟援助專案17項。
中資企業拓展東南亞石油市場的對策
當前,國際油價低位運行,如何在低油價背景下深化與東南亞國家的石油合作,中資企業可從以下方面把握商機。
一、謹慎捕捉印尼的投資機會
印尼的剩餘可采儲量多居於海洋,多數為天然氣;陸上主力油田多數都進入開採後期,需要引進二次採油、三次採油技術進行精細化開採。同時,印尼的石油下游能力不足,煉油化工工業是印尼政府大力促進的投資方向,這些都是投資機會。當然,不排除其他公司因資金不足問題出售油氣資產而產生的機會,中資企業也需要跟蹤並捕捉這樣的機會。
為了彌補油氣生產的下滑局面,印尼政府每年都拿出幾十個區塊對外招標,這些區塊雖然風險較高,但只要認真評價、慎重決策,仍有一定的盈利機會。因此,中資企業對參與這些區塊的投標可保持一定的積極性。
印尼的老油田產量遞減很快,由於一些區塊無序開採,導致采出程度不高,因此印尼對老油田提高採收率合作的意願強烈,並且出臺了一些鼓勵措施,這些機會值得關注。
印尼國營石油天然氣公司在上游需要更多的供應,在下游也同樣需要加強與中國的合作。目前,印尼天然氣開發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產源與市場之間的距離過長,管線傳輸的基本建設仍然不足。印尼主要的天然氣市場位於經濟活動中心的爪哇島上,要將天然氣運送到爪哇必須依賴相當長的輸送管線,這些輸送管線尚未架設完成。由於天然氣管線基礎建設需要龐大資金,印尼政府無力提供這筆資金。中國的天然氣管道建設設備可進入印尼市場,幫助鋪設印尼天然氣管道。印尼共有8家煉油廠,所產成品油總體上品種太少,不能滿足國內消費,柴油和航空油相當一部分要靠進口。中國可與印尼合作開設煉油廠,提煉從國外進口或印尼本地石油,以滿足印尼國內市場需求或銷往中國市場。
二、把握外國公司退出意向,快速出手
國際大石油公司往往追求高回報率,其一切經營活動皆圍繞著經濟效益進行,一旦國際油價波動劇烈使其評估所經營的項目不經濟時,或其母公司資金出現嚴重困難時,他們將會選擇退出。這些項目或許因一些條件與中國企業互補,使得經營起來合算,這就是機遇。因此,要持續跟蹤外國公司退出意向,積極評價這種合作機會,機會一旦出現,應快速出手。
三、從長計議,既注重經濟效益,也注重社會效益
中資石油企業在東南亞可以現有項目為依託,展示中國企業有能力、負責任、講信譽的國際大公司形象:一是致力於油田開採的可持續性,一反西方公司為追求短期效益採取破壞性開採的負面形象;二是加大對當地政府的公關力度,自覺接受當地政府部門的依法監管,積極有效溝通雙方的需求和關切,避免產生不信任、甚至對抗性行動帶來的經濟損失;三是注重公益投入,做好社區工作,要有中國企業“進入一點、帶富一片”的思想,讓當地社區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進而在東南亞形成熱情歡迎中國企業參與合作的社會氛圍。
(汪巍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