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絲路網新加坡12月14日電(記者李曉渝)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余虹14日在《聯合早報》發表評論文章,建議中國探索建設海南自貿港時學習新加坡自由貿易港的發展歷史、監管模式和管理運營機制。
文章節選如下:
海南自貿港建設與新加坡經驗啟示
以土地面積來看,海南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港,遠超過香港、新加坡、迪拜和鹿特丹。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展現中國政府通過實際政策舉措,來繼續推進國內改革、擴大國內市場對外開放和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決心。海南自由貿易港將成為中國打造對外開放型經濟的新高地和大試驗平臺。
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逐步由側重數量型增長,轉向強調品質型增長的階段,以此提升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創造力和競爭力。實現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尋找新的動能,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正是承擔幫助尋找中國經濟新的增長動能和增強競爭力的重大使命。在自由貿易港推行小範圍但真正有深度和力度的改革舉措,作為中國深化對外開放和打造開放新格局的試驗田和風險壓力測試區。
此外,中國急須通過制定與國際標準接軌,並具有高水準的貿易便利化和投資自由化的政策舉措,培育競爭力新優勢和努力構建全面開放的中國經濟新格局。在這一背景下,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擺上重要的國家議程。比起保稅區或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是更為自由和更加開放的特殊區域。自由貿易港是目前國際自由度最高、運營內容最為廣泛,以及設立條件最為嚴格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設立涵蓋出口加工區、工業園區和保稅區功能業務的自由貿易港,對一個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在其發展國際貿易、吸引外資、增加就業、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本國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方面。
對中國而言,通過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來逐步化解多年發展中所積累起來的種種矛盾和挑戰,實現高品質可持續發展。實現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必須打造高附加值的產業經濟,須吸引更多國際優質資本和先進技術流入中國。而要實現這一切,就需要平臺和試驗田。
成功的自由貿易港應該通過監管體制和法治下運營的創新,成為土地、人才、金融、技術和機制制度五大資本彙聚之地。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就是要承擔這樣的使命任務,引領國家未來發展。可以預期,謀劃建設自由貿易港,將是繼1978年推行改革開放政策和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堅定推進國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又一次重大歷史性變革。
新加坡自由貿易港發展有很長的歷史,其運營和監管經驗豐富。在國際上,貿易自由化和貿易便利化程度都很高的新加坡自由貿易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很強的競爭力。學習新加坡自由貿易港的發展歷史、監管模式和管理運營機制,可以為中國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提供有意義的思考和借鑒。通過學習和借鑒包括新加坡在內的其他國家,如何發展自由貿易港的先進理念和運作機制,也有利於中國自身不斷擴大開放和加快創新,倒逼自身改革,從而推動實現國家可持續發展和化解發展中所面臨的種種挑戰。
得益于老一輩領導人親手締造起來的中新關係,建交以來新加坡與中國關係發展迅速,兩國已經建立起互相信任的緊密夥伴關係。自中國推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新加坡一直支持和參與中國國內改革開放的進程,並為中國地方省市的發展實踐提供政策建議。
從新加坡自由貿易港的發展經驗來看,自由貿易港是市場之地,更是法治之地。自由貿易港的設立,必須建立在完善並可操作的法律法規之上;同樣,自由貿易港的運營和監管也必須切實依照和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法治基礎上的有效監管是自由貿易港發展的基礎,也是其最終成功運作的前提。
此外,簡政放權和高效專業化運營模式,是新加坡自由貿易港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新加坡通過不斷完善以及提升其自由貿易港的功能,大力扶持產業發展,尤其是具有高附加值的先進製造和高科技產業,包括電子資訊、石油煉化、船舶修造和生物醫藥等行業。目前,新加坡自由貿易港已經發展成為高效運作和電子化監管為主的國際主要自由貿易港。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