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輔導讀本上撰文指出,"十三五"時期,應著力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投資功能,優化企業債務和股本融資結構,使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顯著提高。預計從2014年到2020年,非金融企業直接融資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將從17.2%提高到25%左右,債券市場餘額占GDP比例將提高到100%左右。
對此,招商銀行同業金融總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表示,近幾年債券市場的發展速度非常快,今年以來還創下了新高。"但相較擁有成熟金融市場的發達國家,債券市場對於我們還是新生事物,發展空間仍非常大;同時,我們的信用債規模偏小,仍有待提升。"
資料顯示,2014年末,中國企業融資仍以信貸為主,比例高達50%以上,而美國則相反,企業融資以直接融資為主,間接融資僅占10%;2014年末,中國債市存量只有美國的15%;債市存量占GDP的比重,中國約56%,而美國達224%。
劉東亮表示,美國目前的債市規模約為40多萬億美元,其中信用債所占比例非常大,而中國的情況則有所不同,利率債的規模還可以,但信用債規模偏小。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債券市場還是新生事物;第二,居民對債券投資仍然比較陌生。
周小川上述文章也提到,以合格機構投資者和場外市場為主發展債券市場,形成包括場外、場內市場的分層有序、品種齊全、功能互補、規則統一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 長期以來,中國債市流動性偏低,原因之一就在於投資者結構比較單一,以商業銀行持有為主,迫切需要引入新的投資者群體。
實際上,債券市場的開放包含債券融資和投資兩個方面。資料顯示,境外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餘額已超過2000億元,而境內發行的"熊貓債"則相對滯後,目前餘額仍不足40億元。 劉東亮指出,離岸市場發債比較簡單,"走出去"已初見成效;但"引進來",在境內發熊貓債還存在一定問題。對投資者來說,熊貓債還是新生事物,若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發生違約,適用於哪個國家的法律也有待明晰。此前,由於融資成本的問題,鮮有海外機構前來發債,但隨著中國利率水準的下降,那些原本沒動力的海外機構也開始有了興趣。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