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亞太經濟2019:內需穩增長 警惕“灰天鵝”

中国财富网
2019-01-08 14:35

已收藏

剛剛過去的2018年,國際政壇風激蕩,保護主義逆流湧動,面向2019年,世界經濟不確定因素確實有所增加。不過,在新興經濟體占主流的亞太經濟區,人們對今年增長前景仍持謹慎樂觀態度,相信各新興經濟體能夠挖掘內需潛力,維持增長大勢,為全球發展輸入信心與動力。

現階段,保護主義抬頭,貿易爭端加劇,經濟界對今年風險因素有著充分的估計。日本大型證券企業野村證券株式會社曾準確預判2018年新興市場貨幣下挫、2月份市場急劇波動等。近期,該公司分析團隊發佈報告對2019年負面“灰天鵝”事件作出預估,指出全球市場存在出現大地震的風險,新興市場也不排除出現通縮可能。滙豐集團的研究團隊則指出,今年油價有急瀉可能,每桶或低見20美元。在此背景下,亞太不少國家與地區,特別是一些重量級經濟體,均調低了今年的增長預期,其中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印度與中國的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

當然,調低增長預期,不代表對前景失去信心,分析人士總體而言對亞太地區2019年經濟形勢仍持樂觀態度。

亞洲開發銀行2018年12月份發佈的《2018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版補充報告明確指出,得益於強勁內需,特別是在中國與印度等“火車頭”拉動下,2018年與2019年亞太地區經濟有能力應對全球貿易摩擦加劇等挑戰,維持經濟穩定增長。該報告說,亞太發展中經濟體2018年增長預期為6.0%,2019年為5.8%,相比這家銀行9月份發佈的報告,兩項預期均沒有改動。

亞行首席經濟學家澤田康幸在2018年12月的這份報告中說:“得益於亞太地區一些大型經濟體持續穩定的發展,我們對這一地區整體的經濟發展預測沒有大幅調整。

野村證券與滙豐集團在警示負面“灰天鵝”同時,也均指出,2019年國際貿易摩擦可能岀現利好消息,提振消費者與投資者信心,對增長產生正面影響。不少香港當地研究人士注意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突出穩增長,呼應先前提出的“六穩”,進一步顯示中國維持經濟上行的決心與信心。

一段時期以來,中國經濟早已成為亞太經濟的穩壓器,中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新興市場的最大出口國。同時,中國正逐步轉向消費者導向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在家庭收入增加的背景下,中國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為相關產業創造機會,輻射效應擴及亞太其他發展中經濟體。

除中國外,亞太地區其他重要經濟體也有利好消息,為2019年灌注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8年12月份預計,日本2018年經濟增長1.1%,2019年下調至0.9%。然而,微弱增長資料下,隱藏著一條重要資訊:日本自2012年12月份至2019年1月份持續維持正增長,創下該國二戰後連續增長時間最久紀錄。日本將於2020年舉辦夏季奧運會,隨之而來的多項基建項目,將大大刺激內需,幫助該國維持正增長,從而為整個亞太地區經濟提供正能量。

與此同時,得益於中國將發展重點由製造向消費與服務轉移,越南與馬來西亞等區內經濟體已經受益。這兩個國家現有運輸基礎設施較為發達,有助於提升物流與航運水準,支撐區內與國際貿易。同時,以這兩國為代表的一些區內經濟體,生產成本與勞動力成本較低,將會在製造業市場佔據更大份額。

更重要的是,這些新興經濟體年輕人口多,內需強勁,將為經濟增長提供無窮動力,成為區內經濟今年擺脫“灰天鵝”負面陰影、繼續保持良好勢頭的重要信心來源。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