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與歐盟的通宵談判,英國首相特雷莎·梅12日表示,“脫歐”談判接近尾聲並變得極為艱難,但不會不計任何代價達成協議。分析人士表示,愛爾蘭邊界等難題可能令“脫歐”進程變數依舊,而目前英國和歐盟商界擔憂經濟受到波及的情緒逐漸升溫。
通宵談判難除分歧
為達成“脫歐”協定,歐盟與英國的談判代表們經過了“通宵奮戰”。在分歧難點上,英國內閣會議13日暫無計畫討論。
特雷莎·梅聲稱談判極為艱難,並表示不會不計代價地達成協議。
特雷莎·梅的折衷計畫尋求在未來與歐盟保持密切的貿易關係,但面臨來自脫歐派、親歐派等多方面的反對聲。
“目前我們的脫歐談判到了最後階段”,特雷莎·梅12日在倫敦金融區市政廳的演說中表示。“我們極為努力,夜以繼日,以期在仍未解決的議題上取得進展,而這些問題至關重要。”
在距離英國正式脫歐僅剩不到五個月的情況下,所謂的北愛爾蘭保障(backstop)條款使得談判陷入停滯。所謂的保障安排就是在萬一雙方未能及時就貿易關係達成一致時,避免北愛爾蘭與愛爾蘭之間恢復“硬邊界”。
《金融時報》文章稱,在梅發表上述言論前,歐盟首席談判代表蜜雪兒·巴尼耶告訴其餘27個成員國的部長,“一份可能的協議的參數已經基本上得到界定”。
巴尼耶表示,最近一輪談判取得了進展,談判一直持續到週一淩晨2時45分。他補充道:“和任何談判一樣,最後階段總是最困難的。”參與談判的某國外交官說:“我們都知道這就是最終版本了。”
英國“脫歐”後,英國北愛爾蘭地區與歐盟成員國愛爾蘭的邊界將成為英歐之間唯一陸地邊界。英國、歐盟和愛爾蘭先前同意,避免在英愛邊界重新設置實體邊境海關檢查設施,也就是“硬邊界”,但雙方遲遲沒有就避免“硬邊界”的具體安排達成一致。
英國《泰晤士報》日前披露,梅可能同意在退出歐盟協議中加入歐盟版補充方案,即如果英國未能及時與歐盟達成“脫歐”協議,愛爾蘭海中可能會設一道“海關邊界”。
或影響經濟前景
“脫歐”前景不明給英國經濟投下較多不確定性,英國方面將通過加強與亞太地區經貿合作來補充增長。
英國國家統計局9日發佈的資料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增幅達0.6%,為今年以來最高季度增幅。但國家統計局官員坦誠,疲軟跡象已經顯現,分析普遍認為三季度的高增長很可能是“曇花一現”。
今年一開年,英國經濟便陷入低迷,一季度GDP環比增幅僅為0.1%,二季度回升至0.4%。三季度0.6%的環比增幅不僅是今年以來的最高增幅,而且是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來最為強勁的。
然而,資料分析表明,增長前景並不樂觀。從月度GDP資料看,今年4月探底後出現回升,7月份達到年內高點,此後開始回落,9月份與8月份持平,這表明四季度的上行空間很小。
歐盟8日發佈的預測稱,受脫歐的負面影響,未來兩年內英國預計將成為歐盟成員國中增長最弱的。歐盟委員會官員警告稱,即使英國脫歐順利,英國經濟也將下滑,而無序脫歐的後果將更嚴重。
特雷莎·梅12日表示,英國“脫歐”後她的首個貿易代表團將前往亞太地區,她希望英國與歐洲以外那些增長最快的經濟體達成貿易協定。
除了英國自身前景面臨挑戰,英國“脫歐”給歐盟其他成員國也帶來風險。
德國聯邦財政部國務秘書庫切斯12日在法蘭克福歐元金融周開幕式上表示,英國“硬脫歐”的風險已經上升,銀行業必須為此做好準備。“我們正努力防止英國從歐盟無序退出,但能否奏效不得而知。”
庫切斯指出,對歐盟企業來說,英國“脫歐”意味著需要與英國合作夥伴變更合同,相關的法律正在制定中,其中包括抵押銀行能夠繼續在英國開展業務。
他認為,歐盟還需要一個“明確的法律框架”,以確保金融衍生品的清算。目前,歐洲大部分衍生品都在倫敦清算。
商界憂慮情緒漸濃
數家機構最新調查顯示,中小企業和勞動力市場受“脫歐”影響較為直接,擔憂情緒漸濃。
國際支付公司WorldFirst13日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三分之一的英國中小企業認為,明年3月英國退出歐盟後英鎊可能會大幅下跌。
據悉,34%的企業表示,他們預期英鎊下跌超過10%,另有11%的企業認為英鎊將上漲10%或更多。
接受民調公司YouGov調查的1083家中小企業中,約有三分之一從事國際貿易。
調查顯示,18%的公司表示他們不知道英國“脫歐”後的英鎊走向,近三分之二的公司表示,他們沒有採取任何措施來應對英鎊走貶。
WorldFirst的首席經濟學家庫克對媒體表示,“英國中小企業對英鎊走勢預期和實際作為脫節,令人擔憂。”
英國特許人才管理開發協會12日發佈的2018年秋季勞動力市場調查顯示,由於招聘和留工壓力不斷增大,近半數受訪企業提高了招聘起薪。
該協會對英國超過1000家企業進行的調查表明,為應對招聘壓力,約48%的企業提高了起薪;44%的企業表示填補職位空缺變得更加困難;34%的企業認為在過去12個月內難以留住員工。
調查還顯示,在目前雇用歐盟公民的企業中,有48%的企業表示,其歐盟員工因英國“脫歐”而有“不安全感”。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