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綜述:巴西穩定農產品價格經驗值得借鑒

北京
2015-10-29 17:51

已收藏


眼下正是秋收時節,產糧大省紛紛傳來秋糧豐收喜訊,但部分農產品價格卻持續下跌,一些農民叫苦不迭。"谷賤傷農"原因複雜,顯示出在資源和市場雙重壓力下,中國糧食生產亟須調整轉型、提升競爭力。在解決農產品價格波動方面,巴西等糧食生產大國的經驗值得借鑒。

巴西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實行糧食生產與流通市場化,此後糧食生產得到極大推動與提高。即便如此,巴西政府仍然通過輔助性政策對糧食生產進行調控和保護。

巴西農牧業研究公司是負責農牧業推廣與服務的國營企業。該公司研究員費爾南多·阿德加斯說,巴西糧食生產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大型跨國公司(如美國孟山都、邦吉等)的大規模生產,主要面向國際市場,政府一般不予干涉;二是中小農戶(土地150公頃以下者)的生產,政府的調控和保護主要針對這一部分生產。

目前巴西糧食市場經營主體主要是購銷公司、農民合作社和經紀人。購銷公司和農民合作社以買斷方式收購農民糧食。經紀人既可受生產者委託代理出售糧食,也可受買方委託向生產者收購糧食,向雙方收取手續費。糧食交易大多通過糧食批發市場或期貨市場進行。

巴西政府保護農民的主要政策包括:一是期權合約補貼,即為糧食批發商購買期權,以便在糧價下跌時予以相應補償;二是信貸政策支持,即規定所有商業銀行必須將貸款的25%用於農業,確保農業獲得充足資金;三是農業保險政策,即為生產者提供費用低廉的農業保險,降低農業生產風險。

阿德加斯說,當糧食價格低迷對農民生產和利益造成負面影響時,政府會規定最低收購價格,並按此價格進行收購。為保護國內價格,政府有時甚至採取限制出口等措施。如2009年國際市場大米價格暴漲,巴西政府停止從公共儲備中出口大米,並呼籲私人部門也停止出口。

阿德加斯認為,上述舉措是不得已而為之,不可過多採用,因為會對市場機制造成傷害。如限制大米出口後,雖然抑制了價格上漲,但也打擊了生產者積極性。他說,目前巴西應對糧食價格波動的辦法,一是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二是調控糧食的耕作面積。

據阿德加斯介紹,巴西可耕地面積約為1.5億公頃,已耕種土地約5700萬公頃,只占可耕地的三分之一略強。這就是依據市場規律調控土地使用,而不是盲目擴大耕種面積。目前,巴西近75%的糧食增產來自農業生產技術革新,僅25%的增產來自耕地面積增加。

阿德加斯說,近幾十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準極大提高,農產品價格下降只是暫時的,不應過多考慮實施價格保護,而應在提高生產率方面做文章。

巴西建立的一整套農業保障體系得到了國際組織的認可。聯合國糧農組織政策官員李軒表示,巴西的農業保障體系歷經多年,且根據實際情況發展不斷調整、逐步完善。他特別提到巴西政府2006年創立的家庭農業價格擔保計畫。此計畫的目的是確保對家庭農產品有利的價格,保障家庭農業生產活動的連續性,鼓勵農民家庭農業和畜牧業生產的多樣化,以及建立各種農業貸款和市場政策之間的聯繫。

在一些發達國家,農民更善於利用市場工具規避風險。北美華人衍生品協會會長、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場內經紀人宋子炎說,美國農民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聯繫非常緊密。比如,農民可以在交易所套期保值,還可以和基金公司做對沖套利。通過在現貨和期貨、近期和遠期之間建立對沖機制,農民可以把價格風險降到最低。

宋子炎說,農產品市場起伏波動很大,美國有比較完備的農業保險體系來應對這些波動。中國也正不斷完善農業保險體系,以減少天氣、自然災害對農產品價格及農民造成的影響。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