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述評:可望亦可及的中國現代化

新華社,北京
2021-03-10 10:10

已收藏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述評:可望亦可及的中國現代化

新華社記者桂濤 王建華 馬雲飛

中國人離現代化的目標從未如此之近。

事關中國現代化核心議程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正在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查。這份發展藍圖再度明確:到2035年,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在中國宣告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小康"千年夢圓之際,曾積貧積弱的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根據中國的頂層設計,到2035年完成第一階段的戰略安排後,中國將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百年奮鬥,中國人孜孜以求的現代化目標已可望亦可及了。

歷史與現實昭示:從來沒有唯一的現代化方案,也沒有通行的現代化路徑。

在從傳統社會進入現代社會的大變革中,中國追求什麼樣的現代化?實現路徑是什麼?一個現代化的中國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一份恢宏的中國發展路線圖勾勒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和特質。

首先,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在貧窮的農業社會基礎上起步的一次超大規模人類發展實踐。

實現2035年遠景目標,意味著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將邁進現代化的門檻,這一數字超過目前發達國家人口總和,可望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

巨大的人口規模和獨特的歷史命運決定了,中國的現代化無法"抄襲"他人,無法依附他國,只能立足自身國情、獨立自主發展。

巨大的人口規模還意味著巨大的市場、巨大的需求。綱要草案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就是中國著眼新發展階段、立足基本國情,找到的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獨特優勢。

其次,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現代化,與資本邏輯主導、現代化成果為少數人所佔有的現代化有著本質不同。

綱要草案提出"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等目標,描繪了"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的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設定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民生福祉類超過三分之一,這都彰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本特質。

閃耀著"未來感"的發展藍圖中,既有火星環繞等"仰望星空"的科技前沿攻關,更有"主動健康干預技術研發"等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前沿領域攻關。讓人心潮澎湃的科技創新,明確指向以人民為中心的現代化。

再次,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是注重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相統一的現代化,不走財富至上、忽視社會全面進步的單線發展。

綱要草案並未設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預期性指標,而是強調"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輿論認為,不被GDP數值束縛,凝心聚氣推動高品質發展,基本著眼點就是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第四,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避免在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無節制掠奪自然、累積生態災難。

合理調節人與自然的關係應是現代化的題中之義。在應答"平衡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這道歷史性難題時,每個國家都交過學費,吃過苦頭。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整個現代化建設進程之中,尋求探索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路。

綱要草案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單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等目標,走一條綠色現代化之路不僅已經成為全中國社會的共識,而且已取得扎實成效。

第五,中國式現代化是堅持合作共贏、和平發展的現代化,不走掠奪式擴張的老路。

綱要草案提出"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向欠發達國家提供技術、設備、服務等數位援助"等。走向現代化的中國絕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邏輯。

逐夢之路無坦途。中國人要圓夢現代化,也面臨複雜嚴峻的世界經濟形勢、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黑天鵝""灰犀牛"挑戰,仍需奮勇前行。

世界上從來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模式,現代化理論也需隨現代化實踐的不斷展開而充實、修正與完善。

中國式現代化擺脫了殖民、擴張、掠奪、對抗的發展邏輯,擺脫了依附他國發展的歷史宿命,立足中國實際,符合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也豐富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