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大力建設海綿城市,提高城鎮化品質。
會議提出,海綿城市要與棚戶區、危房改造和老舊社區更新相結合,並和地下管廊建設結合起來,自今年起,要在城市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在基礎設施規劃、施工、竣工等環節都要突出相關要求。增強建築社區、公園綠地、道路綠化帶等的雨水消納功能,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等擴大使用透水鋪裝。
所謂的海綿城市,住建部城建司副司長章林偉曾解釋,並不是指某個項目,而是一種理念,從"源頭減排、程序控制、系統治理"著手,通過城市規劃、建設的管控,綜合採用"滲、滯、蓄、淨、用、排"等工程技術措施,控制城市雨水涇流,實現低影響城市開發建設(LID),最大限度地減少由於城市開發建設行為對原有自然水文特徵和水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將城市建設成"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的"海綿體"。
形象表述,即城市像海綿一樣,遇到有降雨時能夠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滲透、淨化雨水,補充地下水、調節水迴圈;在乾旱缺水時有條件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並加以利用。 按照上述定義,章林偉也綜合各地已經開展的低影響開發建設專案的實踐,對海綿城市建設投資進行過投資估算。
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滲、滯、蓄、淨、用、排等工程技術設施,具體包括排水防澇設施、城鎮污水管網建設、雨汙分流改造、雨水收集利用設施、污水再生利用、漏損管網改造等等,總的建設成本大概在1.6億-1.8億元/平方公里。其中滲、滯、蓄等源頭減排項目投資約占1/3。 按照每個城市平均25億元左右的投資測算,海綿城市的建設將拉動超過1.5萬億左右的投資。
北京大嶽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金永祥認為,海綿城市的建設是大趨勢,推進的關鍵是巨大的資金缺口。 財政部去年年底出臺了相關政策,中央財政對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給予專項資金補助,具體補助數額按城市規模分檔確定,直轄市每年6億元,省會城市每年5億元,其他城市每年4億元。對採用PPP模式達到一定比例的,將按上述補助基數獎勵10%。
在力推"海綿城市"建設時,李克強特別要求,總結推廣試點經驗,採取PPP、政府採購、財政補貼等方式,創新商業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項目建設運營。將符合條件的專案納入專項建設基金支持範圍,鼓勵金融機構創新信貸業務,多管道支持海綿城市建設,使雨水變棄為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