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公募基金數量正式突破5000只 五大角度解析12萬億規模

中国证券网
2018-03-19 11:32

已收藏


產品數量從0到5000只,基金規模從0到突破12萬億元,基金管理人從0到117家,公募基金行業走過20年,蓬勃發展,逐漸壯大。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資料顯示,截至今年1月底,我國公募基金數量已經達到4906只,距離突破5000只大關僅一步之遙。如果再加上2月、3月以來(截至3月18日,下同)的新發基金,其實公募基金已經邁過了5000只的關口。

在產品數量突破5000只的這個重要節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將公募基金行業走過的20年歲月,從基金規模、類型、管理人、收益率等多個角度,為你全方位呈現。

基金數量:突破5000只大關

中國公募基金產品數量第一次“破千”還要追溯到2012年。隨後,公募市場花費了2年多時間,終於又從1000檔基金增長到2000只。根據協會發佈的資料,2015年3月,我國公募基金產品達到2027只。

此後,隨著公募基金行業的迅速發展,基金數量的增長速度明顯加快。2016年5月,我國公募基金數量為3036只。這一次,基金數量實現1000只的增長用時為14個月。

2017年2月,我國公募基金數量再次刷新,達到4029只。與3000只大關相比,耗時尚僅為9個月。這也是目前為止,基金數量跨越1000只關口用時最短的一個時期。

截至今年1月底,我國公募基金數量達到4906只。事實上,從2月、3月以來新發基金數量統計,基金產品數量應該已經突破5000大關——wind資料顯示,新成立的各類基金共149只,算上1月底市場上已有的4906檔基金,也就是說,目前市場上公募基金數量已經達到5055只。

基金規模:貨基增幅近100%

從4000只到5000只,公募基金只用了短短一年時間。協會資料顯示,截至2018年1月31日,公募基金產品規模合計達到了12.17萬億元。不過事實上,不是所有類型基金都齊頭並進,有的基金數量、規模增速迅猛,而另一些則處於逐漸淡出歷史舞臺的階段。

為了更詳細地呈現每一類基金的不同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了一份相當詳盡的名單,欲查看詳情,請掃描文末二維碼。需要說明的是,由於截至2017年1月底公募基金的數量已達到3964只,將近4000只,因此我們直接採用了協會2017年1月的公募基金市場資料,其餘資料均來自Wind。由於統計口徑的差異,截至3月18日,Wind統計的封閉式基金資產淨值與官方資料有一定差距,所以這裡不詳細列出,僅重點來看看其他幾類基金的增長情況。

首先來看基金數量。從4000只到5000檔基金的“躍升”中,數量增加最多的為混合基金,新成立的448檔基金幾乎占到基金增量“半壁江山”;緊隨其後的是債券基金,也增加了224只;其次,股票型基金新增156只,貨幣基金57只,QDII基金則因為客觀條件的限制僅增加16只。

不過結合規模來看,數量增加最多的混合基金資產淨值增加了2873.03億元,債券基金也增加了2632.23億元,而貨幣基金的資產淨值增幅卻達到了將近100%。足以說明,基金數量的增長和規模的上漲,並不呈現完全的正相關。除此之外,股票基金和QDII基金的資產淨值,甚至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下滑,從這些細節裡,我們也可以窺出市場和投資者的偏好變化。

基金產品:新品類層出不窮

從4000只到突破5000只大關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種類基金的出現,相應也有一些老基金種類在逐漸淡出市場。已有的、正在“消失”中的基金品種,頗具代表性的有分級基金和定增基金。

2017年5月1日,分級基金新規正式實施,要求個人和一般機構投資者應當符合“申請開通許可權前二十個交易日日均證券類資產不低於人民幣三十萬元”等條件。彼時起,分級基金份額大幅縮水。Wind資料顯示,2017年5月1日至今,市場上所有分級基金的總份額從2545億份萎縮至1529.72億份、下降近40%。

同樣面臨尷尬的還有定增基金。作為曾經的爆款產品,定增基金一度是市場的寵兒,各大基金公司也爭相發售。不過自2017年5月27日減持新規出臺,為存續的公募定增基金變現帶來了挑戰,這類產品也迅速降溫,乃至紛紛提出轉型。

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雖然有些基金品類有淡出歷史舞臺的可能性,但仍然源源不斷地有新品類的基金出現,為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2017年2月,監管機構正式發佈《關於避險策略基金的指導意見》,曾經的“保本基金”轉身成為“避險策略基金”,繼續活躍在市場上;2017年9月,首批公募FOF(基金中基金)集中發行,公募基金真正進入資產配置新時代;今年3月2日,備受期待的《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正式發佈,對於行業來說也意義深遠,有利於發揮公募基金專業理財在居民養老中的作用。

雖然這些基金,尤其是後面兩類目前仍處在發展初期甚至籌備階段,數量也非常少,但毫無疑問它們將是未來的方向。

基金管理人:117家,1723位基金經理

我國公募現有的5000餘檔基金,出自117家基金管理人。當中以博時基金最多,共管理了超過190只公募基金產品。

Wind資料顯示,目前市場上的全部公募基金產品由1723位元基金經理管理。在這當中,既有一位基金經理管理多隻產品,也有一隻產品由多位元基金經理共同管理。

從任職天數來看,超過3000天的共有39位基金經理。

從基金經理年齡來看,在披露資料的153位元基金經理中,公募基金行業,80後基金經理共有45位,最年輕的一位基金經理出生于1988年。

從基金經理們的學歷來分類,碩士基金經理佔據絕大多數,占比超八成。除此之外,還有201位博士基金經理。

基金收益:長期驗證“炒股不如買基金”

去年的股市行情及風格變化,讓不少投資者感受到了一句話“炒股不如買基”。實際上,今年以來,不少新發基金的火熱申購局面,也是投資者心態轉變的寫照之一。不過,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尤其是在基金數量突破5000只的時候,這樣的發問似乎也更有迫切性。我們還是用資料說話。

以5年為考察期,1388檔基金的平均收益率達到61.47%,其中收益率超過100%的共有273只;此外,也有7檔基金的收益率在-50%以下。

以10年為考察期,有資料可查的基金共有332只(各份額分開計算),3月18日至今,這332檔基金的平均收益率為54.74%。收益率超過100%的共有51只,占比為15.36%。其中,華夏大盤精選、富國天合穩健優選、匯添富成長焦點、博時主題行業、富國天惠精選成長A 5檔基金的收益率超過200%。

以15年為考察期,有資料可查的基金有17只,不過其收益率均超過了100%,平均收益率高達538%。其中還有2只收益率超過10倍的基金,分別是國泰金鷹增長、嘉實成長收益A,淨值增長率分別為1401%、1076%。

公募基金大事記

1997年:《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

1998年:首批基金管理公司國泰基金、南方基金成立;封閉式基金基金開元、基金金泰上市

2000年:《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試點辦法》頒佈實施

2001年:首只開放式基金華安創新成長成立

2002年:《外資參股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則》實施;首只債券基金南方寶元設立;設立QFII制度、首只開放式指數基金華安180成立;首家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招商基金成立

2003年:首只保本基金南方保本避險設立;首只貨幣基金華安現金富利設立

2004年:首只百億規模基金海富通收益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實施;上交所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深交所推出交易所交易基金;首只上市開放式基金(LOF)南方基金配置設立;首只上市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華夏上證50設立

2005年:首家銀行系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基金設立

2006年:《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創新鼓勵措施》實施;封閉式基金首次實施封轉開;首只QDII基金華安國際配置設立

2007年:監管層嚴打基金業“老鼠倉”行為;首只分級基金國投瑞銀瑞福優先發行;《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行辦法》實施;國內基金公司合併第一案:華夏基金、中信基金合併

2008年:首例基金經理老鼠倉被罰

2009年:中銀基金推出首只“一對多”產品

2010年:《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徵求意見稿)發佈

2011年:RQFII起航

2012年: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成立;《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發佈,基金子公司設立

2013年:首批黃金ETF基金華安黃金易ETF、國泰黃金ETF設立;新《基金法》實施;公募基金公司牌照放開;餘額寶帶動“寶寶”類貨幣基金發展;首批基金淘寶店上線

2015年:基金規模創歷史新高,淨值突破7萬億元;新基金成立規模成幾何增長,首發總規模超前三年總和;各路資本掀起設立基金公司的高潮,個人100%持股基金公司報會;股票型基金股票持倉下限由60%提至80%,股基批量變身混合基金;分級基金出現下折潮,審批暫停;首批內地和香港互認基金出爐

2016年:證監會對《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二號—基金中基金指引》公開徵求意見;證監會就修訂《關於保本基金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公開徵求意見

2017年:證監會證券基金機構監管部發佈了《基金中基金(FOF)審核指引》;《基金中基金估值業務指引(試行)》發佈;首批公募FOF獲批

2018年:證監會發佈《養老目標證券投資基金指引(試行)》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