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滬港通和深港通的開通,內地與香港的互聯互通機制不斷深化,內地資金南下推動港股持續上漲。同時,內地資金的大舉南下也改變了港股市場生態,令港股市場中資化進程得以加速。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由於內地經濟基本面向好和港股市場估值仍然偏低的核心上漲邏輯不變,市場普遍看好港股上行趨勢,其中代表著“中國核心資產”板塊的個股將受到內外資金追捧。
港股市場生態生變
資料顯示,今年年內,截至12月14日,港股通總成交額約為2.145萬億港元,較2016年全年的8359.4億港元上升逾157%,同時成交淨買入額度較2016年全年上漲約34.28%,這構成了港股今年上漲超30%的重要原因。
自兩地市場互聯互通以來,內地資金持續南下香港市場,從南向日均成交額占主機板日均成交額比重由不足1%,增加至逾10%,南下資金每月都保持淨流入,而且每月流入規模顯著增加。資料顯示,截至12月14日,今年以來南下資金通過港股通流入市場逾2991.28億元人民幣,其中港股通(滬)南向淨流入資金逾1921.29億元人民幣,港股通(深)南向淨流入1069.99億元人民幣。在11月中下旬資金南下規模達到全年高點,平均日流入超30億元人民幣。
與開通初期對比可見,一方面北上資金目前表現明顯相對偏弱,而這與開通初期北上資金明顯比南下資金活躍有區別。另一方面,港股通資金占港股大市成交額的比例不斷上升,2017年已經達到10%甚至更高水準,並且這個趨勢還在繼續。
業內人士表示,大量資金持續南下,不僅造就了此輪牛市,從客觀角度看,最大的影響應該是對港股生態的改變。首先,內地資金使股票的估值體系有所改變。港股市場上大部分都是內地上市公司,以前外資主導這些中國資產,導致這部分中資公司估值一直偏低。從南下資金年內持續追捧的個股能看出,南下資金也是“聰明錢”,只是填平不合理的折扣價。
其次,互聯互通也重新平衡了內外資之間的話語權。以前港股市場是外資主導,而今年以來從外資做空屢屢折戟而歸來看,市場的定價權發生轉移。今年的香港股票市場中,外資已經不再是“一言堂”。如果按照最新的港股通持倉排行看,前幾位的持股量占港股流通股的比例已經基本在30%左右,可以說在這些股票上,港股通資金有重大話語權。
第三,南下資金追捧“中國核心資產”。以前十位港股通持股來看,持股最多的部分是銀行和保險等傳統金融企業,尤其是中資銀行。銀行板塊今年7月份開始出現大漲,雖然有宏觀面的支持,但也受惠於內地資金南下量變引發的“價”變。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南下資金長期持續穩定買入金融股,這是一種明顯的價值投資,投資港股具有更濃重的投資“中國核心資產”的色彩。
港股中資化進程加速
內地市場和香港市場本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市場,但是自兩地互聯互通以來,越來越多的內地公司在香港市場上市,越來越多的內地資金南下港股市場,港股市場受到內地的影響日益強化,港股中資化進程加速。市場人士表示,在互聯互通的推動下,二級市場的中資化已拉開序幕。
從時間來看,港股中資化並不是從今年才開始,在香港市場過去20年的發展歷程中不斷演進。過去20年,大量的內地企業進入香港資本市場。據資料統計,目前港交所的2000多檔股票中,中資股票數量接近50%,而50%來自於中國內地的企業貢獻了超過60%的港股整體市值,更貢獻了接近80%的交易量。市場人士表示,一級市場上香港已經完成了中資化的過程。
二級市場上,目前港股通交易量占港股主機板總交易量逾13%。根據華泰證券研究預測,明年南下資金占港股主機板總交易量有望升至20%。港交所資料顯示,在港股通中,活躍度排名前10位的股票中,騰訊控股、中國恒大、融創中國和吉利汽車等中資大盤股穩穩入列。在今年的一波牛市中,中國恒大、融創中國引領整個地產板塊價值重估,汽車與汽車零部件板塊以吉利汽車為代表,包括汽車製造、汽車銷售、汽車金融也實現價值重估,這無疑說明了中資對於港股估值體系的影響力。此外,互聯互通加速了港股中外資金之間估值定價權的博弈,中資投行的力量也在不斷成長。
滬港通開通三年之際,港股中資化趨勢已成事實。目前,港交所方面依然致力於改善中資企業赴港上市的環境,尤其是對於新經濟公司的支持力度增大。今年下半年,科技股和新經濟股成為港股市場的新寵。一方面,港交所以更為開放和積極的姿態迎接新經濟企業在港上市,積極討論接受同股不同權架構,討論開設創新板等一系列措施,意在吸引更多的新經濟公司來港上市。另一方面,中國新經濟企業有大量超越歐美的創新業務模式,而這些新模式或許並不會在歐美市場獲得高估,但會更多獲得中資認同。隨著內地資金流入,對於這部分企業的估值相信會有更準確計算。2015年,香港IPO融資中新經濟企業只占3%,但2017年這一比例激增至33%。
分析人士表示,今年的港股牛市是在大環境改革趨勢下的必然產物,而港股市場中資化的進程在牛市催化下將進一步提速。
“中國核心資產”受追捧
今年港股行情中,資金對“中國核心資產”相關股票的偏好非常明顯。從傳統的銀行、保險、券商等金融板塊,到代表中國新經濟發展趨勢的騰訊控股等科技板塊,它們都是“中國核心資產”的代表,代表著中國新經濟的發展方向。分析人士表示,因為內地經濟基本面向好帶來的企業盈利預期增速和港股市場估值仍偏低的核心上漲邏輯不變,市場普遍看好未來港股市場上行趨勢。
目前市場中,不管是內地資金還是外資,都偏愛“中國核心資產”。業內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是港股市場上中資股一直處於低估狀態,市場看好中國經濟基本面走勢,相信其後市仍然有相當大的繼續重估空間。首先,內地宏觀經濟增長具有相當的韌性、企業盈利強勁的增長是主要驅動因素。
中金宏觀組預計2018年GDP增速有望達到6.9%,甚至高於今年預期6.8%的增速。除消費和房地產投資維持穩健增長外,企業資本開支的回升趨勢有望為經濟和盈利增長提供堅實支撐。通脹回升雖然值得關注,但溫和通脹下的增長環境會提升市場風險偏好。中國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結構性轉型,如產業整合、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疊加在城鎮化、房地產、金融和國有企業部門等諸多領域的重要改革進程的齊頭並進,是支撐市場中長期看好中國進入增長“新週期”和提振中國資產回報前景的核心因素。
其次,市場估值仍然具有優勢。雖然今年海外中資股市場估值明顯擴張,但當前估值與歷史水準相比仍處於合理區間;而且與A股和海外市場相比,估值仍然相對偏低,尤其是金融等板塊。
第三,海外資金和內地資金的持續流入。因為整體新興市場和亞太區域市場基金當前仍然明顯低配中國市場,加上美元中期或維持弱勢,市場預計南下資金有望以平均每年2至4千億元人民幣的節奏繼續流入,海外資金也將加速回流。預期大盤藍籌股、尤其是金融板塊可能會因此受益。
高盛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劉勁津表示,今年恒指表現強勁,MSCI中國指數連續11個月獲得正回報,他預計,明年MSCI中國企業盈利增長達14%,將繼續支援股市,預測明年底恒指或可挑戰32000點。南下資金流入規模會由年初至今的380億美元,增至明年的500億美元,主因是內地投資者有分散投資的需要,及為人民幣貶值預期做對沖。此外,中資金融股估值仍較低。
興業證券全球策略分析師張憶東稱,隨著核心資產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提升,將從中資投資者對港股和中國資產有信心,演變到未來越來越多的外資對港股和中國資產有信心。中長期繼續看好港股,後市長期看市場一定會突破31000點。投資策略上,牢牢把握行情的基本面驅動屬性,耐心佈局性價比高且有核心競爭力的核心資產。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