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 > 股票

港股公司密集回購 牛市或將延續

中国证券网
2017-12-14 09:38

已收藏

從11月下旬至今,港股市場一直進行調整和下探,市場仍以高位震盪走勢為主。由11月22日高點至12月7日最低點,恒指此輪回檔一度跌逾7%。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的回檔並未影響公司回購股份的信心,資料顯示,12月至今的公司回購數量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由12月回購資料可見,伴隨此輪牛市的回購潮並沒有明顯萎縮的跡象;相反,恒指高位調整導致公司普遍認為此時或為加倉的良好時機,集中出現回購。自2015年7月開始的月均18億港元回購潮仍在持續,因此大概率可以判定此輪牛市上行趨勢並未完結。

12月港股公司密集回購

從11月下旬至今,港股市場一直在進行調整走勢。值得注意的是,市場的回檔並未影響公司回購股份的信心。資料顯示,2017年1月1日至12月13日,港股主機板共有142家公司發起回購,多家公司年內多次發起回購。綜合來看,回購金額前十的分別是長實集團、中國恒大、碧桂園、神州租車、瑞聲科技、康臣藥業、複星國際、國美零售和新濠國際發展。回購的公司集中在地產、工業工程、軟體服務和紡織、服務及個人護理等行業,其中不乏知名的行業龍頭。雖然現在進行回購的公司或行業類別跟一年前相比已大不同,但是以金額來說,並沒有太大分別。2017年內前11個月單月公司回購數分別為34、17、29、37、35、39、31、39、53、35、41家,12月至今則為45家。結合恒指走勢來看,2月市場出現明顯上行,回購數單月全年最低。而9月市場出現幾日連續的大幅回檔,11月底至12月初回檔幅度甚至更大,回購的數量也隨之攀升。12月僅僅13天,回購數已經超過全年其他月份。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股份回購是指公司按一定的程式購回發行或流通在外的本公司股份的行為。一般來說管理層認為股價被低估,需要向市場釋放積極的信號,這是上市公司回購最直接的目的之一。此外,回購還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當公司有富餘現金的時候,用這部分現金回購股權是提高股東回報的好方法。當然,回購還能夠減少流通股份以反擊惡意收購。雖然僅靠公司回購來判斷未來股價的走勢並不是最客觀的方法,但市場出現公司密集回購的集體行為,仍具有一定代表性反映公司看好後市。

行情上行趨勢或未完

香港市場知名基金經理王雅媛表示,公司回購的最主要目的是向市場傳遞股價被低估的信號,但公司階段性集中回購行為更具有代表性,回購潮與港股市場走勢有著密切的聯繫。

根據歷史資料統計可以看出,香港市場近期有幾輪明顯回購潮。第一輪回購潮:2007年股災後,2008年,公司的回購金額達到154億港元,超過了2007年回購量近兩倍。此輪回購之後,恒指在接下來10個月上升近64%。第二輪回購潮:2011年3月開始的股市回檔中,恒指下跌了近25%,與此同時,當年3-12月總回購達到92億港元,接近2011年全年的兩倍。此輪回購潮的規模與持續時間不及2008年,此後的恒指回升幅度也相對較小,2012年1-4月,恒指反彈為14%。第三輪回購潮:2013年1月開始的14個月內共有170億港元的公司股票得到回購,總量與2011、2012年兩年加起來相當。在這一輪回購進行的過程中,股市實現了觸底反彈,這輪行情由2013年下半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了2015年4月,上升幅度高達35%。第四輪回購潮:香港股市在2015年4月觸及28433點後,隨後掉頭向下,在9個月內下跌近30%。而本輪回購潮於2015年7月開始至今,月均回購超18億港元,遠超2007年1月到15年6月的月均回購8.6億港元。與此同時,恒指也一度大漲超50%,一度接近2007年金融危機前的歷史最高點。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由12月回購資料可見,伴隨此輪牛市的回購潮並沒有明顯萎縮的跡象,相反,恒指高位調整導致公司普遍認為此時或為加倉的良好時機,集中出現回購。短期來看,港股仍可能處於年底回檔、獲利回吐的行情。但一方面基本面宏觀面向好,另一方面港股估值相對較低,並且自2015年7月開始的月均18億港元回購潮仍在持續,因此大概率可以判定此輪牛市上行趨勢並未完結。
評論區

最新評論

最新新聞
點擊排行